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奥地利学派
经济学
语文
米塞斯
德国
文学家
哈耶克
写作
思想
科学
教育
目录: 唱唱反调之八卦时评
时间: 2010-03-07 22:19:23
有利益的思想才有价值,有思想的文字才称得上是“文学”
现代经济学宗师米塞斯称得上是大文学家
米塞斯是科学陈述不杂繁冗的文学典范
http://cid-36d976e82bb7123d.spaces.live.com/blog/cns!36D976E82BB7123D!964.entry
笔者其实不是读经济学的,最贴近于“文科”的文凭,是企业管理,和综合后勤管理(研)。尽管发表了一些经济类文章,主要是站在自已的角度怎么发财的篇子。在完整开始写博客后,笔者才开始系统思考基础性的经济学问题,目的居然只是为了不让左左引经据典捣乱。或者说,对于社会上流传的谬论,“为什么他们不是对的?”,或者,“他们会不会是对的?”,而不自觉地深入到经济学领域。这个过程,清晰的显示在笔者过去两年的博文之中。
笔者“成为”经济学家,目的是解答整个社会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最终回答自已“我们老百姓的利益在那里”;和实现利益的最优化手段。而不是为了学术上出人头地。故赞我不足喜,贬我不足忧。笔者既不依靠面子“增加”说服力,本来也不打算说服什么人。笔者的文章,因而少了许多学究气,也根本没有拉帮结派的必要。既然是要解答今天的社会问题,当然也就只能从社会各阶层的人权利益出发,实事求事,从成本效益的角度,探讨各自妥协的空间。
写博客最大的好处,不仅仅是可以作为社会意识的探针,就是可以帮助自已整理认识,确实是一种利人利已的消闲。这是笔者博文产量极高,却不完全便于大众化阅读的原因。因为笔者不象一些人,“打算向读者灌输某种观念”,而完全是自已的“日知录”;是笔者从小学起就起成的习惯。写作对笔者来说,很大程度上只不过是一种帮助记录思考的随笔。除此外有什么好处?记不起了,只知道足以令笔者这样的懒人,在文理同题的高考语文中,拿到了106的得分。
笔者作为一个理工科的毕业生,向学弟介绍经验时称,最有用的学科,是语文和英语。前者令笔者可以顺畅表达,而后者,令笔者可以广增阅读。此两者都是沟通必备,有了沟通能力,就有了其他科目学术水平的提高。但是,笔者看不起文学。正如笔者认为“没有利益的思想是没有价值的思想”,笔者同时认为,“没有包含有利益的思想的文学,是没有价值的文学”,仅此就足以判了几乎绝大部分中外“文学家”的列刑。因此,笔者从来不主张学子读什么世界名著。
所谓“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笔者既然逢文逢贴斩五刀,自然不会在五刀范围之内挥洒文字。所以笔者的文章,从来是单刀直入,论据铺陈,逻辑陈述,自然就显得密不透风。既然笔者的文章是为了平实说理,当然不需要太多的形容词表达过多的感情。平淡如水,反而能直增加文句的真实感。这是出于工程专业的习惯,“大道至简,最实用者至美”。无论是工程,还是军事,浮华虚饰,必定是额外的成本,甚至,是血的代价!
不尚虚华,已经成为笔者血液的一部分。笔者对悉尼歌剧院或者鸟巢的所谓艺术美,没有丝毫的感觉;却为了解古老的布鲁克林大桥,如何在当时的条件下扯起千吨钢梁,而驻足一整天。这时又用到一句老话,“你眼中的艺术,不是我眼中的艺术”。笔者的文风,在国内作品几乎没有旁类;即,没有看到类似的知名人士类似文风。只有一个远古的疑似案例,曹操!又直到,笔者看到米塞斯的文章。
在这里,笔者向博友推荐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的所有著作。在奥地利学派之中,哈耶克给笔者带来的是思想的观点共鸣。而哈耶克的老师米塞斯,水平即使不在哈耶克之上,也是旗鼓相当。米塞斯的经济学著作,同时也是超一流的文学作品!但是笔者读者推荐米塞斯的所有著作。其中很值得一读的是<Bureaucracy&TheAnti-CapitalisticMentality>(专治体制和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小农)心理)。
这是一部1944年发表的奥地利学派著作,几乎与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同时发表。笔者估计,这师徒两人,到时是有针对于英美的左倾社会主义思潮,而约定向这些温和左派,相当于今天中国的“民粹右派”,讲述德国通往奴役和暴正之路的历史教训。这两位都是从德国纳粹化前逃离德国的德国经济学家。笔者对比自已看过的马恩著作,实在搞不懂,中国文人怎么能如此迷恋这两位文笔拙劣的文盲为先知??!!
阅读奥地利学派讨论社会常见问题“专治”的小册子时,感觉不是在看一本严肃的经济学丛书,而是在阅读一篇文笔美妙的乐章。相比之下,李白应该到天桥卖唱,鲁迅应该重修小学语文。笔者有一种奇妙的感觉,不是在读书,而是在和米塞斯,这位慈祥的逝者的灵魂,丝丝交流,甚至有时会错觉,这是笔者自已写的书。米塞斯的著作很有恺撒的风格,丝丝入扣,朴实无华,逻辑严密,简明扼要,几乎没有多余的形容修辞;全文滴水不漏。
《当中庸成为权威》
《毛朝大义觉迷录》
前一篇:科学阅读快刀斩乱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