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三鹿
三聚氰氨
国有企业
国货
汇源果汁
财经
恒天然
改革
国资委
卖国
目录: 自由自治市场经济去特权化
时间: 2008-09-15 08:33:07
三鹿事件多层次危机处理中的万恶之源
三鹿事件还在“调查”之中。咱们只能是在蛛丝马迹中瞎猜。不过从已经公开的资料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跟民营的资本家的马克思指证的“贪心”没有相干。三鹿事件中根本没有“民营”的资本家存在,否则,姓甚名谁,请小左报上名来。
2)跟外资大股东无关;人家是外资中的大股东(中的一个),不是控股大股东。反美排外的小左太失望了,谩骂黑爵,为外国资本家洗脱了罪名。(无语)。
3)跟老实巴结的奶农无关,这也算是众望所归。实话说,奶农们的智商就算看上去比奶牛高不到那去,但那种断子绝孙的缺德事是不会做的。大概是这个原因,中国人口世界第一,人也天生老实。
尽管官方结论没有公布(官方不等于真实,只不过是小左可以拿来跟腔),但是我们大致可以理出三鹿毒奶粉事件的轮廓:
1)在乳制品中加入三聚氰胺,是一个涉及全中国乳业行业的各公司的“潜规则”;而且,很可能并不局限于乳业;
2)就三鹿事件来说,最大可能性与乳业公司关系密切的奶贩子,在收购后的鲜奶中加了三聚氰胺;但是并不是为了50%的暴利,恰恰相反,是为了平本的微利。在整个中国压榨成本的疯狂中(其中包括人民币低估的疯狂),奶贩子如同各行各业一样,如果不退出行业,就造假,这就是“潜规则”。
3)三鹿即使不是在生产环节中再次增加或调整了三聚氰氨的含量(可能性不少,但没有证据),至少,对收购原奶中添加三聚氰氨的“潜规则”,一清二楚,并肯定有所交流;否则,不会如此精确地,持续了多年的“潜规则”,只在18元以下的廉价奶粉中“出事”。
4)三鹿的知情,令到三鹿在早已得知毒奶粉流通后,没有采取回收,也没有采取通告的行为,得到合理的解释;同时,也令当地政府的联手遮掩。“所谓通告了政府”,是让政府帮助掩盖真相,还是帮忙救助婴儿,我想,还是读者自已想想吧。
三鹿事件,无疑是一场危机。如果危机本身得不到恰当的管理,后果就会向最恶化演变。一些无脑小愤还在支持有毒国货,声称“任何情况下要维持三鹿国货品牌”,“反对严厉惩罚三鹿”,因为三鹿无辜,无辜是因为“不止三鹿造假”。这种人,首先是无心,所谓支持国货,不知当初廉价以汇源六百分之一的价格卖给新西兰股份时,他们上那玩去了。其次是无知,汉语是一种美妙的语言,“反对严厉惩罚”,等同于“反对惩罚”;无非是道德标准,严厉与否,和法律无关。而且,三鹿已经是负价值品牌,要恢复三鹿的品牌价值,需要大的公关投入。“无条件维持三鹿”?那里是严惩,简单是毒害中国婴儿者应该重赏了!(中国人命真贱)!最后,这种人是无良,“三鹿无辜”,那么,南京大屠杀只要杀人的鬼子不止一个,所有鬼子都是无辜的吧?(这些小愤青怎么啦?)
正确的处理,是“三鹿必须为所犯的过失付出相应的代价”。我们可以祝愿三鹿赎过后,再次站起来,但是,却绝不可以此要求,或者“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作为处理三鹿事件的前提条件。从品牌价值上看,没有付出代价的三鹿品牌是毫无价值的!考虑到即使从社会心理考虑挽救三鹿这个品牌,承受相对严厉的惩罚,可能是唯一可行的办法。
三鹿作为一场形象危机,实际上有不同层面上的危机同时发生,三鹿品牌,其责任经理人的命运,已经是次之又次的微节:
1)第一层危机,是政府形象的危机。考虑到政府有关部门在该事件中有着明显的回护三鹿、掩盖真相,客观上造成了更多、更严重的婴儿毒害;至少,在世界社会(不仅仅是中国)面前,整个形象进一步受到严重的损害。看上去似乎是河北地方政府,但是实际上由于中国政府是上对下绝对的领导,在世界社会眼中,这就是整个中国社会的形象受损。本博奇怪的是,连山西溃堤这样的偶然性事件都要省长撤职,那河北这种多年人祸性的责任,性质更严重,后果更恶劣,就不用撤职?不用追究前任?
