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国企
满清
辛亥革命
旧制度和大革命
八旗
目录: 传统文化国民劣根性
时间: 2013-11-26 21:55:14
不要象晚清眷恋“八旗”一样留恋国企;
国企所有产出,都可以从市场采购,战争时期还可以征用国企;
如果是安排国企特权工人下岗,可以供应失业保障,而不应办国企养毛狗;
今天红朝天国不肯关闭国企,大概类似于晚清帝国不肯遣散八旗和绿营。尽管晚清的八旗和绿营,早就没有战斗力,成了朝廷财政上的大包袱,但是晚清仍然视之为“自已人”,也如毛狗自视为毛党的“基本群众”。尽管清朝军队本来可以用廉价得多的成本,从自由人中招募,但是那怕是装备了洋枪和铁甲舰的勇营(包括湘军,淮军),也不愿放弃那种“革命感情”的所谓纽带。结果就是中国在甲午战争,尽管装备了比日本还要优越的武器,但最好的部队的战斗力,也只有日本军队的三分一以下。至于八旗和绿营,甚至不能有战斗。
ps:甲午战争中,除了少数项目如舰载速射炮外,清军装备水平比日本花费大,也更先进;
ps:清朝组军的指导思想也不是“买武器”,而是与日本一样买“造器之器”,不能形成国防工业,是没有日本的国内市场;此略;
国企的道理一模一样。漫说国企养毛狗,纯粹就是财政上的大包袱,那些垂垂老矣的文革造反派,就算把他们的毛狗子女中的“左派”也世袭进来,(明清的八旗,卫兵,绿营,都是如毛狗国企一样世袭),“其战斗力”就算只在互联网上当毛狗也不中用!退一万步来说,党国不愿放弃曾经跟着他们打砸抢的革命群众,准备一笔预算给这些毛狗买断,或者对那些爱过集体生活就集中起来办退休养老院,也比现在这样死保国企,于国于民于毛狗,都要好得多。总之,如果是从“保障毛狗晚年”的角度,保国企是最低效且有害的法子。
如果从“政府需用,国家安全”的角度,保国企更无必要。试问有什么物料,政府不能通过市场公平采购,而必须通过自办企业而满足的。这个道理就如同,无论自以为吃饭问题多么重要,有什么食品是不能从市场上买到,而非要自已在后花园里种的?航空母舰为什么非要在国企做?难道害怕承办的民企造几条军舰造反?就算机关枪可以造反,难道就不能只保留总装工序?难道就不可以定点设防车间,配套产品不准外流?难道让民企承接高铁,民营企业就能把高铁项目出卖给美帝国主义?何况战争时,还可以征用民企作国企呢!
三中全会关于国企部分,几乎是一字不提。稍稍带边的,是“要搞市场经济”的空洞感慨,但涉及到遣散八旗绿营的特殊利益集团,就莫名其妙地变成“公有制八旗帝国坚决不动摇”。前者仅仅是与具体措施无涉的修辞,甚至连姿态也算不上;因为一涉及到市场经济去特权化“遣散国旗八旗”,就马上变成自打别嘴巴。这种行为,在晚清“最后的改革”中,可说是习以为常。王治标中堂算是熟读了《旧制度和大革命》,但不知有没有细读晚清改革的历史,如果不是晚清“漫天要价+拒不妥协”的贪婪,何至于最后信誉丧尽?
《国企不能卖,国企是中国经济的负债,卖国企不能减轻危机,及A股熊市就是卖国企的榜样》
《养老和医保的双轨制的要害,是国企和机关的福利成本,经公有体制向小民公众转移;》
《国有垄断不能卖,如同强奸执照不能卖;国企盲目生产,效率越高,效益越低;效益越高,越是祸国殃民》
《养老和医保取“取消双轨不可能”,根本原因是“国企和政府改革难于上青天”;》
《国企不能够卖,股市不是隐性税收的场所;不能卖的国企IPO,意味着国企可以卖无数次》
《“国企卖给股市”的改革,将国企债务与购股货币“同归于尽”,借机回笼超的货币,中国和希腊都用过》
《崇拜国企特权的民粹和公知“反户籍制度”;国企特权大政府,被偷换作城市居民的原罪》
《阻止双轨制复活的必要条件是切断“国企和机关福利成本转移”的渠道》
《强制分红=民企死掉;国企强制分红=国企永远垄断;国企分红供应社会保障=苏联模式》
《国企的关键不是怎么卖,是怎么关掉;三中全会的“国企改革新尺度”,既没有突破,也早已试过》
今天尽管国药一致惊心一跌,但最终帐面仍然收了不小的红线,仓位和年度盈利都上升到87%,小量补仓了一致药业。
创业板27%
国药一致23%
中小板20%
伊利股份17%
现金13%
往常到这时节,大盘已经让人心惊肉跳。今年已经显得很强了,再强就显得象诱空。象2006年初的那次跨年,硬是走阳,忽然之间的全部跌停,尽管随后仍然是牛市,本身就说明,当时的心态已经很恐慌。现在个股上窜下跳,小盘股走强,大盘股调整。这是健康而且强势的行情。所以,保持安心持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