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35 lines (17 loc) · 5.46 KB

黑奴贸易,美国不是主角.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35 lines (17 loc) · 5.46 KB

黑奴贸易,美国不是主角

标签: 非洲 黑奴贸易 五月花号 黑人 死亡率 奴隶 美国 南北战争 贩奴 奴隶制 人道

目录: 现代国家社会史

时间: 2011-05-06 22:19:14

黑奴贸易,美国不是主角

**美国人没有贩运黑奴;美国人购买的黑奴比例很低;黑奴待遇也相对最高;

黑奴贸易是整个大西洋世界的参与;奴隶制是全人类的罪恶,不是美国人专利**;

对于黑奴问题,首先要声明,“贩运黑奴”真的没有美国人的事。即使是在两百年的殖民地时代,美国人也只是黑奴的消费者,贩运的主要是英国人和葡萄牙人,还有非洲的穆斯林。而黑人在家伙的故乡也是奴隶制里的奴隶。第一批黑奴是非洲的穆斯林(摩洛哥摩尔人)从黑人奴隶主的手里买了黑奴,赎回他们被西班牙在战争中俘虏的“摩尔奴”。

所以黑奴实际上是非洲的奴隶制国家的奴隶,有了出口销路,黑人奴隶主还有不少好处;久而久之,非洲的黑人领导们,就搞起了特色贸易,“黑奴出口导向”,换回“宝贵的外汇”——贝壳!有些泛非洲主义者,十倍夸大非洲人口的损失(早前说一亿,现在估计只有1000万),声称非洲今天的贫穷都是因为美国抢了非洲人做奴隶。不过当初动手抓人卖人数钱偷着乐的,首先是黑人自已。

当时大西洋到地中海,无论是信上帝的还是信安拉的都使用黑奴,美洲殖民地只不过是使用黑奴最成功的国家,某种程度上也是最仁慈的地区。比如美洲黑奴的死亡率,只有加勒比地区的六分之一!殖民地时代黑奴在美洲的死亡率,比白人移民高不了多少。想想看,五月花号的乘客,在登陆美洲后一年内,就死了一半!北美黑奴98%,可以活到50岁以上。当时正处盛世的中国人的平均寿命约40岁。

今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的奴隶贸易记念品,几乎都是基督教忏悔专业搞的艺术作品。贩运黑奴当然是违背今天的道德的,但以当时的标准,并不能称之为残酷;或者说贩奴者并没有刻意虐待这些昂贵的“商品”(用英帝国海洋法的用语)。黑奴贩运船与今天的五星级邮轮相比,是拥挤得不人道;但却比五月花号的乘客的居住条件宽松。同时代的17世纪中期,奴隶人均占船面积比五月花乘客多三分一。

甲板面积只有180平米的五月花上,载了男女老小200多人,住几个月。而宣称中转站港口黑奴仓库更拥挤,是不懂“牲口运输”。在中转站停留的目的,就是放放风,补充精力,留下病弱,让精力恢复的“牲口”再挤一程。因此中转站的临时停放点,今天被人参观最多的加利利牢记,实际上是惩罚犯禁黑奴的禁闭室。对比一下今天是怎样转运牛马羊,就明白了;当时的奴隶贸易,也是把黑奴视作牲口。

各类人道主义组织,声称黑奴贩运中损失了20-30%,该数字可能有所高估;部分学者的估计(如剑桥史)是15%;而且更重要的是,贩奴船的船员(黑人白人都有),以及船上的白人,死亡率与黑人接近。而即使是欧洲白种契约奴的跨洋旅行,死亡率达到10%。可见贩运黑奴的中死亡,并不是虐待的结果,而是当时的运输条件,就有接近的死亡率。

由于北美黑人的死亡率比较低,售价也最高;占黑奴销售量是比较小的。北美进口的黑人总共约50-70万,占全部非洲黑人被贩运总数的5%以下。最大量的黑人被贩往西印度的糖业群岛,那些地区的奴隶死亡率也最高,其次是巴西和中美洲。美国代表了美洲承受黑奴贸易的责难,仅仅是因为美国今天最富有,还要为南北战争找点正义的借口,这样就攀上了美国南方的奴隶制

除去黑奴贸易中被妖魔化的粉末,不是为了在道德上为黑奴贸易翻案,道德史观毫无意义。黑奴贸易无疑是侵犯了黑人的人权的,黑人是被迫迁移到大洋的彼岸;但那是那个时代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的一部分,是全人类在那个时代的罪恶,如果“时代可以称为罪恶”的话。当时除了日本没有明显的奴隶制,全世界都仍然盛行奴隶。彼时盛世的大清帝国贱民们,难道比奴隶的待遇高一点点吗?

前一篇:里根的保守主义和格兰特总统

后一篇:南北战争的原因不是奴隶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