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41 lines (20 loc) · 5.63 KB

反驳西方指责中国殖民非洲.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41 lines (20 loc) · 5.63 KB

反驳西方指责中国殖民非洲

标签: 殖民主义 低人权 出口导向 资本积累 工业化 人民币 汇率 升值 通货膨胀

目录: 唱唱反调之八卦时评

时间: 2010-08-31 15:25:28

殖民有两种定义:移民和奴役

殖民主义的前提是被殖民者失去主权议价权,被代表了利益

中国不可能存在对非洲的殖民;

中国低人权政策符合“对内殖民”定义

http://cid-36d976e82bb7123d.spaces.live.com/blog/cns!36D976E82BB7123D!1739.entry

有网友谈及“西方指责中国殖民非洲是否属实”,笔者要先指出,“是否属实”要看用什么标准;标准都没有确定,就要表立场,那是毛主义文革的阶级斗争手段;最起码也是“西方好与坏,黑爵好与坏”的道德治国的文字游戏。所以首先要明确,什么叫“殖民”?比方说,英国北美殖民地和西班牙的南美殖民地,有什么不同?

殖民一般有两种意思,一种是colonist应作“移民者”;另一种意思是“奴役地区”。在西方由于奴役地区也会移民部分作为当地“上层社会”的移民,象香港以前的英籍公务员,所以殖民的“移民”和“奴役”没有区分。殖民主义一般指的是地理大发现后,对新大陆的以西班牙和葡萄牙为代表,或英国统治印度,后来扩展为欧洲对非洲瓜分的“殖民”,以榨取廉价原料和劳动力为目的的奴役;更准确地定义,就是用暴力和强制手段,强迫爱害地区维持低人权状态,补贴宗主国的消费。

殖民比较严格的意思是国家组织的移民,最典型的就是希腊殖民时代的移民城市,和北美十三州和澳大利亚、南非、新西兰的自治领,以及中国明朝对辽东的殖民,汉代对河套和河西的殖民,以及秦汉对岭南的殖民。被殖民夺去土地宗主权的土著命运,则以谁主张谁维护的原则,或者成为强大的殖民者的奴隶(如希腊),或者融入殖民者社会(如岭南),或者被赶走(如河西,北美),或者被消灭(如准葛尔)和北美的部分印第安部落,或者成为独立的自治保留地,如南非的祖鲁人区,北美的印第安人保留地等等。

明确了殖民主义的定义后,可以首先否定中国不可能是“国家组织的移民类”殖民。这种殖民运动倒是存在于中国在毛朝时对新疆和西南少数族地区的所谓“建设大三线”,现在留下是半死不活的大包袱“重工业城市”,据说对中国的皇家GDP很有贡献。但是对非洲的移民目的的殖民,显然是不存在的。

中国对非洲的殖民主义同样也不存在。因为殖民主义奴役的前提,是被殖民区丧失了对劳动力和原材料价值的议价权,即所谓的低人权。中国无论怎么对非洲投资,非洲国家的议价权都掌握在自已手里,真的赖了中国的帐,中国连个屁都不敢放。中国能够派什么医生啊,维和部队,建筑工人免费修坦赞铁路啊,这类冤大头事业中国最热衷,更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大行家。如若中国公民在非洲被杀害,中国充其量是在自家首都抗议罢了。

那么所谓中国对非洲的殖民,从何说起?

相反,中国的低人权,廉价出口原材料和劳动力,倒是如假包换落实到全中国所有老百姓头上。所以西方指责中国对非洲殖民主义,对了一半,错了一半。中国的确实行了殖民主义,却不是对非洲,而是对中国人民自已实行了殖民主义,补贴了全世界,甚至不惜孝敬比中国还要穷弱的黑非洲。

只要世界上还有其他种族,中国人的殖民主义,就是要证明自已民族是最卑贱的。这就是中国的“殖民主义”;所依循的却是马克思的错误的“资本积累”论。却是指责西欧“殖民主义”,把西班牙的殖民主义,套到英美的“资本积累”上。中国自已迷恋低人权的优势,无非是马克思教的“工业化要资本积累”而已;对马克思主义虔诚是虔诚了,却根本上就是错的,连经济理论都说不上。

本文可参考:《低估人民币,外汇储备和出口导向讨论目录

前一篇:股民想赚钱就不能做“贪民”

后一篇:罗马皇帝的枪杆子是有代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