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现代国际社会和军事
时间: 2014-04-20 21:10:00
原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63a64d0102ehsr.html
外国人眼中,中国文化断言棒喝和谦虚的虚伪;
断言棒喝是等级社会中(等级争夺+卫道)的文人本能;
中国文化与国际融通的习惯的脱节,和中外文化的冲突;
中国文化和制度脱节于个体价值观,成为“细节不良”的先验;
“断言棒喝”的分析,也就是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习惯于按照居高临下的次序,上层棒喝于下层,谓之“奴相使人进步,没脑让你智慧,独立思考让你没机会”的那种传统美德。个体主义的民主社会的观念,与传统美德社会的谦虚,有着截然相反的品评。所以很多具备传统美德的中国人,根本不理解中国人自以为具备宇宙真理的美德,却在国际上的形象之差,几乎到了等同于“伪君子,阴险小人”的程度。将此事实理解上“中国文化”,确实是有点冤枉,但若言中国社会观念已经与世界各国的主要观念普遍地脱节,则属客观。
易位思维可以帮助理解,中国文化在大环节上与全世界脱节的事实,作为先验常常可以在小环节上的不同上得到后验,——>注意此先验而后验,是易位思维后,从外国人(包括亚非拉国家)的视角而言,——>并且可以得到了一些崇洋媚外的,却对西方社会缺乏最基本了解的国人的佐证;如拜上帝教信徒,指责中国人不及西方人爱狗之类。在更小的的,实际上是不可能改变,本身也是无足轻重的细节生活习惯上,中国与西方习惯的不同,也帮助了西方人包括阿拉伯人,强化了认为中国人和日本人是虚伪的,何况中国制度的确低人权?
举例说,无论是基督教还是伊斯兰教文化,甚至印度教文化,都认为中国人讲话时,不懂得最起码的礼貌,根本不敢注视对方的眼睛。老天爷!中国人一向认为,注视着对方的眼睛是不礼貌的。但在西方人的眼中,就是说中国人存心说谎,心虚之意。基于中国仍然传统的公有制文化,(某种角度中可以认为是原始),中国人认为谦虚是美德。类似的习惯日本中也有,日本人用频繁的鞠躬弥补。但另一些细节则的确说明人家的观察,与中国现实制度的缺乏有关联。象中国群体爱喧哗,不注意公共卫生,与中国缺乏私有制自治传统有关。
又如中国人发言时,总是以“不肯定,不确定,不敢认为自已是对的”方式,表示对听众,特别是对权威,当然也包括对权威的粉丝的尊重。这种习惯在日本已经成为最标准的文体。平心而论,这也是等级社会中保家保命,还能保留向上爬的机会的好习惯。但是这种习惯在国际社会(以主权为个体)和个人主义的竞争中(即资本主义),就显得非常不适用。这种在中国文化自以为是谦虚的美德,在西方文化之中,评价就将完全相反。以中国人那种自以为谦虚的方式,等同于对他人及听众的嘲弄,几乎就是存心要浪费听众的时间。
生活中“谦虚”(有时已经是虚伪,如此所述)已经形成传统的习惯法后,就会形成对此“卫道”的偏好。特别是地位上居高临下者,职业上居高临下者,如网监型五毛监视网民,警察城管之类“管理小民”时,(尽管他们,其实也是小民),恃着此习惯法,对所有“离经叛道”愤怒的,对跟历史教科书不符者(尽管历史教科书的标准答案,也经常变化)敏感的,跟他们朋党的口号不合的(如毛狗家的主席,在非毛左群体中,形象颇为不良),……,总会令棒喝分子们,对于非领导的,不争权的个人主义者,有着理直气壮的优越感。
诸如此类的,每个中国人估计都有笔者同样的经历。即便我们明明已经是论证充分,证据确凿,毫无疑问地说出自已的观点,(不要说指出对方错误了),却难免遭到,甚至是旁听者的断言棒喝,理由仅仅因为,你的自信,在别人眼中就是不谦虚,即孔子所称的不守本份。这种棒喝者明显的恶意,在等级社会中的确说得上是某种善意,而在公民之间的个体社中,你如果对其他人发言,至少应该明白说明问者已经理解问题,而不是提问者甚至连基本主题和概念都不理解。即便乐于回答提问,也只能回答同一主题和基本概念下的问吧?
**ps:中国文化中人,在公共讨论的“提问”,一般性地真实的目的是强调,从“有我这个人,——>有我这个不容忽视的人,——>千万不要忘记,你们有我这个主人……”的,依次递增的“别有用心”,尽管主题上可以离题丈,足以把任何讨论的公共性踩烂;但就此别有的用心而言,他们可以说从不偏题;
ps:本篇结贴成文**;
《棒喝于别人的后花园,“观点是否正确”已经全无意义;因而无法被理性主义者冒充》
《中国语文教育,将驳论当成论证文;缺乏立论的驳论,体现了对个人观点攻击的偏好》
《当“谦虚,讨论”成为互联网固定的偏好,就会有利用偏好的左棍“战术”》
《博客和论坛的区别,博主和网友的区别;请不要把别人的后花园,作为渲泄、革命、折腾的公地》
《只有当提问者真正阅读和倾听过,初步理解“概念”后,针对“名词,概念”的解答才有意义》
《外国人眼中,中国文化断言棒喝和谦虚的虚伪;
断言棒喝是等级社会中(等级争夺+卫道)的文人本能;
中国文化与国际融通的习惯的脱节,和中外文化的冲突;
中国文化和制度脱节于个体价值观,成为“细节不良”的先验;》
前一篇: 为什么蒙古和日本侵略者残忍,资本主义社会慈善繁荣?
后一篇: 自由地区为何贸易优势(定价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