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97 lines (48 loc) · 10.7 KB

外资饕餮国有银行改制疯赚10000亿.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97 lines (48 loc) · 10.7 KB

外资饕餮国有银行改制疯赚10000亿

标签: 战略投资者 深发展 淡马锡 国有资产流失 愤青 反美 人民币升值 爱国主义

目录: 投资投机经济危机

时间: 2007-09-02 20:23:53

“量中华这物力,结与国之欢心”,那些所谓人民币不能升值论者,就是这样拿着爱国的名义做着卖国的勾当,“买办”,并不是对他们的冤枉。外资赚了钱,不是人家想赚这个钱,还真是这些买办强塞的。这些人不是神经病,只是利欲昏心,偏爱美元(是不是想全体出逃?)连带低效国企的圈钱综合症,令他们不惜低价贱卖“所谓不能贬值”的国有资产,为的就是那一点点用不了的美元。除了无知,剩下的就是奴才本性。这些人,通常还惯于妖魔化前苏联的“私有化”,说是贱卖国有资产,但是苏联的贱卖,却是人人有份地卖给本国公民(斯大林国家传统的信息不透明令私有化券被今天的寡头庄托低价收购不是私有化的错);中国现在也是贱卖,是本国公民没有份地贱卖给外国资本?谁更卑贱?

会有越来来越多的人认清这些拿着“爱国”、“仇美”的虚幻口号,阻止人民币合理升值(其实也就是央行不再加发人民币买进美元而已,升什么值啊)的人,到底是什么心肠,他们到底站在什么垄断利益集团的位置上说话的。愿赌服输,既然人家是公开合法买卖赚的钱,就不要怪人家贪婪,倒是多多反省自已的价值观经济决策是不是走火入魔?国际金融也就是一场简单的你买我卖,既然你急于圈美元,让人家狠狠压价,也就在所难免。

外资能够饕餮万亿而去,无非是看准了中国权力资本者迷恋外汇资产的心理。本质上,是权力资本者以极廉价的要价,向外资换取小量的美元,却自以为为国赚了钱,只因为被牺牲的民间财富被视若无物,《民间财富在权力眼中不是财富》,是可以被任意出卖糟塌的利益,后者,也正是《支持凯恩斯主义》的利益动力。

操纵汇率廉价出口中国财富换取小量的外汇债权,不正是同样的利益观念吗?慈禧太后难道天生就是卖国的吗?权力啊!醒醒吧!

妖魔化人民币升值何时了

施建淮:人民币一次性升值真的不可以是一种选择吗

民主方式博羿出人民币升值最佳的妥协方案

坚定不移支持人民币升值,促进中国国民价值回归

人民币升值与我国恶性通货膨胀的“不正当关系“

回顾美国一直坚决反对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升值必要性无可辩驳,策略诱歼国际投机资金

漫谈人民币升值贬值及黄金

出口导向,两千年后《地球史记》如此记录“美国管仲”打败中国

被出口导向奴役的农民工,请不要把奴隶岗位当成就业

中国不能简单跟学其他小国低估本币促进出口

出口导向,中国以超出历史所有战争赔款的代价背走了世界通胀

人民币不升值,农民就太苦了

中国可以从人民币低估中获利吗?

谈谈人民币汇率争论中的不道德行为

人民币升值有百利而无一害

石油会暴涨吗?

外资饕餮国有银行改制疯赚10000亿

新闻原文:

仅2006年,境外投资者在工、建、中、交等国有银行身上就狂赚了7500亿,加上从其他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享受到的利润,保守估计,外资一年从中国的银行身上赚取的利润超过1万亿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张宏良潸然泪下,为的是中国的金融资产卖得太便宜。

在一轮疯狂之中,较低的入股价格使得境外战略投资者们在中国金融股身上享受着暴利。据一项市场统计,仅2006年,境外投资者在工、建、中、交等国有银行身上就狂赚了7500亿,加上从其他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享受到的利润,保守估计,外资一年从中国的银行身上赚取的利润超过1万亿。张宏良在作《中国银行(行情论坛)已成为外资超级提款机》的调查统计时,为这种巨额财富的流失忍不住流泪。

