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83 lines (83 loc) · 26 KB

n14344578.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83 lines (83 loc) · 26 KB

大纪元首页国际新闻大陆新闻大纪元评论传统文化生活消费娱乐休闲健康独家头条要闻
翻墙 | 三退 | 诉江 | 中共卖国 | 贪腐淫乱 | 窜改历史 | 党魁画皮 | 中共间谍 | 破坏传统 | 恶贯满盈 | 人权 | 迫害 | 期刊 | 伪火

社论 | 问答 | 剖析 | 两岸比对 | 各国褒奖 | 民众声援 | 难忘记忆 | 海外弘传 | 万人上访 | 平台首页 | 支持 | 真相 | 圣缘 | 神韵

九九重阳节古今同颂 内涵深厚风俗知多少?

一年中最美的时节就在金秋,一年中最是喜庆的事莫过于丰收。重阳节来源特别展现人与天、人与自然互动的密切关系。(公有领域)

对许多人来说,一年中最美的时节就在黄金的季秋,一年中最是喜庆的事莫过于丰收。重阳节来源特别展现人与天、人与自然互动的密切关系。

金秋嘉节 九九重阳

黄历9月是秋天的最后一个月,称为季秋,古时在这个月里农作收获后举行祭天、祭祖等活动。《礼记?月令》中记戴,在稻谷收成的九月,天子先将新稻祭祠宗庙,以牺牲宴飨,大祭天帝和群神,以谢天之恩德。

《礼记?月令》中又记戴季秋之时“其数九”,这种数的哲思来自于《易经》。“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月九日的日、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九九音同久久,有长寿之意,古来被视为嘉节,又发展成“敬老节”。

“九九”也是阳数之极,九九归一,满溢又将还原,黄金之秋将逐渐褪色,所以“重阳”也是个阴阳变化的关键日子。在古时的九九重阳就有了一些天人交融的登高赏景、感恩祈寿和避厄的风俗,也是今天重阳节活动的主题曲。

秋分是天地间阴阳平衡和合之日。(图:徐明义 提供)九九重阳有登高赏景、感恩祈寿和避灾厄的风俗。(图:徐明义 提供)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是古来为人所熟知的重阳节名作,从其中我们可以应受到唐人家族过重阳节的浓厚气氛;诗中还透露了什么重阳节的风俗讯息呢: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是的,那时他们在重阳节会登高赏景聚乐,他们还有插茱萸的风俗。远近的美景尽在眼前,人儿相聚,宴飨当也是必备的吧!

重阳节风俗

南朝的《荆楚岁时记》记载:“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汉至(南朝)宋未改。今北人亦重此节,佩茱萸、食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九月九日养生的风俗最晚在西汉时就出现了。西汉《西京杂记》记戴:“九月九日佩萸、更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

汉宫中戚夫人和汉高祖过重阳节,少了登山赏景雅兴,而在曹丕与钟繇等一群名士君臣之间,他们就不错过在九九重阳高会宴享的好时机。

曹丕《九月与钟繇书》中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到了唐代,德宗把九月九日定为饮宴的假期,下诏赐文武百官选胜地,赏景为乐。(《旧唐书?卷一十三》)由上可见古代珍惜九九重阳日的盛况。

那么九月九日登高怎样和登高佩茱萸避厄发生关联呢?

九九登高庆重阳。(法新社)

九月九日登高避灾厄

南北朝吴均的《续齐谐记》留下一则记戴,相传东汉汝南(今河南汝南县)人桓景喜爱道术,随费长房游学多年。某一年,汝南将有瘟疫,费长房告诉桓景九月九日这一天,他家中将有灾,要让家人在手臂上配戴茱萸绛囊,登到高处饮菊花酒以避灾。

到了那一日,桓景依照费长房的指示带着家人登高避祸,直到夕阳西下回家后,发现家中的家禽家畜果然都暴毙死了。从那时代起,重九登高饮菊花酒、佩带茱萸囊避厄的风俗就代代流传下来了。如果桓景不听信贤者之言,一家人不分老少将有多少人罹难,结局可能惨不忍睹。

九月九日养生的“辟邪翁”与“延寿客”

重阳节也有茱萸节、菊花节的称呼,可见茱萸与菊花在重阳节中的重要性。中医认为,重阳节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传统习俗本身就具有养生的作用。深秋季节,天地阳歇阴渐盛,百花谢而菊花独盛于阴,显现了菊花耐阴的强大功力。

初唐阎朝隐诗句“愿因茱菊酒,相守百千年”(《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筵字》);晋代陶渊明诗句“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九日闲居并序 东晋?陶渊明),都表现了菊花的药效。

民初 齐白石《菊酒延年》,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公有领域)

从魏晋传唐入宋,赏菊成了重九应景盛事。南宋民间普遍以菊花、茱萸入酒以饮,以避邪、延寿,《梦梁录》记载说:当时“世人以菊花、茱萸,浮于酒饮之,盖茱萸名‘辟邪翁’,菊花为‘延寿客’,故假此两物服之,以消阳九之厄。”

吴茱萸果实有很强烈的芳香气味,人称为“辟邪翁”。《本草纲目》说,“茱萸取吴地者入药,故名吴茱萸。”茱萸在九月九日熟透、气味芳烈,可折下茱萸的果实以辟恶气。佩茱萸、插茱萸是古来九月九日重阳节的重要民俗,因此重阳节也有了“茱萸节”的别称。

