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社会阶层分析利益博羿
时间: 2014-04-14 19:59:12
原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63a64d0102ehp9.html
通过优先股提高大盘股价格的唯一办法,是转优先股冻结大量流通股,减少流通盘;
改革可能利用我国对市盈率的宣传误导,优先股的市盈率和普通股市盈率的区别;
优先股改革如果是“大量普通股转优先股”,等于为A股指数调控,再引入国资委这个婆婆;
从优先股的定义,相关政策的可选余地,都非常有限。如果从“必须是利好”的政策偏好出发,通过优先股的唯一可能办法,就是缩小国企蓝筹股的流通盘,效果相当于用政策强制股票的沉淀,从而提高了国企股价格的边际。可以简单理解成“大量普通股变成优先股后,流通盘子小了,同一股价就涨了”。从流动性定律的角度,这样的理解是正确的,也正是大盘股一直享有的,因为大非被承诺锁定而获得的溢价。但是目前没有听到“普通股转优先股”的说法,只有人“银行再发优先股”的提法。前者算是利好,后者是明确利空。
此前一直讨论的是政策表面的“银行,地产,及国企股发行优先股”,此亦笔者说的“优先股政策并不明朗”。将大量普通股转化为优先股,并不会影响国资委和类似的大股东的控股,但是却等于优先地确定了分红的待遇。因此在普通股股价根据流动性定律,而由此政策得到利好时,也将因为分红被剥夺,国企普通股一点点地沦落为,被今天机构和股神谴责的“高股价,没分红,高市盈率”的待遇。这一条也是民营中小盘股在公有制帝国的股市中,显得“高市盈率无分红”的原因。因为国企特权通过行政垄断,优先拿走了潜在盈利。
可以用简单的公式,帮助理解“优先股改革后的市盈率,不是普通股的市盈率”。众所周知市盈率公式是(利润/总市值),有两个歧义。一般所称的市盈率是指帐面利润,但是当股神如张化桥指责A股时,他用的市盈率公式是(分红/股价)。优先股所谓改革,强化的者说钻了空子的,就是这个歧义。张化桥实际上是用优先股的概念去要求股票价格,因此他就会得出(极低的分红/股价)远远代于债券、存款和高利贷(忽略了风险),从而得出股票价格应该远远地跌下去,——>of course!优先股的股价,基本上就是按分红定的面值。
在优先股改革后的普通股的市盈率=((利润-优先股总分红)/(总股本-优先股))。由于优先股分红比重远远高于普通股,因此上述表达式的分母减小比例大大超过分子,这样的话,普通股的市盈率就会大大增加。但是如果按照上述歧义,就会因为总市盈率不变,而继续在机构宣传的口径上,维持着国企大盘股低市盈率的假象。对于忽悠那些傻逼级的股民和被机构代表了的基民来说,说不定还管点用。如果优先股政策真的是上述思路,就将变成(流通盘减小的利好+利润被剥离的利空)的结合,而利润是否抽走,取决于国资委。
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的话,等价于在证监会以外,增加了国资委“调控股市指数”的这样一个婆婆和调节指数的手段。国资委可以用大股东的身份,要求某些国企加大分红(许多公知和愚民,对此额手称庆),构成对A股的利空;也可以通过“承诺不分红,推迟分红”而构筑短期和长期的利好。不过由于“其他因素”都不可忽略,因此上述只是国资委方面一厢情愿的算盘。首先是国企是没有真实的利润,如果有点帐面利润,那全部是行政垄断特权套现的隐性税收。因此所谓“国资委调节国企分红”意义就完全不同的,却并非全是空话。
由于从实体经济学角度,国企不可能有盈利,——>必须用社会主义的信仰,才能否定此先验,——>所谓国企分红,无论是国委通过国企上市公司的强行或优行分红,都只不过是将其中一部分隐性税收显性;凯恩斯主义只不过是用货币税的额外代价,将此隐性税性显性化;但并不等于说它不分红,因国企行政垄断而形成的隐性税收就消失了。所以通过优先股的方式,强制国企分红,等价于强制国企破产,否则就强制央行印钞票,补贴国企向政府进贡税收形成的亏空。 因此优先股的含义,应是法团主义加税的欲望,试图通过股市施压。
?筹股该涨还是该跌,不是经济学命题,也不是金融学问题,而是政治问题?》 ?
《进口乳制品将成为中国的大宗进口品,被替代的中国乳业是否需要“关税保护民族产业”?》
《股票是上市公司与投资的私事;国企上市是国企与政府的私事;A股机构化是国进民退的政策体现》
《沪港通是RMB外汇管制的妥协产物;沪港通相当于两个交易透支的高杠杆逐利》
《通过优先股提高大盘股价格的唯一办法,是转优先股冻结大量流通股,减少流通盘;
改革可能利用我国对市盈率的宣传误导,优先股的市盈率和普通股市盈率的区别;
优先股改革如果是“大量普通股转优先股”,等于为A股指数调控,再引入国资委这个婆婆》
今天微阳;几乎没有进出;
创业板36%
中小板21%
国药一致8%
伊利股份6%
现金30%
从一边连声地“沪港通的利好”,官媒和财经已经进化到“可能是利空”的程度。沪港通作为利空,如同拒绝市场经济的改革,归根到底是利空,道理一模一样。不希望采取市场经济,回避明确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指望在“计划经济,监管,国企分红,反腐败,扫黄,道德治国,严惩造谣国企是垃圾……”,这样的改革能解决危机中的中国的出路?
同理,回避RMB的外汇管制,回避国企的产权人缺失的必然后果,却指望“沪港通,国际板,狼牙棒……”,可以解决A股的国企垄断股“估值过低”的问题,无非是指责“全世界投资者,没有认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如果你不是社会主义的信仰者,您认为经济学还没得出其是与非的结论?如果你是社会主义信仰者,你认为还能接受经济学对它的证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