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巴菲特
凯恩斯主义
高利贷
美银
高盛
建行
美国银行
战略投资者
外汇储备
目录: 唱唱反调之八卦时评
时间: 2011-09-02 18:57:30
巴菲特已经是典型的高利贷业务;
为什么高盛等愿意接受巴菲特的高利贷?谁感谢谁?
中国大型国企银行追逐国际高利贷,幸福得很呢!
巴菲特是以长线择股投资,吃尽增幅赚巨款,而著名的。在承认老包选股的确有眼光以外,理解一下,老巴的成功还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是利用巴菲特炒作起来的名声,将自已炒股的业务借壳上市(伯克夏公司);其次是在凯恩斯主义的环境中,巴菲特很明智地用自已融资的钱,控制了国民保险公司,从而保证了在凯恩斯主义环境中,始终可以成为低利息贷款的受益者,尽管巴的投资并不依赖于补仓。
最后,自二战以后的美元凯恩斯主义,接二连三地为巴菲特带来了巨额的泡沫受益;直到九十年代的格林斯潘“高科技虚拟经济泡沫”时,巴菲特才走输大盘。不过,当各界“巴迷”以为巴菲特立志不炒高科技的时,巴菲特却充分认识到凯恩斯主义泡沫中的获利真蒂;并不是去跟进炒作高科技板块,而是直接与实业经济中的现金流短缺的公司做大额股权交易。说穿了,就是向这些公司放高利贷。
巴菲特对凯恩斯主义泡沫“经济”心领神会之际,很难排除巴菲特不想真正控制某些大银行。事实上巴菲特一直是美银的大股东之一。不过包括中石油,通用,高盛和今天的美国银行,巴菲特的实际投资模式,都是三个步骤:
1)与现金紧缺的接受投资者,谈妥特别收益的投资权;利息之高,以高盛这几笔算,年息在10%-20%之间。
2)巴菲特的名声,令这些企业股价暴涨,从而可以通过抛售自有持股或抵押股份的方式,从银行融入大量资金,替代巴菲特的高利贷;
3)被投资者宁愿补偿巴菲特的高利贷,也要让巴菲特退出;巴菲特大赚一笔,然后股价复原,被投资的公司渡过了现金危机。
由于巴菲特选择的都是现金紧缺,但是都是行业龙头股;因此巴菲特的高利贷,实际上本金风险是没有的,则更呈暴利性质。简单地说,也可以说巴菲特赚的,就是他“股神”的无形资产,让巴迷跟风的价值。巴菲特早就不是一个股票投资者,而是一位吃老本的高利贷玩家了。巴菲特的利息条件之苛刻,以至于次贷危机期间,美国保险业对于巴菲特的雪中送炭,嗤之以鼻,称之为“趁火打劫”。
巴菲特今天的获利方式,就是罗斯柴尔德这些犹太人当年的金融手段,看到那个巨头财政危机,就向其抛出橄榄枝,愿者上钩。如果不是现金实在危急,象雷曼兄弟公司,如果得到50亿投资,只怕100%利率也是会吃下去的;否则谁会接受这么高的利息呢?但这些利息,却救了这些危机公司的性命。那么高利贷,是善,还是恶?高利贷恶吗?巴菲特可是要裸捐的,还号召富人多纳税!
至于说“借高利贷的人可怜”,那就看看中国银行,建行,深发展这些国有银行们,还有中国石油们,在中国外汇储备没处花却不肯升值的时侯,大把向巴菲特、美国银行这些公司引入的所谓“美元战略投资者”,不就是向这些公司借高利贷吗?补充资本金吗?得到人家的投资,几年后成倍连本带息,除了咱国有私国民心疼,这些国企老大们,很痛苦吗?俺不觉得!
《宏观经济学是完全错误的!“宏观”是无意义的!“低估人民币拉动GDP”的古怪理论》
《美国债务危机是医保和养老基金破产;福利经济学“代际借贷论”破产;为凯恩斯主义福利经济学还债》
《凯恩斯主义流动性偏好的守财奴假设的前提是金融垄断;货币发行私有化不是妖魔鬼怪》
《黄金不是天然的法定货币;金本位没有必要;黄金适于通胀环境中的储蓄,不适合作为货币》
《张五常偷换“负利率”概念;“强弱货币关联通货膨胀理论”与事实相反》
《(负利率+禁止高利贷)=取缔货币/储蓄;(凯恩斯/货币主义)=无限制(财产税/遗产税/储蓄税)》
《巴菲特“向我开炮”当五毛;理性地利用了凯恩斯主义;“向华尔街贵族多收税”大错特错!》
《诺贝尔经济奖应颁给张五常及其分子们——>总是有理;萨缪尔森派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者》
《国民衡量税收的基本原则:总额限制和税收归宿;应首先明确总收总额,再平衡税负分配》
《比税项选择更重要的是“控制等税总额”;不从“控制等税总额出发”,《大宪章》将成为“大献章”》
《“等值税收总额限制”是民主的根本;国有企业相当于“预收税款,先放着,宁愿浪费”》
《凯恩斯主义环境里,货币和收藏品,都不是财富;通货膨胀里,只有“获得信贷的权力”才是财富》
《虚拟经济是凯恩斯主义的货币现象;高科技神话没有提高生产率;高科技创新性只炒作借口》
从旧老板旗下,接下了一个烫水山芋。要经常离开上海,博文会断断续续,盘子也只能委托同事打理。虽然现在各人都有自已的产品,不过笔者自已的盘子已经不太需要专人理会。近一年来恰逢熊市,平时简直闲极无聊。所以相信熟悉笔者操作原则的同事帮手看来,不会有什么差别。股文来得及就写,来不及的时侯,可能就不写了。
如果事情顺利,没有象陈国军那样,让那头的工人阶级革命的话,快则几个星期,慢则几个月,希望可以脱手。这种业务,也是向巴菲特学的,凯恩斯主义时代,学学放高利贷,让破产的大家伙多少值点儿钱。也算是“投机炒作破产的国企”吧?
前一篇:普世帝国的价值观和induvidualism和奥地利
后一篇:十字军运动“示形于外实侵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