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凯恩斯主义
英国
孔雀帝国
中央集权
印度地区
统一
殖民主义
资本主义
军事
目录: 现代国家社会史
时间: 2012-01-25 22:18:47
英国征服印度地区,缔造了现代印度国家;
英印帝国是第一个全印度的中央集权政权;
英国征服印度强化了英国政府权力,无益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
印度/东印度公司,对于英国是国防安全的意义,不是经济意义;
如果认定英国殖民印度是“资本积累+工业品倾销+廉价工业品供应”,结论作为证据的话,是不需要建立英印殖民经济的运作模型的。但当实体经济学否定了“资本积累+工业品倾销+廉价工业品供应”模型的每一种可行性以后,英国统治印度的“获利”模式,一下子变得扑朔迷离。英国为什么要殖民印度?英国控制印度有什么好处?一个不易解答的命题!自亚当斯密后,经两百年才初步有了答案。
英印帝国是印度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经济实体;并且其覆盖的领土,是印度历史上空前未有的。阿育王的孔雀帝国,是印度历史仓库里第一项优质资产。历史教科书过度夸大了阿育王的帝国。孔雀帝国的真实领土,仅仅是恒河中下流,从德里向南一直到鸯伽(达卡)。连最后征服的羯陵迦也不在帝国的行政区内。否则就不需要把15万羯陵迦民众迁到摩揭陀。
孔雀帝国在德干高原只有几块军事飞地,印度河一旦名义上归属孔雀帝国,实际上是处于独立状态。就象五湖十六国和其他小型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除前秦这样的少数派,大多数奉东晋为大皇帝;但绝不意味着东晋的统治,到达了黄河以北的地区。孔雀帝国的领土范围,比它后世的笈多要小,与戒日帝国差不多大。真正在政治上统一印度的是莫卧儿帝国。但莫卧儿帝国在基层经济上,并不是集中型体制。
在英帝国征服印度以前,印度是一个地理的概念;既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印度国家”,也不存在真正的“印度民族”,甚至没有清晰的“印度文化”。印度作为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概念,始自英帝国征服印度地区,在这个地区派驻总督作殖民统治,因为反抗这个总督的统治的共同目标,才在南亚诞生了一个“印度国家”和缺乏认同感的“印度民族”。
所谓英国征服印度,实际上就是“英国统一印度地区”。如果说英国征服印度是不好的,那么首先就要否定印度作为一个国家存在的意义。这是印度之与中国完全不一样的。清帝国是一个具有政治和经济集权基础的国家,因此征服清帝国就征服其中央政权,再重建隶属西方政治的总督政权,才能在原清帝国的版图内收税。如果清帝国本身愿意缴付这部分税,是否“保留统一中国,更符合列国利益”?
英国征服印度,理论上是可以征税。但是在否定了“金银本位”后,就出现一个显著的问题:“印度的税银,如何体现为英国的金本位货币?集中在英国政府手中金银(相当于通货膨胀),又如何造福于英国的民间经济”?当跨大西洋的海运都构成对美国的关税性质的障碍时,印度与英国的海运条件,更令任何“廉价产品”都变得价格高昂。那么即使民间向欧洲输送产品,都很难对欧洲本土产品构成竞争。
这样1860年以前,英国征服印度的真实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对于印度,英国第一次建立了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印度国家。而对于英国,相当于为金银本位下的英国,类似于国企性质的东印度公司,为英国财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相当于凯恩斯主义式的增发货币。在南亚的中央集权印度国家对于英国在欧洲的利益,谈不上有什么好处;殖民主义的“资本积累”等价于凯恩斯主义,也让英国民生下降。
因此1860年前后的英国朝野,理所当然就会出现“放弃殖民地”的声音。但是印度尽管在经济上不能造福英国社会,实际上却是增强了英国中央集权的政府的权力。特别是当欧洲存在着强权威胁时,远方的印度提供的人力物力,价格成本就不再是重要的考虑,对于加强英国的国际地位的安全是有意义的。征服印度对于英国是国防意义的。当二战结束,英国的安全不需要印度时,英国就不必再保住印度了。
《孟加拉大饥荒的“基因”没有因为印度独立而消失;阿马蒂亚森和茅于轼。市场经济消灭饥荒和粮食危机》
《英帝国殖民政府抑制印度工业化的WTO政策;英印政府高税收,压抑印度内需;尼赫鲁对英国的“逆反”》
《工业化是市场经济的自然结果,工业化不是可以建构的政治目标;工业化是对市场经济成功的描述》
《工业化是市场经济宁静致远的结果,工业化建筑在私有制的基础上,服务于个体生活的多样性》
《“政治经济学”建立在颠倒历史和现实的概念偷换上;英国是民主社会,英帝国是公有制帝国》
《越是大型国家的工业化,越是依赖于市场经济;越是大型国家,越依赖内需,越不能闭关锁国》
《英印当局卢比汇率升值与贬值的综合影响因素;(重税收+借贷+汇率控制)控制印度殖民地经济》
《英国对印度殖民,既非资本积累,也非工业品倾销;海运条件限制,1860年前不能向英国出口原材料》
《英国殖民印度强化了围绕权力的经济集中度;印度经济和政治的中央集权,始于东印度公司》
《英国征服印度地区,缔造了现代印度国家;英印帝国是第一个全印度的中央集权政权;
英国征服印度强化了英国政府权力,无益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
印度/东印度公司,对于英国是国防安全的意义,不是经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