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翻墙 | 三退 | 诉江 | 中共卖国 | 贪腐淫乱 | 窜改历史 | 党魁画皮 | 中共间谍 | 破坏传统 | 恶贯满盈 | 人权 | 迫害 | 期刊 | 伪火 社论 | 问答 | 剖析 | 两岸比对 | 各国褒奖 | 民众声援 | 难忘记忆 | 海外弘传 | 万人上访 | 平台首页 | 支持 | 真相 | 圣缘 | 神韵 | |
【大纪元2024年12月23日讯】(大纪元记者赖玟茹台湾台北报导)农业部水产试验所(以下简称水试所)与日本综合大学合作,运用生物纪录技术,研究灰鲭鲛的行为特征与体温调节机制,23日公布成果;研究显示,灰鲭鲛日夜会穿梭于不同水深,且体温可快速调节,并高于周边水温,此研究提供国际渔业管理应用。 此次研究由水试所、日本综合大学及高雄科技大学合作,探讨“灰鲭鲛”在西北太平洋的栖息分布及栖地偏好,发现其具特殊的日夜行为特征,并能适应多样水域环境。 研究显示,灰鲭鲛广泛栖息于西北太平洋,偏好表水温14℃至31℃海域,白天与夜晚皆拥有连续性上下垂直移动模式,但白天垂直移动较夜间广泛,水深由表层至300公尺水层,来回穿梭温跃层海域,夜晚则偏好栖息在100公尺至200公尺水层,体温与环境水温差异可达14℃。 水试所副研究员江伟全表示,灰鲭鲛虽为变温鱼类之一种,但肌肉发达,对于体温的维持度很高,即便下潜至水温仅4至5℃的深海,体温也仅下降2至4℃,远比环境水温低。 江伟全说,灰鲭鲛为台湾渔业的主要渔获对象,但已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全球濒危(EN)的等级,对于该物种的保护与资源重建迫在眉睫,应更了解其移动行为和栖地偏好;同时,大洋性洄游鱼类分布广泛且行为难以掌握,江伟全表示,随着电子纪录器的发展,可记录移动位置与栖息深度等资讯,将有助于解析灰鲭鲛的生活史特征。 水试所指出,此研究为全球首次针对灰鲭鲛的生物纪录研究,由日本学术振兴会及海洋委员会海洋保育署资助完成,为跨国渔业研究的重要成果;该成果除投稿国际学术期刊提升国际能见度外,亦将提交2025年北太平洋鲔类国际科学委员会及鲨鱼工作小组科学会议,提供灰鲭鲛渔业资源评估模式所需的重要参数,补足模型建构长期欠缺的生态资讯。◇ 责任编辑:陈玟绮 相关新闻:下载翻墙软件浏览原文:台日研究领先全球 灰鲭鲛可自调体温 手机上长按并复制下面二维码分享本文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