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42 lines (21 loc) · 6.85 KB

日本传统游戏规则下的日本医疗体制.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42 lines (21 loc) · 6.85 KB

日本传统游戏规则下的日本医疗体制

目录: 现代国际社会和军事

时间: 2014-11-06 19:32:12

原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63a64d0102v7s2.html

日本传统游戏规则下的日本医疗体制

在介绍了日本社会的传统和游戏规则后,再介绍日本医疗体制就容易得多了,读者甚至可以从日本模式的游戏规则,直接预见到日本医疗体制的构成。如果不介绍日本社会的概貌,则要准确地描述范围要小得多的日本医疗体制,也显得困难。日本就是这样的社会,您如果不是理解了它,它就会在任何方面都是四不象。似东方又象很西方,似现代又象很传统;似无情双象温情脉脉,似君主制又象是民主制,似民主制又象是天生的法西斯,似中央体制又象分权,似北欧模式又象“小财政”,似充分就业又满大街妓女和AV!暴力团!

日本医疗体制,只能是日本模式在医疗行业的体现。日本整个厚生省在医疗上的部门,就类似于一个接受日本政府资助的大财阀,因此也形成了中央财力散播的中央体制,上下等级分明。因为得到政府的资助而令日本医学生的学费高昂,因为是政府资助的有限,而不得不限制名额,而令日本医生负担重而数量受限制。日本医生进入这个体系以后论资排辈,倒在其次;日本医学生要进入这个体系,也非人人可得。厚生省控制着“减少医生名额,以促进医学生的就业”和“医生太多,需要按传统模式安排他们独立为诊所”之间把握平衡。

在日本社会特别是农村基层的卫生诊所,处于链条的最末端,他们不能处理稍复杂的手术而必须转诊到县中心医院。县中心医院不接受门诊病人,只接受社区医生转诊的病人,这样就将诊与不诊的钥匙,掌握在基层社区医生的手中,可以按照厚生省的财政和医生的工作量,控制着病人转诊的数量。日本厚生省提供的是有偿的商业医疗服务,只有最基层的诊所的急救和阿斯匹林治疗是免费,病人具体要得到什么治疗,全得自已掏钱;差别在于保险公司是否买单。日本社会的医疗保险取决于企业与财阀中心的距离,因此而成明显的差别。

[日本企业如果距离财阀中心的距离远](../../../2014/9/8/(国资委vs日本财阀们),中华帝国与日本大名们的缩影.md),就会自然地向黑社会和暴力团式的临时单位转化,很难保证自已的员工的长期就业,更遑论充分的医疗保险。但最糟糕的企业,也可以找上周边有点交情的社区医院和医生,象厂医似地买上成批的低档医疗保险。这种待遇,甚至连黑社会也能提供,并且黑社会暴力团本身,就向自已城管属地的居民,成批地兜售类似的集体医疗保险,既成为合法收入之一,也让保险公司和社区医生都有点固定的生意。在此角度而言,它有点象中国企业的社保医疗,效率甚至还高一点,而且基本上覆盖全体日本人。

财政条件好的(一般就是离财阀旗舰比较近的)企业,出于减少员工医保成本计,也不会购买国立医院水平上的医保,而倾向于买县级的医院的保险合约。这样就形成了日本国立医院的地位虽然高,但是手术等业务收入反而不高的情况。但是日本等级森严的传统,医生也不会为了钱就放弃国立医院的位置。日本厚生省作出的妥协,就是“强制”让医生每周下基层一两天走穴,以此解决基层县级医院医生水平偏低,和国立医院医生收入偏低的矛盾。这种格局的出现,显然是日本等级森严的传统,和医疗行业财阀式的中央体制的结果。

日本企业为了进一步减少员工医疗方面的支出,常常会自设诊所,或与本地某些诊所订立长期合约,将这些私立诊所当成本企业的“厂医”。因此即便是在财阀企业中,真正获得高水平医疗的员工,比例也不高,比起美国同样职工的医疗水平,差距很远。当日本厚生省财政紧张时,也会让次要的部门和医生“自动离职,创业”,如同日本模式中安排的再就业一样,让这些下岗的医生组织诊所,分包部分基层社区医院的保单,以此调济厚生省系统的人事成本和医疗支出。因此形成日本诊所相当繁复的注册等级,对应着不同的补贴水平。

虚有其表,盛名难符的日本医疗

日本神道教的“非人道”传统文化,大大减轻了日本医保的赤字;日本模式强烈吸引着中国的“顶层设计”

日本神道教传统政治,似乎让日本兼具“举国体制+市场经济”的成功错觉

日本模式带动着中国改革,成为国进民退的大倒退

日本医生的职业路,失业路,日本医疗体制

日本的医生,医学生,拼爹,日本式秩序

从日本秩序,看唯文凭论和论资排辈的合理性和更公平

日本传统游戏规则下的日本医疗体制

前一篇: 西方社会的主流是左的,政治主流是右的,美国利益主流是私的;

后一篇: 牛逼哄哄“日本可以说不,中国不高兴”的傻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