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61 lines (30 loc) · 8.08 KB

苏共党内民主的集体领导和勃列日涅夫.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61 lines (30 loc) · 8.08 KB

苏共党内民主的集体领导和勃列日涅夫

标签: 勃列日涅夫 苏联 赫鲁晓夫 国企 领导制度 集体领导 斯大林主义 寡头 下岗

目录: 马克思主义和计划经济

时间: 2012-05-21 21:14:59

苏联各部门推举勃列日涅夫的理由:最没用的人最可靠

勃列日涅夫时期形成的苏共党内民主,集体领导制度;

勃列日涅夫让国企开工生产武器“解决了国企下岗”;

勃列日涅夫的对外武器援助和俄国今天的经济模式

勃列日涅夫强化的特供制度,与联合促使赫鲁晓夫下台后,“有功之臣”在诸部门分权执掌的分权体制,有密切相关。苏联的领导人,先不论道德是否高尚,大体上都是精明强干,唯独勃列日涅夫是个例外。赫鲁晓夫下台后尽管推出的是勃列日涅夫,原因却不是因为老勃特别精明强干,而是各部门一致认为政治局里老勃人老实,最没有心机,对大家伙的威胁最小!换句话说,公认勃列日涅夫是最没用的

所谓没用,是从对“元首”的高标准严要求的角度出发。象勃列日涅夫这样混上中央政治局的头等大员,就算智商不是一流,情商也是超一流的。军队和政治局联合颠覆了赫鲁晓夫以后推举“没用”的勃列日涅夫,实际含义是勃列日涅夫缺乏象赫鲁晓夫那样的权威,更不要说跟斯大林相比了。苏联政治的实权实际上掌握在部长会议(含加盟共和国总书记)的手上,用现在的话来说,苏联是党内民主政治

所以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联政治体制,是勃列日涅夫看护下的各路诸侯的“利益集团自治”的体制。被强化的特供制度,只不过是这样一种利益集团合伙的寡头政治(集体民主领导)的政治反映。客观上却也令被赫鲁晓夫的改革搞得人心惶惶的领导们安下心来,并找到了各自舒适的位置,也不用象斯大林时期那样,担惊受怕了。因此只要勃列日涅夫在国内不折腾,老勃在党内的支持度就特别高。

勃列日涅夫在经济上的政策,就是让国企停止下岗,继续生产武器。苏联所谓的经济上其实就是军事工业上,其实也就是国企问题,在苏联体制中,此几者概念基本等效。勃列日涅夫集团采用了对国企工人限量供应消费品(投入),让国企工人能生产多少就生产多少,不能生产多少也无所谓。总之把赫鲁晓夫削减的国企产能恢复了,国企工人也就不用担心失业了,与希特勒的“要大炮不要黄油”异曲同工。

这样国企工人们也就心满意足地,一面吃着限量供应的消费品和食品,一面大量生产些飞机坦克冲锋枪之类的废铜烂铁,令苏联拥有武器数量上的“巨大优势”,同时让苏联的GDP和工业产值,随心所欲地直线上升,居然分别达到了美国的一半和80%!但如果从市场经济的角度衡量其质量,这种计划经济的GDP水分之大,已经隐含了日后休克疗法的必然性。与此同时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是艰苦朴素级的。

通过恢复常规武器生产,勃列日涅夫政府算上是让国企重新上岗了。平心而论其实把国企关了,向国企工人提供社会保障,也能够达到同样的民生效果,环境和矿产资源的伤害,还会低得多。回顾赫鲁晓夫对毛主席提出的建议,确实不无合理性。毛中国如果只是喜欢些废旧武器(从西方的标准),只要中苏关系好,苏联完全可以无限量供应。毛中国作重复建设,完全没有必要。

勃列日涅夫对于苏联工业堆积如山的武器,也是抱着“谁想要就给谁”的态度。只要谁想跟苏联搞好关系,苏联武器就无偿地送过去,仅仅在苏联出口单记上记帐,苏联专家就看该国有没有苏联中意的产品作易货还债。天久日久,苏联手上就有了大笔不能兑现的卢布债权。全都是支援世界革命后,在苏联身上挂的帐。等到这些国家政府一倒台,就全成了坏帐。其行为与今天中国“向非洲出口”大同小异

无论是特供消费品还是向国企工人限量分配的食品和消费品,国内生产既然不能满足,也就只能向华约国家和西方购买。这样运转苏联国企的真正动力,就成了被苏联看扁的“农业产品和轻工业”,消耗了大量的外汇。勃列日涅夫政府开始向世界出口石油和天燃气等原材料,换取外汇买消费品,再用消费品分配给国企工人限量购买,从而保持着国防工业的继续运转。俄罗斯今天的经济模式彼时开始定型

苏联工业化城市化是体制失败的鲜明标志;叶利钦“破坏苏联城市化和工业化形象”的政绩

公有制的饥饿和社会主义的饥荒;赫鲁晓夫对毛主席建议的“合理性”;惨烈的大饥荒和计划生育

“苏联逼债”和“三年困难时期”;毛主席工业化胡子工程;赫鲁晓夫“重视民生”的社会主义模式破产

东西德各自成功的经济机理,东德的“计划生育”,西德的人口红利,和柏林墙

苏联期望与中国修复关系与分割中国的两套方案;公有制国家的政策不可预测与不稳定性

苏联军事肢解文革中国的PlanB;毛主席的战略眼光落入四面楚歌中被合法夹击的险境;军事执行的可行性

苏联扩张传统令肢解文革中国的方案有可能执行;苏联肢解文革中国的军事计划PlanB已经完善

勃列日涅夫接过赫鲁晓夫的烂摊子;勃列日涅夫优先“稳定干部队伍”的特供制度

苏联各部门推举勃列日涅夫的理由:最没用的人最可靠

勃列日涅夫时期形成的苏共党内民主,集体领导制度;

勃列日涅夫让国企开工生产武器“解决了国企下岗”;

勃列日涅夫的对外武器援助和俄国今天的经济模式;》

前一篇:苏联模式稳定干部队伍的特供制度

后一篇:“天赋人权”不是“老天爷安排好每个人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