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投资投机经济危机
时间: 2014-03-24 20:05:19
原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63a64d0102eh8o.html
国企大盘股多空平衡的偏好及大熊市的趋势;
机构针对散户股民做多大盘股的偏好做空;
大型机构针对中小机构看空大盘股的偏好的对冲,及乌龙指;
统计学的数学悖论:如果“散户不理性”为真,则机构所有投资模型都是错误的;
国企大盘股没前途在机构高层是共识,在底层股民股神之中反而有信仰;两者不同的偏好,就构成了中国A股最主要的趋势因素。小股民在股神们吹捧的坚定信仰下,对国企大盘股的持股,构成了机构高层,鼓吹国企大备股的远大前程,鼓励小股民抬轿“长期持股”的舆论正能量,和做空期货有获利的合理性依据。可以归纳为一道在现货中,对手盘的平衡公式**,(∫(机构做空大盘股的偏好)≡∫(股民做多大盘股的偏好**))。此恒等式意味着,鼓吹“蓝筹投资”的股神对于机构来说是何等重要,机构理应回报他们,多少发点财。
可以设想,假如小股民信仰大盘股减少的话,将意味着(∫(机构做空大盘股的偏好)≡∫(股民做多大盘股的偏好))的恒等式,必须向下寻求平衡,——>此即瓦尔拉斯所称的均衡(equilibrium),——>自然是A股大盘指数的持续下跌。所谓恒等式也意味着,如果A股持续走阴,意味着小股民信仰大盘股的比例在持续减少,——>股神和机构,因而断言棒喝于小民百姓“不理智”,国家为什么不管一管;他们要求证监会为什么不有作为,为什么不更狠狠地,用狼牙棒封杀小民的逃路,强制小民百姓只能给国企烂筹股抬轿!
所以象徐小明等仍然对“机构炒动大盘国企股”抱有幻想的技术专家,他们指望“机构肯定有能力炒动大盘股”,其实是建立在与事实和偏好都相反的预期上,即他们个人的偏好与趋势是相背的。机构本身非但根本上炒不动大盘股,而且他们也非常明智地,根本就没有去炒动大盘股;事实上,机构一直在减持大盘股!在一个以“减持偏好为共识”的机构群体中,指望他们“有能力炒动大盘股”;如同在一群男人之中,希望涌现出一大批沉鱼落雁的花姑娘。即便外科手术高度发达,也有难度。此即所谓“个人偏好与事实的背离”。
不能说散户就是信仰大盘股,信仰大盘股的小民只是一定的比例。此比例既是一个具备统计特征(即历史数据可以有一定的说明意义)的变量,同时又是一个无法精确界定边界的连续。因此不存在数字经济学式的假设可能,如“假定60%散户偏好大盘股”,——>作为私产投资模型,可以这样做,但是作为经济学,意味着是断言假设上的伪科学。散户本身之所以称为散户,就是其行为是零碎的,因此在统计学上是稳定的;——>这是统计学之所以有参考意义之处;——>在博弈结果上总是非最优化的,——>后者称为亚罗不可能原理。
因此甚至仅仅是从机构学者装逼时所使用的“数学型、统计型经济学”的逻辑基础出发,就已经否定了机构对散户的一系列指责的可能性。诸如“散户不理性”“乌合之众”“散户化不稳定”等等,都不可能具备完备性。远比谁对谁错更现实的科学意义上的悖论是,如果机构对散户的指责是正确的,他们的所有决策和投资观点就是错误的,——>因为他们否定了自已的“统计学用于投资依据”在逻辑上可行性。反之,如果机构认为他们的观点不是完全错误的话,他们对散户的指责就等同于自证是以不正当的手段,对散户股民妖魔化了。
从(∫(机构做空大盘股的偏好)≡∫(股民做多大盘股的偏好))的恒等式,可以看到现货实盘之中,还愿意做多大盘股的散户股民,与愿意做空大盘股的机构,构成了买卖均衡的对手盘。原因正是因为,散户稳定的“看好大盘股”的偏好,成为机构投资模型可以计划博弈获利的对象;——>机构股神起到了鼓励散户送死的催眠曲的作用。另一方面,当中小机构如基金等,做空国企大盘股,成为稳定的投资偏好时,也就成为更大型机构,可以在股脂期货和融资融券上,制造针对性博弈的计划可能。这样就有了光大的乌龙指的获利可能。
《有中国特色的“蓝筹股”被机构无限透支地做空,合乎价值和市场规律》
《博弈论的偏好法则:当偏好是确定的时侯,针对偏好的计划就具备可能;逆反投资和“逆向思维”》
《国企大盘股多空平衡的偏好及大熊市的趋势;
机构针对散户股民做多大盘股的偏好做空;
大型机构针对中小机构看空大盘股的偏好的对冲,及乌龙指;
统计学的数学悖论:如果“散户不理性”为真,则机构所有投资模型都是错误的;》
仓位68%,年度盈利下降到15%;
创业板36%
中小板20%
国药一致7%
伊利股份5%
现金32%
优先股是利好,还是被当成利好,利好于谁,这一系列正是从根本上解释其“所以然”,因此枝节废话就不多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