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61 lines (30 loc) · 8.53 KB

理解中世纪,理解中国的焦虑,理解美国的司法至上.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61 lines (30 loc) · 8.53 KB

理解中世纪,理解中国的焦虑,理解美国的司法至上

标签: 中世纪 教会至上 司法至上 缺乏信仰 司法独立

目录: 自由民主宪政通往奴役之路

时间: 2013-11-30 20:28:59

三权分立是对中世纪体制“修正”的理论,不是成功的实践;

美国采用司法至上,替代了中世纪的教会至上;

中国试图用“马恩毛孔儒”替代“基督教,伊斯兰教”行“教会至上”;

“马恩毛孔儒”完全是世俗利益的争夺,不可能实现“教会至上”的公信力

中世纪欧洲的“教会至上”的历史,可以帮助理解,中国官方所谓“缺乏信仰,公信力下降”的焦虑与无解,也可以帮助理解美国政治体制中,不被中国的“国产法学家”关注的“司法至上,司法审查议会法案”的制度。中国无论是土著的法学家,还是在野的民粹革命党,不论是海外的所谓“爱国华裔”,还是视西方民主为敌对意识形态的看门狗,都错误地把把“三权分立”视为西方民主的代名词;而忽视了,三权分立实际上只是对中世纪体制修正的设想的理论,——>仅仅是理论!世界上没有一个成功的民主国家,奉行三权分立

如果从中世纪到美国的政治形态,拉一条对比式的直线,可以发现国王政府制,被(议会+总统)制所替代;但今天美国的司法系统,所替代的实际上是当初的教会的地位。司法至上代替了教会至上,司法独立代替了教会独立,(在英国圣公会和拜占庭,没有实现教会独立)。可以作一个类比:毛上帝时期的伟大领袖制即今天朝鲜的“主体思想制”,类似于伊斯兰的哈里发的政教合一,与中国孔儒两千年的皇帝当道德模范的制度,还不相同;(后者详略);邓改革后的东方帝国,承传自苏联,采纳的是教皇国的党内民主的政教体制

除中央集权程度远超(替代于地方领主的世袭)以外,邓改革后的中国,较类似于格里高里七世倡导的教皇革命后的欧洲,如英诺森三世时期;当最高首领如邓亲力亲为时(习似欲向这个方向转化),党务宣传就退化为意识形态辅助机构,此建制又有点象享利八世以后的圣公会的英国(经伊丽莎白一世,一直到英国革命为止)或东正教的拜占庭和沙皇俄国。无论是效法天主教组织的苏联党务,还是经苏联传授学了基督教的教务组织的红朝天国,依模样画葫芦地建制“党内民主”还不太难,但要达到宗教迷信的政治效果,谈何容易

不谈社会平等经济发展之类的“没信仰的逐利(基督教和马恩毛,均称之为精神堕落)”,仅以让民众迷信政治(或宗教)权力而言,马克思主义(共产的,民粹的)信仰与任何一派的基督教相比,都是先天不足。毕竟基督教并不要求在世俗中“利益实现”,赋予信徒的低成本的“苦修”“死后得救”“天堂”的想象;印度教和佛教提供的精神财富,则是物质成本相当的“来世,转世,轮回”。这类雷锋精神幸福的满足,不用花销教会半个子儿,还能把信徒培养成视死如归的机器人。伊斯兰教在这个技术环节上,甚至更为出色

马克思主义号称“世俗的,无神论的”,却鼓吹的是非世俗的“公有制”,诱惑信徒的是“共产主义的极大满足”,——>物质财富“按需分配”已经不可能在物理世界实现,“食色性也”中的色欲性,不知国家如何对俊男美女的性“资源”“极大丰富的生产而按需分配”?如果后者不能满足,则物质财富的平均分配,有什么意义?公方彬政委还说,他们那些胡思乱想不是几百年可以实现的,还需要全体贱民继续当共产主义理想的人类实验品,真不知要再饿死多少亿,他们才承认这种信仰不靠谱?——>不过,这不是我们现在要讨论。

但是公方彬政委那种忽悠,即便是白痴也很容易看出破绽,——>由此断定公方政委是揣着明白说混话,——>因此要达到宗教迷信的催眠效果,根本不可能!否则毛主席和刘同志,不必用土改打地主分土地吸引农民,也不必对国企和毛狗卫队百般利益和保障笼络,——>那都是世俗的利益诱惑。所以世俗的马恩毛主义,要吸引牛二当炮灰,除了梁山泊式的大秤分金银的义气,就只剩下蒙古屠城式的“努力革命,城破后任抢任杀任你奸女人”,才能让革命战士勇往直前;至于说要达到基督教的清修“建设社会主义”,那可真需要点信仰

“最高法院不代表合法性,最高法院背书了最高不合法性”,合法性守恒定律对相关组织合法性的表述

陈永洲和李天一两案中的民粹的道德治国观念;法治条件下的“罪名成立”与“量刑标准”的机械运作

法治是公民之间约定的共同契约,因此不存在“公共利益”对公民的起诉的合法性

社会契约论是“君权天赋”“主权高于人权”;“社会契约”两个必要条件,构筑通往极权主义之路

社会契约论不是民主的启蒙,缺乏“个体不可让渡的权力”的宪政是专制和极权是代名词

否定社会契约论,目前是确立“公法与私法”的边界,阻止“公法对私法的渗透”

乌尔平对公法与私法的定义,合法性守恒下的的公法和私法合法性,及公法对私法渗透的严重后果

“歧视”的学术概念和美国“歧视案件”的惯例;基督教文化的陋习

从“教会至上”到“司法至上”,合法性守恒衍生的政治原理,“法权”的原动力

理解中世纪,理解中国的焦虑,理解美国的政体

三权分立是对中世纪体制“修正”的理论,不是成功的实践;

美国采用司法至上,替代了中世纪的教会至上;

中国试图用“马恩毛孔儒”替代“基督教,伊斯兰教”行“教会至上”;

“马恩毛孔儒”完全是世俗利益的争夺,不可能实现“教会至上”的公信力

前一篇:财产税的低效率和国企的不得已,及明朝的改革经验和改革红利;

后一篇:“危机管理水平”是更准确的文明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