不过,这样的数字还在不断地增长。

8月30日下午3点,股市高位震荡盘升,金融股强势不改。一笔2851手的买单将深发展拉伸到37.7元收盘,最近5个交易日,深发展的五日均价已在38元以上,意味着外资股东新桥持有的深发展股票市值已高达132.3亿元。而中国平安,这个以汇丰为第一大外资股东的金融控股集团已在8月27日突破百元大关,汇丰在平安身上的账面利润在1000亿元以上。

近日一个最新消息传出,称财政部正在拟订的一份新文件,将作出明确规定:金融类国资转让交易价格如果低于评估价格的90%,将被暂停交易。据称,这份名为《金融类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的征求意见稿,旨在规范金融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行为。有报道说,起草这份文件的财政部认为,目前金融国资在转让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比如非上市国有产权转让缺乏明确的规定、转让价格的确定缺乏依据、产权转让监管职责划分不明确等。

世行报告揭示的秘密

一切开始于建行。

近来启动“回归A股”之旅的建行,被机构普遍认为发行价格会超过7元/股,这对最初入股建行的境外战略投资者美国银行们来说,意味着有至少8倍以上的账面收益。按照建行与战略投资者之间的协议,第一个入股的美国银行除了直接以1.15元购股以外,还被授予一大笔认股期权。

根据协议,美国银行可以通过期权购入的股本数目总数应该为52.70714亿股。根据期权的价值规律,这份长达5年的期权协议有可能为美国银行提供难以预测的获利机会。

世界银行一份5月30日公布的《中国经济季报》揭露了冰山一角:新股发行定价严重偏低意味着国家损失。该报告毫不客气地说,原始股投资者是受益者,但大多数原始股都被机构投资者和其他大投资者持有,此外,上市公司管理层也从中获益。

撇开金融股上市定价高低不说,在“配售到原始股的”机构投资者之前进入这些银行的境外战略投资者才是最大的受益者,世行报告指出,中国银行股被贱卖,问题并不在IPO环节,而是出在此前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定价上。

低价入股才有“暴利”

经过汇金注资、财务重组后的建行,现在被认为是四大银行中资本庞大、净资产质量高、盈利能力强、收益回报高,并且具有垄断经营资源的国有商业银行,但在它上市前引入战略投资者时却定价极低,当时美国银行和淡马锡公司分别斥资25亿美元和14.66亿美元购进了建行9%和5.1%的股权,每股定价仅为区区0.94元港币。(上接01版)

当时有人分析与辩护说,建行作为第一家改制的国有银行,在当时背景下并不具备和国外超级机构投资者平等谈判的资历,第一个进入的战略投资者本身也要承担风险。以低价开始,也是提升低迷市场下国际投资者信心的一个保障,这是有关方面为建行卖价低寻找的最终理由。

2005年10月,德邦证券的余云辉提出,国内金融业在“像甩卖温州鞋子一样竞相甩卖金融股权,这将会带给中国金融业灾难性的后果”。不过,针对“贱卖”说法,国有商业银行和金融监管部门的负责人都在不同场合表态予以否认。

与银行从业者含蓄的表态不同,学者吴敬琏的反驳非常激烈:“我没有看出能说明贱卖的理由。”“我们要看看,鼓噪国有银行贱卖的是些什么人?”

于是乎,接下来中行、工行也没有避免入股价格过低的命运:2006年,高盛集团、安联集团及运通公司出资37.8亿美元入股工银,收购约10%股份,收购价格1.16元/股。此后,苏格兰皇家银行、新加坡淡马锡、瑞银集团和亚洲开发银行共投资中国银行51.75亿美元,入股价格1.22元。

由地方政府主导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未能逃脱低价“宿命”:2003年底进入深发展的新桥以12.18亿元就掌控了一家总资产3800多亿元的银行董事会,当时连深发展员工都说,“如果政府允许,我们员工自己都可以掏出来”。以后,新桥在不到3年时间内在深发展上的账面利润已经超过100亿元。兴业银行(行情论坛)引入恒生银行、IFC等三家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入股价为2.7元,而以兴业近期的股价计算,仅恒生银行的账面收益就高达350亿。2004年平安香港上市前,通过定向增发进入的汇丰获得超过1000亿元的账面利润。

前一篇:指数基金好象赚不了钱

后一篇:普涨看弱股:厦门国贸,中国铝业,金路集团,通乾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