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马歇尔
奥地利学派
瓦尔拉斯
杰文斯
边际效用
帕累托
门格尔
戈森
李嘉图
目录: 人权法学和经济学
时间: 2011-02-12 20:09:15
四位发现“(各不相同的)边际”的经济学家;
杰文斯的“边际”是说“外汇太多没鬼用”;
中国古代也发现了“瓦尔拉斯边际效应”——>”物以稀为贵”;
自由脑残范式“忽悠言论自由,脑残自领其罪”;
瓦尔拉斯和马歇尔,将“边际效用”混同于“边际效应”的动态平衡,然后将“平衡”偷换成“当前状态必定是长期动态后的平衡”即均衡。边际效应被等同于“均衡”,并不仅仅是“现实存在就是合理”,而是附加了一个逻辑断言:“历史任何动态过程都已经在历史中结束,在漫长的历史中已经实现了平衡状态”,这样就将市场经济瞬息万变的“种种边际”,变成了“当前就是边际”的均衡。
希望在字里空间区别马歇尔是“局部均衡”,瓦尔拉斯是“全局均衡”乃是“小狗屎和大狗屎谁是真正的狗屎”的真理命题。年轻时的弗里德曼则称,马歇尔是文字表述“全局均衡”,瓦尔拉斯开创了数学表述的“全局均衡”。考虑到瓦尔拉斯实际上表达的是短缺原理,而马歇尔的经济学著作是多逻辑的文学体系,所谓全局与局部之所谓“均衡”,纯属个人哲学的“流动性偏好”——>随时可变!
门格尔,瓦尔拉斯,杰文斯等,是公认的“边际名词”的动议者,——>因为他们的边际很大程度是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所以很难说是“共同的发现”。戈森最终阐述了财货的边际效用而被奥地利学派承认,却因为沾染了“个体效用的奥地利邪派”而被主流经济学所抛弃。没有完整理论体系的英国杰文斯成了边际三人组的第三位先知。因为瓦尔拉斯是法国人,而新教主马歇尔需要一位英国先知。
杰文斯对边际革命的伟大发现,是在杰文斯意外逝世后,德语(奥地利)门格尔和法国瓦尔拉斯的发现已经广为人知后,由杰文斯太太在杰文斯的1866年个人日记里意外发现的。但天主教的杰文斯一直反对新教信仰的李嘉图主义(政治经济学)“重商主义”,也就是英国当时廉价出口屯积金银的政策(相当于中国低估人民币屯积美元),所谓边际实际就是说“外汇太多没鬼用的”,杰文斯的名誉是含金量。
瓦尔拉斯的边际实际上就是稀缺(短缺原理),杰文斯的边际效应的描述(商品效用是商品数量的负相关连续函数)类似于瓦尔拉斯,但都不比戈森Gossen更早,也没有象戈森,将边际函数与交换理论联系起来。戈森的边际函数的数学描述比不上杰文斯和瓦尔拉斯,而在交换上的边际效应则不及门格尔的个体判断标准的“边际效用”定义全面而精确。
这四位学者一般公认是边际效用发现者,另外还有几个学者与边际发现有关。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几位学者的“边际”固然可以转弯抹角地解释成同一种现象(规律),但也可以在精确定义的要求下,暴露出明显的歧义。由此而引出了均衡诸主流学派与奥地利学派类型的大分裂。如果是以瓦尔拉斯的稀缺论而言,则传统文学家完全可以称“中国古代发现了”边际原理,即所谓“物以稀为贵”。自然杨朱也发现了“帕累托累积”,所谓“拨一毛以利天下,吾不为也”。
“边际革命”确实革了古典经济学的命,而门格尔提出的“边际效用”则革了主流经济学的命。所以过分关注“谁发现了边际”,甚至“谁先发现了边际”,是毫无意义的。关键在于,为什么边际确认后,马克思主义这种完全不符合逻辑要求的“理论”仍能枉送亿万东方人的生命,而西方英美旧式资本主义社会(马歇尔主义)中的“主流权力”,却能将边际效用的否定意义,成功边缘化上百年?
仍然回到我们认识社会的常用方法,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这几位发现者谁发现了边际,也不在于他们各自认为的边际是什么,而在于后世利用他们的发现的人,象马歇尔和费雪以及如米塞斯、哈耶克等,各自认为“被发现的边际是什么”。此法已经成为本博的一种范式,即“忽悠自由,脑残自负”(法学依据是“言论自由”),不妨称为“自由脑残范式”;如“马克思忽悠自由,马克思主义者脑残自负”。
《政治经济学是多逻辑系统,后毛时代的经济政策理论是马歇尔主义;马歇尔主义就是当权派的马克思主义》
《马歇尔偷换了边际(Marginal/Edge)的概念为“均衡(equilibrium)”;马歇尔经济学是一套多逻辑体系》
《Alfred.马歇尔偷换了“边际”概念!马歇尔的经济学就是“社会主义经济学”》
《面向抽象对象的系统论的工程步骤;抽象和对象,及对象之间的关系抽象;》
《边际效应乃是边际效用的动态平衡状态的描述;“局部均衡”相当于系统论中的约束容器》
《休克疗法的关键点不是恢复生产,而是避免进一步的亏损;休克疗法不是经济学是公有制产权上的止损》
《中国国企的MBO方式不可取;国企专营垄断权废除,则国泰民安“卖国无门”!》
《保留国企专营垄断权,就不得不卖国!银行业被垄断经营,不得不卖国;国际资本对中国没有恶意》
前一篇:国企卖国非情愿,不得不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