应景重阳糕 步步高

过节少不了应景食物,《西京杂记》记戴重阳节吃的节食“蓬饵”,是怎样的东西呢?据《说文解字》解释,“饵”是一种“粉饼”,就是把米屑成粉做的糕饼,这是传统的中华糕点。在饼中加入菊科的蓬草做成的“蓬饵”,可说是早期的重阳糕。

宋朝时吃的重阳糕点种类繁多,有咸甜和甜的口味。北宋的重阳糕点上常见以面粉捏作“狮蛮”[1]形象作装饰,称“狮蛮糕”,到了南宋种类更多了。《梦梁录》记载了取用节令食物栗子为主材,将栗子捣得细细绵绵做成内馅,称为“狮蛮栗糕”,供进酒佐食,成为节令甜点。南宋当时就有“重阳糕”名物,《梦梁记》记载了重阳糕的模样和口味:“此日都人店肆,以糖面蒸糕,上以猪羊肉鸭子为丝簇饤,插小彩旗,名曰‘重阳糕’,王府、贵家以糕相赠。”

高与糕谐音,有“百事俱高”的吉祥意义,成了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情致的烘托与延伸!

重阳节的玩艺

重阳节也有放风筝(纸鹞)的风俗。因为重阳节在深秋,秋天天高气爽,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俗语说:“九月九,风吹(风筝)满天哮(啸)。”就是重阳节里放风筝的民俗景象。

缤纷灿烂的各式风筝在天空飞扬。(许享富/大纪元)

今人到了重阳节,最常想到的可能是“敬老节”,诚然这也是中华文化中的好传统,然而珍视一年中重阳金秋,赏菊、登高、饮菊酒、吃糕,与亲朋宴乐,与天地同乐,辟邪延寿,将是悦目赏心的事呀!九月九日,九九归一,莫负天赐重阳嘉节!

注释
注[1]:古代武官腰带钩上装饰有狮子、蛮王的形象,旧时节日赛会中喜扮演狮子、蛮王。宋代重阳节蒸糕上喜用粉制成“狮蛮”模样加以装饰,称狮蛮糕。@*

责任编辑:李梅#

相关新闻:
  • 重阳节为何有登高插茱萸的风俗?
  • 秋分 教给人的生存之道!
  • “月夕”和“夕月”展现古今两个不一样的中秋
  • 中秋节:月亮 嫦娥和月饼交织天上人间的情缘
  • 露从今夜白!应对白露之变的养生要点
  • 黄历七月半盂兰盆会 怎样才得以“超度”?
  • 立秋来! 秋天著名的成语传递什么警讯?
  • 端午节俗中展现哪些阴阳五行之道?
  • 没有艾草的加持不是好端午
  • 上水古洞戏会70载 收地前最后的“查笃撑”

  • 编辑推荐:
  • 人心向善 大陆当初盛况
  • 古玉文:红谍郭汝瑰不忘初心 助共为虐食苦果
  • 跨国企业总经理修炼法轮功 受益无穷
  • 热门新闻:
  • 《清明上河图》化身乐高模型 打破世界纪录
  • 《千字文》——传世奇文,国学瑰宝
  • 贞观圣主(10):指鸟为鸾 正诛佞人
  • 【未解之谜】全美最著名“鬼屋” 白宫里的那些灵异事件
  • 人生如戏岂堪嗟 —— 评电影《进京城》
  • 【探索时分】真主党高层被端 伊朗发射百枚飞弹
  • 【秦鹏观察】一对奇葩诺贝尔医学奖得主的故事
  • 【中国禁闻】A股击鼓传花 国际投行质疑涨势
  • 五样东西 富人能用现金支付而中产不会
  • 美最新超级航母明年部署太平洋舰队 威慑中共
  • 女星李一桐搭机光脚蹭座垫 视频曝光引争议
  • 投资3亿 刘德华新片《危机航线》或亏2亿
  • 那英澳门开唱遇冷 “十一”说成“五一”惹议
  • 韩剧《冬季恋歌》电影版 明年秋天在日本上映
  • 副歌交由现场观众合唱 李玉刚遭疑“躲高音”
  • 这一物可以让水龙头闪闪发光 你可能想不到
  • 如何去除家庭头号害虫——蟑螂?
  • 吃小鱼比大鱼更健康 两类人不宜吃大鱼
  • 苦瓜抗癌预防脂肪肝 一类人慎食
  • 拉筋强肌助眠 改善健康 踮脚尖五好处

  • 本文转自大纪元(国内需用翻墙软件才能访问)

    下载翻墙软件浏览原文:九九重阳节古今同颂 内涵深厚风俗知多少?


    手机上长按并复制下面二维码分享本文章:

    中共的伪火骗局
    永恒的见证
    善良女子被中共投男牢
    警卫目击活摘器官
    证人描述活摘恐怖
    揭开活摘器官黑幕
    马克思的成魔之路
    藏字石 蕴天机
    关注三亿人三退
    解体中共复兴中华
    中共迫害良心律师
    三百多万人举报江泽民
    这些官员为何起诉江泽民
    海峡两岸的强烈对比
    加拿大总理的贺信
    探寻真相兼听则明
    印度媒体报道东方
    不一样的海外校园
    从大师到徒弟的传奇
    亿万人与东方一本奇书
    大陆见不到的震撼场面
    人心向善 大陆当初盛况
    追寻真理 这书讲什么
    下载免费翻墙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