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63 lines (31 loc) · 8.66 KB

内患总是大于外敌的威胁.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63 lines (31 loc) · 8.66 KB

内患总是大于外敌的威胁

标签: 公有制 内患 外敌 攘外必先安内 祸起萧墙 军事

目录: 人权价值观现代国际社会和军事

时间: 2012-12-20 22:32:50

民主国家“败”指“自治权(不同程度)丧失”;

政府对民主国家的危险,显著大于外敌的威胁;

人民对公有制政府的威胁,显著大于外敌的威胁;

外敌威胁吸引眼球而被夸大,渲染外敌威胁显著有利专制政权

民主之所以为民主,就因为没有主子;也就无所谓公有制社会“换一个主子的亡国(改朝换代),主子被洋人打败了,奴才跟着很没面子(国耻)”之类。民主社会不一定不打败仗,但打败了也无所谓“丧权辱国”,无非是一纸和约调整一下国际关系,仍然是当前国际力量对比下的最优化。“自治权丧失”代替“是不是让异族打败了”是民主社会更恰当的亡国标准。但是纵观历史,民主国家的自治权,损坏在自已政府手中的,转移到伟大领袖的手中,比丧失在外敌手中要多得多!政府权力对民主国家的危险,显著大于外敌的威胁

其实就算对于公有制形态的帝国来说,对于国家而言“内的威胁”始终比“外的威胁”为大,只不过此时,被威胁的是领导阶级的天下(国家),构成威胁的则是贱民百姓。民主社会的政府,是民主的最大威胁;公有制帝国的人民,则是帝国最根本的威胁,所谓抓汉奸(杀平民)也罢,所谓反政府闹革命也罢,都要先确定,到底是在私有制的民主前提,还是在公有制的帝国社会。民主社会防制政府威胁之余,国家没有什么余力扩张,也无力阻止私有个体自行扩张(如同走私),类似地公有制帝国能够防制民众,则无力抵御外敌

历史学界有这样一种说法,盛唐之所以称为盛唐,对外来说的,——>反正中国周边也没有什么强国;但对内乱防制而言,唐朝是虚弱的;弱宋之所以为弱宋,是对于外敌来说,彼时的辽金元,委实也是让欧亚大陆色变的劲旅,而就防制国内变乱而言,宋朝是两千年来首屈一指的强国,从来没有发生过省界以外的或经年的农民起义或地方割据。明朝就糟糕透顶了,国内变乱频繁,外战几乎是每战必败,——>可从1372年徐达被扩廓贴木儿几乎打个全军覆没算起。清朝虽是少数民族,但内外两面算起,算得上自汉以来的“强国”。

无论是对于传统的公有制国家,还是对于民主国家来说,外敌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几乎没有民主国家真正亡于外敌,也几乎没有一个公有制帝国,真的被外敌灭亡。任何公有制国家的灭亡,如果不是不自量力地好战必亡,就是内部实在已经是烂透了,让外敌轻而易举地摘了果子。典型如波斯,明朝。即使如宋朝或罗马,假如不是一直持“防内甚至于防外”,压制地方的自卫自治的潜力,把国防资源全部收归禁军,也不至于先后被金朝和元朝击灭;甚至可能反过来让女真和蒙古人象印第安人一样,向政府请求人道主义保护

外敌却比“内乱”更吸引眼球,则是所有政体社会的舆论特点。因此对于害怕“内威胁”的政治家来说,把国民注意力吸引到“外敌”上,是巩固自已统治权的妙方,尽管未必一定能够避免死得很难看。正如“国家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关联,特别是公有制政体主导国际社会的时代,民族几乎就是“群体生存基础”的代名词。因此“外敌”形象很容易会与公有制传统的民族群体意识相冲突,即民族主义,而令民众平添对政府和领导人的支持。尽管不能解决公有制低效的问题,但对外抗战考虑的是总体生存,不再是生命财产的效益

美国固然从来没有威胁过中国本身的生存,甚至可以从马恩毛左爱国鬼子妖魔化美国的话“美国追求世界霸权”之中也可以看出来,——>它们着眼于“中国全球争霸”——>但不等于说美国真的追求全球霸权。当中国的眼光落在“东亚霸权”时,就会跟日本撕扯不清,尽管即使是在历次中日战争中,日本都未威胁到中国的生存,而是不断伤损中国的边缘利益。正如蒋介石政权主动发动中日战争的理由:“不怕鲸吞,最怕蚕食”——>这本身就等于说,中国的社会经济的竞争效益比不上日本,不得不付诸以弱击强的主动的钓鱼岛战争

公有制帝国的实力和规模比外观要小得多;公有制帝国的贫富差距极尽悬殊,非基尼系数能表达

“薄熙来比汪洋民望高”?薄熙来和希特勒的成功之路;“全国普选,一人一票”劣币驱逐良币;民粹驱逐民主

薄熙来能够借炒作打黑,也必定能在选举中所向无敌?资本主义是自治的主义,不是夺权的主义

革命的原因不是旧制度,更不是统治者;革命的原因是民粹,公有制民主是革命的手段

民粹是公有制帝国的生命线;除非自治型社会,民粹将击败一切民主;希特勒上台不代表德国人民的利益

宗教战争的丑恶在于以平民为攻击目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丑恶,在以民族主义为标识攻击平民

外侮威胁下的联邦国家,向公有制帝国形态转变;外侮消除后,公有制帝国面临向联邦转变的压力

“主权高于人权”代表作是让.布丹的《国家论》;君主HowTo不失去执政权”是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

亡党在联邦和公有制社会中的意义截然不同;公有制社会中的“亡党 vs亡国”基本等义

公有制背景下的“亡党”可能比“亡国”更惨痛;“亡党亡国”是否惨痛,取决于是否公有制背景

民主国家“亡国”亡的只是“民主”“部分自治权”;民主社会中“亡党”和公有制社会“亡国”

民主国家“败”指“自治权(不同程度)丧失”;

政府对民主国家的危险,显著大于外敌的威胁;

人民对公有制政府的威胁,显著大于外敌的威胁;

外敌威胁吸引眼球而被夸大,渲染外敌威胁显著有利专制政权;》

前一篇:习以为常的民主“亡党”和公有制亡国

后一篇:股票市场的消费者是谁?机构化为何恶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