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47 lines (23 loc) · 7.66 KB

软件工程“用例”及公有制和私有制的人力资源需求.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47 lines (23 loc) · 7.66 KB

软件工程“用例”及公有制和私有制的人力资源需求

标签: 信息系统 软件工程 人力资源 用例 资本主义 it

目录: 人权法学和经济学

时间: 2013-05-02 21:46:01

软件工程“用例”及公有制和私有制的人力资源需求

由于人权心证之不可测,因此在软件工程的流程重组BRP之中,就不可能使用随机函数代替“实时操作者”的方法,实现整个管理/经营体系的自动化。这样,在实现整个自动化流程(可以视为软件系统带动各种外设的运作)就产生了“自动化”所不能弥补的逻辑缺口,必须由人力资源提供的“岗位角色,role”,从岗位自利的角度提供的自主判断,才能弥合整个系统的运转条件。这样判断在一个系统流程中,存在那些必要的、现实上可以满足的“角色,role”的可行性的岗位,就成为BRP软件工程系统最重要的工作环节。

判断“角色具备的操作必要”,这样就产生了“UseCase,用例”这一工程术语和UML(usercase modeling language),以及完成此关键工作的的相关工具软件,如Rational Rose。所谓的软件设计和业务流程重组,实际上就是找寻到恰当的UseCase,再由信息系统配合用例工作。所谓用例,就是把不可能由信息系统通过(数据——>逻辑=结果)得到应用方案的限制下,确认必须人工参与的“场景”和该岗位的人力资源的需求。在该用例上将确定有什么统计表格,操作提交的表单,由什么人操作。人力资源的需求由此产生。

公有制的中央集权,所谓“信息系统让独裁者通过中央控制室,实现独裁统治的可能性”,也是一个UseCase。但是该useCase存在着“无法集中有效认息,以克服经济生活中必然存在的短缺”,更无法衡量和评估基层民众,在承受着短缺首先侵袭他们时的痛苦(如今天贱民百姓老无所养,老无所依);并且该用例那怕是“结果不算很差”的低要求,对于统治者作为人力资源的高要求,所谓集中了“高素质,高天才,高教育,高道德,无私奉公,亿万民景仰,……”等等高标准要求,在技术上根本不可能实现,更不可能持续。

私有制“每个人自治,尽可能减小外界干扰,让每个人管理自已所能管理(维护)的私有内容”,就是与中央集权(集体主义)的制度相反的用例设计。私有制彼此的互助合作,本身就通过“自主维护合作关系”的方式,纳入到自我管理的内容之一。显然,这样的用例在人力资源的要求上是最容易满足的,也最能让每个人感受自已成本善用不周的痛苦,方便每一个人在自治的条件下,衡量自已周边的信息。这样的运作体系,无论是否被外人认为“共同合作的契约”是否不及帝国高效,至少可实行性、自持能力上,远远超过公有制。

采用“公有制民主”的方式,试图弥补独裁者人力资源实现上的不可能缺口,将遭遇到阿罗不可能原理的狙击。人权心证从外界而言具有不可预测性,但是“自利本能”就是进化论提供的关键线索。基督教和马克思主义者,对进化论的批判,也是各国传统文化对“岗位自利”的批判,俗称“反腐败”;但并不等于人类自利的本性有可能被批判掉。将岗位视为原罪,严刑峻法之,只不过是让岗位责任者产生了“逃避原罪”的自利本能,俗称“中庸之道”;不再关注系统运转所必要。岗位效率因此下降,越是严刑峻法,越是下降到零。

因此在任何流程的岗位设置中,都通过提供相对应人力资源短缺的“人力成本的支付”,通过薪金和奖励,让岗位产生自利的“原动力”,今天经济学上称之为“激励”。对于不合格的人力资源,则采用换人(如辞退)的方式,而不是以“舜殛鲧而用禹”式的严刑峻法,维护的却是“不能辞退”的甚至是“父死子继”的封建岗位特权,而在事实上大大降低了人力资源的可选拨范围。如果但是如果岗位是必须的,但是导致不称职的原因是“人性自利的本能”,那么就根本不可能通过严刑峻法解决之,更不可能通过反腐败而约束之。

面向对象的软件技术就是科学的发展观(思维);软件技术的思维方式,保证逻辑一致,仍然是客观的映射

系统论中的天无二日的逻辑规律,天无二日的逻辑体系类似“树”;必须都是客观对象的真实映射;

天无二日的科学体系和哲学信仰的“整体性”;社会进化论,实体经济学和实体法学

科学是实证的注册表;数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不高;科学中的测不准和预见性的统一

科学是实证的注册表,没有哲学的位置;“哲学整体性=偷换概念=耦合=缺乏实证的实体和关联”

软件工程中的分析文档,伪代码,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科学要求逻辑一致,“逻辑一致”指对象概念前后一致

从军队组织理解软件编码的功能和局限性;

软件语言是严格的数学逻辑,可以描述一切实体;软件语言只局限于描述实体,不能描述“不可测”的偶然性

数学可以模拟“不可测”,但不能代替可测而“预测”;人权心证之“不可测”与大自然不确定性的异与同

软件工程“用例”及公有制和私有制的人力资源需求;》

前一篇:数学可以模拟“不可测”,但不能预测“人权利益”

后一篇:软件工程的“面向任务”的军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