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慈禧
改革
洋务运动
百日维新
保路运动
那拉氏
辛亥革命
清朝
盛宣怀
北洋
目录: 现代国家社会史
时间: 2012-03-24 22:10:29
辛亥革命燎原的原因是清朝重新集权的失败;
慈禧太后是中国历史上最激进的改革家之一
保路运动内因复杂,仅仅是燎原的导火索;
清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广泛的财政危机;
将清朝称之为拒绝改革,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实际上慈禧在中国整个历史上,都算得上是非常激进的改革家。无论是放权,开放新闻舆论的管制,司法独立系统及轻刑减杀,建立近似国会的咨政院等等近代化的改革措施,到今天为止还没有另一个向西方学习的改革家,能够达到慈禧当年的水平。慈禧治下固然让俄国夺走了150万土地,但内蒙不是慈禧丢的。今天能够留下960万,慈禧的功劳是最大的。
慈禧改革失败最大的错误,与1990s天朝的改革失败的原因是一模一样的,就是立足于向地方放权的改良,而不是地方私有制自治体的培养。接近于私有制自治体的上海等地,不是帝国主义的租界,就是直接效忠于首相李鸿章等人。慈禧在重用李的同时,培养汉族地方省级官僚与之平衡,大约也就是今天一些猪头分子指望的,“培养重庆文革派,平衡胡温改革派”的N权分立,挑动朋党内斗的思路。
慈禧在晚清不得不采取放权,没有实行地方自治体的私有制改革,(估计不是时间不够,而是根本没有意识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慈禧自已造成的,尽管更深入的肇事者,是光绪东施效颦明治维新的百日政变。她在庚子事变中向各国宣战,掏空了清中央的底子,东南各省“独立联保”才得以幸免战祸。因此庚子事变后慈禧中央已经没有控制东南各省的本钱,中国其时的政治态势已经晚唐化了。
保路运动的起因,表面上看是盛宣怀强行收购成汉铁路,但实际上当时成汉铁路是负债累累,根本上就已经资不抵债。问题是该铁路是全四川很多人共同通过股市投资的,就象今天很多人迷信国企股还能赚钱一样,他们相信成汉铁路是蓝筹股,不可能是亏损的。而成汉铁路的经营者四川省政就比谁都清楚内幕,但却希望清庭能够收购铁路时兑现股金。尽管圈套是四川设的,盛宣怀中招责任就在盛的身上。
盛宣怀收购该条铁路明知是资不抵债,只不过想几个项目打包转卖给外资,冲抵中央财政的缺口(每年2500万两),那里还有钱支付全额本金?这样一件国有化铁路(债务)的事儿,在清廷,四川政府和民众三方,就是三个故事。民众认为是聚宝盘的蓝筹股,埋怨国有化了还分文不给!四川省既不想亏了本钱,就煽动民众向国家要钱。保路运动反映了清朝的灭亡与中央与省政广泛的财政危机的密切关系。
盛宣怀要向英美资本继续贷款修铁路,但人家贷给几家铁路公司的前项款全泡了汤。中国人就有这种本事,自已做生意时可以赚钱,只要是经过政府做生意,没有不亏得底朝天的。洋鬼子就提出条件,要继续贷款可以,(印度借此类贷款,建成了五万公里铁路),但要把原铁路国有化后,再打包将欠债作为股权,以免再次投资,仍然是肉包子打狗。这就事闹出了辛亥革命,原因显然不是因为保路的问题。
所以慈禧在晚清年间的改革措施,有与东南诸阀争取士民之心的成分之内。但即使是在她自已控制下的北方(东北当时荒凉,并在日俄联合控制下),也没有什么涉及私有制进程的行动。这样就导致慈禧的改革,实际上是空中楼阁,既不能扩充自已中央的税收,又令地方省督的实力坐大。慈禧实际上控制不了省政。但无论是当时的国际屈辱,还是国内的不满,就统统算到了慈禧的头上而呈随时燎原的干柴。
如果慈禧及其继任者,接纳地方省督的代理人进入咨政院,或者还可以变成英国大宪章式的党内民主。偏偏清廷畏惧东方省督的势力入主北京。辛亥前的清朝重新走到了百日维新的尝试重新集权的路线上。这样就令清朝中央失去了地方省政的支持。当盛宣怀企图收购四川铁路时,毫不相干的武昌暴动,然后是毫不相干的诸省跟着独立。继之而来的袁世凯和北洋系,也只不过是“华北政府”罢了。
《中央集权的官场的两个层次;中央控制的总督层和地方义的基层贵族;黑社会化是理性的选择》
《中央集权控制基层意味着窒息;高考和科举的中央集权意义;国企charter特权的贵族分封》
《所谓“改革的共识”是自欺欺人;公有制的折腾与私有制的改革南辕北辙;所谓“保卫国企”的真面目》
《公有制双层模型的两极极端化;“富的是官,官才能富”的现实;“劫小民,保官员”的大脑急转弯》
《中央集权最终分裂的机理;中央集权=计划经济;信号控制论中的“中央集权/计划经济”可行性限制》
《中央集权的压迫导致地方独立的必然;放弃中央集权后,地方无论民主还是阀治,都有向心力》
《道德社会中的双重标准;地方自治是消除黑社会犯罪的唯一出路》
《公有制官僚两层结构 vs私有制民主两层结构;中央集与联邦政治的根本区别。所有政体最终转向联邦制;》
《国家政治的双层结构彼此绝缘;政治中间人=买办=议员=代表=贵族=政治家》
《民主的必然性在于地方交换的利益维持中央政治;反户籍制度是扼杀民主自治于萌芽状态》
《辛亥革命燎原的原因是清朝重新集权的失败;慈禧太后是中国历史上最激进的改革家之一;》
后一篇:任何革命与基层民主进程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