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58 lines (30 loc) · 8.25 KB

学区房中的“保值,升值”和名校土著法团的可怜博弈.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58 lines (30 loc) · 8.25 KB

学区房中的“保值,升值”和名校土著法团的可怜博弈

目录: 社会阶层分析利益博羿

时间: 2014-05-10 19:20:28

原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63a64d0102ei7u.html

“普天之下,莫非王民”——>公有制中的所有“好单位”都必定沦为“土著法团”;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地”——>社会主义的高房价和“房子升值”只是土地垄断的结果;

学区房题材只是政府主导的“土地财政税收最大化”的保税运动的一条战线;

名校法团只是“保税运动”中被动的一只“集体中的集体”的棋子

名校”与土著法团,并没有必然的等价关系。但是在公有制帝国中,政治权力总是闲不住手脚。如果不是当官的要改行做教育专家,政府直接投资搞名校,就是政府垂涎名校的寻租价值,硬把人家收编过来,至不济时,借口有几个学生是弱者,政府要“向弱者倾斜”,天赋监管权,把名校监管起来,一味给人家穿小鞋,政府无本巨利国有化,名校也就变成了政府管治下的土著法团。因此在公有制帝国之中,不存在“自主独立自信其力”的成功的经济自治组织。此正所谓俗语称“普天之下,莫非王臣”,永恒的国进民退 诚非虚言。

因此,尽管名校一般而言,都有着该单位员工的辛勤汗水,但是公有制帝国之所以是公有制,就是所有辛勤成果归于公!名校职员的辛勤,无论你是国家投资的公立,还是私人投资的产业,归根到底不可能自已直接享有自已的利益,需要向上级主管部门博弈利益,自已仅仅作为一个土著法团的单位而已。有谁敢说除中央海以外,在中国基层的任何经济单位,是没有“上级主管部门”的独立私权吗?所谓“法团定律,特权最大化定律,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并不是对土著法团任何意义上的道德指控,勿宁说是基层部门人员的悲哀。

回到高房价上,所有房子的所谓升值,是政府垄断土地的结果,——>所谓“土地稀缺”只不过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而已,政府越垄断,如同泵紧的水银柱,只不过是政府加压后的高血压读数,要多少有多少,(还有中国GDP和增长),学区房所谓特别升值,如果不是名校法团的增值贡献,就是政府故意制造差别教育,形成名校与劣校之间的教育差距,再通过学区房的方式,增加收入。这就类似于股票市场中,政府故意政策制造国企蓝筹股和“民企市盈率”,然后以国企市盈率低为名义,帮助国企圈钱,套现金融垄断的隐性税收。

类似政府泡制名校后,再卖学区房的手段,还有中世纪的中国,故意贬低民众的社会地位,“民告官先自有罪”,然后向在科举之余,向家有余财者开放购买基层功名(举人,同进士)。同样性质的有法国路易波旁王朝,同样是贬低民众的社会地位后,向家有余财者出售贵族地位和免税减税的所谓“特权”,——> 但是普通民众天生的“重税的原罪”是从那里来的?——>总之,只不过是政府滥用其不受监督的权力,——>既然是不受监督的,也就无所谓滥用了,——>为政府法团自已寻租自利最大化而已!此正是特权最大化定律!

学区房归根到底是政府套现隐性税负的手段,学区房无论涨多高,都与名校法团的辛勤无关!那么,名校法团为什么还要为学区房出力呢?换了你是政府领导,要保住学区房的吸引力,是否也要回报一下名校法团?直到具体的员工都能够有所特殊一点的利益?也类似于股票市场一样,更简单的办法,不是花精力培养更了的名校(蓝筹股),而是挥大棒制造劣校作对比(打压民企小盘股),这样就可以用最低的政治成本,制造了更高的,尽管是短线的,通过学区房套现的隐性税收。只需要对比与名校相对应的劣校,我们也许就明白了。

因此,无论是从名校法团的自利,还是从政府土地财政最大化的自利,两者自利博弈的法团定律的结果,就必定出现名校需要通过学区的变换,以获得从择校费到政府特殊补助到开发商赞助的法团收益;也将出现政府法团以卖出获得最大程度的学区房卖房税收的,而作的学区变换。类似于路易十四,卖出一段时期的贵族资格和年金后,就忽然反悔,要求购买者补充新的款项,否则失去原来的资格。类似的情况可能也会出现在中国房子所谓的七十年限期。至于是让二手房为主的学区被踢出去,还是一手房为主,视乎税收最大化的必要。

“民工荒,薪水涨”的真实情况是失业加剧,薪水集中到留守的少数骨干员工“加班=加薪”

“最低工资标准”等价于“加税,劫贫济富”;用加税解决“苛税猛于虎”的后果

年关难过的杨白劳,体制外的老板阶级的穷途

政府工程的分包体制中的包工头的三角债,国企欠包工头的,包工头欠农民工的

学区房的价格是三个价格的总和(学区房价格=楼价+全家户口价+学位价)

学区房,被民粹反户籍制度和政治利益集团联合“排内”挤走的土著市民的地段生学位;

从西方自治社会没有“学区”,理解反民主的民粹运动;美国是先有好的自治社区,然后有好的社区学校

中央集权需要通过中央权力与基层法团的权利交换才能达成政策贯彻;

“普天之下,莫非王民”——>公有制中的所有“好单位”都必定沦为“土著法团”;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地”——>社会主义的高房价和“房子升值”只是土地垄断的结果;

学区房题材只是政府主导的“土地财政税收最大化”的保税运动的一条战线;

名校法团只是“保税运动”中被动的一只“集体中的集体”的棋子

前一篇: 择校生与地段生,择校费和学区房的的互相替代关系

后一篇: 公有制土著法团的国进民退和黑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