2)第二层危机,是中国整个乳制品行业的危机,理由不用说了。如果本博胡猜乱想不幸属实,(本博运气特差,一般性胡猜都会属实),那么进一步掩盖“潜规则”,只会令到危机进一步扩大,动摇整个统治基础,直到某种历史性事件发生。就乳制品行业来说,斩马谡只是中策,上策还是要承认错误,公开现实,就算因此垮掉80%的企业,一个变得纯洁干净的从业行业,也会由20%,甚至是2%的残存企业,重新壮大,再次迈出钢铁般的步伐。诚信,永远是真金。
3)第三层危机,是国资的危机。这一点不说了,它实际上是政府小钱柜的危机,如果因此断掉了国资国企政府小钱柜对社会的侵害,尽管极左恶棍不情愿,但对中华社会,善莫大焉。
4)最后,才是对三鹿的危机;在如此严重的公共事件,以及三鹿自已延迟危机公关时机的表现看,三鹿本身是瓜田李下,别有内情;因此付出破产的代价,是毫无冤枉的。它目前最大的希望就是利用中国政府白痴皇帝比较多的缺陷,把上级危机扩大化,掩盖了本身的罪行,把三鹿危机掩盖在上层危机下,从而通过上层危机的掩盖而残存。而另一条希望,在西方可能会成为救命稻草,那就是首先暴出潜规则,痛改前非,主动认错并承但巨大损失弥补罪行。这样的话,通常会把真正的危机转嫁到其他潜规则的同行身上,自已成了独吞市场的大赢家。但是其一三鹿多半没有这种魄力,其二,中国这种社会是“绝对不能西化”,希望中庸和谐,大锅饭一起吃一起过。因此,三鹿是“坦白从严,抗拒从宽”。死得最快的方式,大概就是转嫁危机。这样,三鹿就会发生处于官商集团统一“牺牲弃子”的对象。
但是,在中国这种社会现实下,三鹿事件最有可能的处理结果,是现实性地把尽可能多的上层危机涉及部门拖下水,掩盖再掩盖,也就是把危机交给末来的革命去清算。但这样,三鹿品牌就彻底玩完了,它对于营销本身,是负作用,消费者是见三鹿躲得远远的。它改名"死鹿"也许还好一点。而三鹿“坦白从严,抗拒从宽”,相当于上传危机由政府掩盖,自已进一步强化了依赖于政府特权、庇护,同时屈从于政府变相税收的“社会义务”。百分二百的国企,却可以在形象上自称是民企、合资。以便,让无良小左到本博谩骂第N次。
三鹿事件之起因,看来不是个人为了追求50%的暴利。而极可能,是乳制品企业象三鹿,在价格竞争的压力下,利用上游优势地位,压榨下游供应商的生存空间,最终导致收奶承包人,(很可能是在三鹿本身指导下),投入自以为无害的三聚氰氨,以求平本,酿成大祸。这种结果,估计是许多人预想不到的。这个事件,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工业化思路的落后、误区:误以为低价,大规模生产,薄利多销就是进步,就是强大;生产就是价值,服务不是价值,销售赚钱有违良心这些极其落后、反动的“社会主义”经济观。三鹿事件,只不过是这种思路在食品行业首先表现出来的恶果。其他行业,也同样为祸严重。其实,对于有实力的企业,发现了“潜规则”后,最正确的经营策略就不是为保证低价格的“快速扩张”,而是缩短战线,集中财力发展高档路线,减少对奶源的依赖;以保证提高收购价,直到对有信用的奶牛的直接定额收购。荷兰的奶制品,法国的葡萄酒,就是以这样高质量长期采购,为高溢价奠定基础。有了高溢价,才有了品牌存在的价值。自然,也有了马列毛教徒所谩骂的“资本家的超额剩余价值”。
简单说,中国经济的痼疾,就是政府主导压榨社会购买力,目的是为了扩大生产;而为了适应低下的购买力,生产目的又是反复压榨成本;从而构成了经济体的恶性循环。合格品质的产品当然需要成本,成本被过度压榨,当然也就出假冒伪劣;没有稳定的溢价利润,又谈何品牌价值?商业诚信又有什么现实回报呢?换言之,马克思经济理论是极其落后的原始工业时代的理论,适用于有长期农业积累的早期工业社会。而中国这样的农业,是早就被压榨了N遍的穷鬼农业。以马列毛理论为根据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有着根本性的致命缺陷。这也就是本博一再强调的,“国企是万恶之源”,原因,就因为在恶性循环中,国企,是唯一、关键的、不可或缺的枢纽。这还是假设整个社会都处于小左毛主义理想化状态下的“廉洁”,贪官污吏的损耗根本没有考虑在内。
今天说国企是万恶之源,许多愤青思想一下子转不过弯了。如同100年前,鲁迅笔下的爱国者“说皇帝是万恶之源,同样是许多忠君老农思想一下子转不过弯来。“没有皇帝的世界还能和谐吗?”。(人血馒头)。今天,许多人还在寄望于毛太祖的图腾。说到国企,大概也会有更多的人问:“没有国企的日子谁管饭啊!”。他们不知道自已的双手可以创造财富,可以创造明天!他们无非天生就是吸血鬼、寄生虫!
《国企之万恶之源:三鹿事件看今天中国的三方斗争》(本文殉国)
《百度版;三鹿事件看今天中国的三方斗争》(本文殉国)
后一篇:三鹿事件中看中国泛滥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