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唱唱反调之八卦时评
时间: 2014-04-17 21:44:42
原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63a64d0102ehr4.html
涉议余额宝的专家,几乎都是相关常识的文盲;
余额宝是典型的古典银行模式,提供电子支付服务,接受硬通货存款再投资;
余额宝的“高利息,第三方支付”不是RMB货币,是余额宝发行的银行券;
余额宝的“高息存款”不是免费的午餐,类似于存款于高利贷经营者的“高风险存款”;
理解古典银行模式以后,再考察余额宝之类的虚拟支付模式,及其名义上的“高利息”时,就简单得多了。可以发现,一直以来关于余额宝争论的正方反方,几乎是双方的所有专家全都是胡扯,而最明确无误的是,央行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银监会是中国特色的“创设了临时监管的权力”,汉语“行业归属”上,余额宝的确是古典银行模式,因此归他们这些监管大老爷管;但是这些监管大老爷的所有语句,以及他们一贯以来在银行业的所谓监管,如果不是心肠坏到极点的窃国大盗,就是根本缺乏古典银行模式的常识,even both!
无论是余额宝在互联网上定点单位之间的即时支付,还是给予“储户”任意高的利息,所支付的都不是作为硬通货的RMB,而是被余额宝以“元”为单位后续的银行券,软通货,不妨称之为“余额币”。余额宝的经营模式没有任何神秘之处,非常典型的古典银行的银行券,应用于新兴的互联网支付而已。因此,指责余额宝吸引了银行的存款的资金,如那位狂热的凯恩斯主义者钮文新,在CCTV中所称,是没有理据的;余额宝支付的是银行券利息,风险是RMB硬通货可能在挤兑中断裂的危险,储户“较高的利息”可不是免费的午餐。
同理,无论余额宝中的帐户,比深沪交易所的帐号多多少倍,真是关股票市场屁事!除非上海或深圳的交易所,也是发行银行券“上交币”之类,替换了股票交易中的真金白银,然后把被替代出来的RMB挪作他用“保值增值”,——>银行第三方托管和中金登记公司限制了这一条,——>否则深沪交易所的钱是真实的RMB,(必须忽略光大乌龙指暴露的不良信息),余额宝的利息是银行券。无论余额宝支付的利息有多高,只有没有看到此类“储蓄存款”因为挤兑而荡然的风险的储户,才会将两者作简单的对比。
采用余额宝的“银行券利息”,对比于深沪股市“市盈率/每股利润”,其逻辑错误完全等价于如张化桥和尹中立等人,用高利贷的利息去对比股票的利润,——>甚至这里,张尹等人也是错了,他们应采用“事实分红”才等价于高利贷的利息,也将更有利于他们自已的主张。而当他们采用市盈率时,等价于承认了“股价波动所带来的潜在收益”,这样的话将是自打嘴巴。因为他们作此对比时,就已经假定“股价波动获利”是不合理的,因此才会用债券的标准,要求于股票分红,——>但是债券的本意,就是自办银行的银行券的利息。
余额定与高利贷一样,都是用尽可能高的利息记帐,——>注意,是银行券!——>吸引尽可能多的硬通货存款,作为自已的硬通货储备。自已发行的银行券被接受的支付范围越广,越有可能从商家的价格折让中,得到中介手续费的回扣,典型如信用卡公司的盈利模式;——>信用卡支付的,同样是银行券!这些银行券的得益,将可以抵销同样是银行券的利息债务的一部分,从而减慢了本银行券的信用流失。不过银行券的根本信用,来自于硬通货投资的收益,能赶得上用户将银行券,兑换成储入硬通货的要求。高利息显然是对此的损害。
ps:信用卡需要年费的收入,补充信用卡银行券信用的损失;此略;
余额宝所谓“与基金的合作”是指余额宝收取储户的RMB,投给基金和理财产品“增值”,类似于发行人民币作银行券,买来美元硬通货的中国央行,将美元储备投到美国国债中“增值”。这样就可以进一步帮助读者,理解古典银行的经营模式了,也可以从根本上理解什么叫“银行”“货币”。银行不是自已能撒金屙银的神仙,只是硬通货和银行券,里外两本帐!所有银行券是对持币者的负债——>不仅仅是对存款者的负债;所有的硬通货,必须减除对存款者的负债外,才是自已的净资产。这样就可以银行的市盈率、风险和市净率。
?筹股该涨还是该跌,不是经济学命题,也不是金融学问题,而是政治问题?》 ?
《进口乳制品将成为中国的大宗进口品,被替代的中国乳业是否需要“关税保护民族产业”?》
《股票是上市公司与投资的私事;国企上市是国企与政府的私事;A股机构化是国进民退的政策体现》
《沪港通是RMB外汇管制的妥协产物;沪港通相当于两个交易透支的高杠杆逐利》
《通过优先股提高大盘股价格的唯一办法,优先股的市盈率和普通股市盈率的区别》
《涉议余额宝的专家,几乎都是相关常识的文盲;
余额宝是典型的古典银行模式,提供电子支付服务,接受硬通货存款再投资;
余额宝的“高利息,第三方支付”不是RMB货币,是余额宝发行的银行券;
余额宝的“高息存款”不是免费的午餐,类似于存款于高利贷经营者的“高风险存款”》
前一篇: 深刻理解中国社会的传统文化和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