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庄家
坐庄
操盘手
炒作
楼市
房市
透支
高房价
开发商
投机
泡沫
房产
目录: 投资投机经济危机
时间: 2008-08-05 15:45:53
昨天初谈了楼市的“刚性需求”并不存在,《楼市硬需求完全不存在》,今天继续讨论。
开发商?这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商”,它们从来不真正去建房子,房子,都是由建筑商自已带资建设。现代企业中鼓励使用外包把繁复的工序外包给专业商,开发商外包建筑,也没什么问题。只不过,开发商在这种“市场交易”中,拥有极强势,居然是让承建商自已负担全部资金风险,要等卖出房子才结帐。这是极不寻常的!开发商的优势地位如果不是滥用公权,就一定是市场波动中的波段性优势。事实上,两者原因都有。有一点是肯定的,一些朋友跟开发商罗索“建筑技术”,呵呵,建房子根本不是他们的专业,他们是外行。
开发商的业务流程是那些呢?首先是买地。买地的钱也不是开发商的钱,是从银行里贷的。别看收买政府,或者竞购地王动不动几十亿,真正需要开发商本金的,没几个子。弄不好,不但买地的钱是银行的,连开发商自已都可以让银行养起来,用银行的钱花天酒地。买了地,建房不是他的钱,而是通过承建商再欠银行的钱。造好了房子,如果房子不好卖,银行天天吵着要利息,经手人怕滚息不畅暴露自已吃贷款回购。承建商天天吵着要建筑款,这些外人眼中“暴富”的包工头,人家常常是抵押身家欠着工人工资承建,你开发商卖不卖得出房子人家管不着,钱不到,暴富就成了暴毙。如此暴毙的包工头,今天早就已经司空见惯。
看看,开发商真正的存在意义是什么?
首先,在高房价中,最大的得利者是地方土地财政,高房价,就是高税收,而且,是不受人大监督的小钱柜税收。看看各地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的超级政府大楼,不难想象,地方政府爱土地财政,远远超过色狼爱美女。开发商,就是为虎作伥,做这种高税收的包税人。税收当然不可能无限升值,开发商负债包销税票,某一天卒死,也就在情理之中。用一句话概括,开发商的经济角色,就是地方政府公权寻租的市场代理,寻租途径,就是炒卖土地,商品房。
从银行的角度上看,长期直接(中央银行增发人民币补充赤字)、间接(政策性贷款,出口导向)补贴政府赤字、国企亏损的金融政策,造成严重的通胀压力。没有出现暴发性通胀,只不过是依靠“宏观调控”,说白了就是价格管制,维持表面上“低通胀”。这是公务员朱的发明。但是通胀压力必须找一个地方宣泄,沉重的资金压力,令到银行其实“不害怕现金流断裂”,本金是不是损失只不过是数字游戏,只要贷出名义上的贷款,维持回息续贷。对于银行来说,省心又省力,名义上可以有业绩优良,经手人可以回购暴富。至于本金,反正永远不需要收回来,谁关心呢?——今天银行的贷款真要全部收回来,我非常怀疑,能不能收回来一半!开发商,分别从炒地、个人房贷,起到了宣泄通胀压力,并提供大量名义上贷款的通胀。相当于成为银行金融垄断的寻租代理。由于“按国际惯例”,房价不算入通胀,那么,把通胀压力泄入房价,无疑就成了“高GDP,低通胀”数字游戏的天作之合。这个游戏中,单单苦了拿着养命辛苦钱的小民百姓。顺便说一下,欧美土地不算入通胀,但是房子apartment价值算入通胀。
从买地、推高房价,开发商的本质,相当于是一个房市庄家,借用银行贷款,从地方政府手中接过炒作筹码;层层推高直到社会无法承受为止;再在高位一点点派发。如果说与股市庄家有什么区别,只在于股市庄家派发完了,还有一个打压股价重新吸筹的过程。而对于开发商来说,楼市坐庄,不需要打压房价。房产中介,起到了打压房价收集再推高的角色作用。因此,中国一手房的房价远远高于二手房,一手房成交量远远超过二手房,也就在情理之中。(同样是中国特色)
除了作为公权寻租变现的代理、银行垄断特权寻租代理两个角色。开发商赚钱,赚的是什么钱?从它的业务流程中,可以看出,开发商赚的,其实是通胀环境中的债务人的钱。它的本质,与巨额贷款炒房者的赢利方式一模一样。在一个市场经济健康活跃、低通胀的经济体里,占有大量的债务,是自取破产的白痴。但是中国不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没有破产,高通胀,债多不用愁,银行里的经手人为了保护自已,会努力帮助事实上早已破产的债务人“渡过难关”。更何况,地产经济相当于使用公权、金融垄断特权,把社会利益汇聚进房地产中自肥。在此打击下,各行各业必然百业萧条。这样,尽可能占有银行贷款,在高通胀、市场商业环境恶劣、不用担心破产的经济体里,象房地产这样的公司,显然是暴富的捷径。由于房地产公司真正意义上的“赢利”,就是占有社会资金,吃“资产重估”的赢利,(高善文语),所以,就算是万科这里最能圈钱的企业,也是圈钱的饿鬼。资产负债率,可能用可怕来衡量。
这就是房地产公司的"投资价值"。也是,房地产公司“暴富”的根本原因,正如透支炒股碰上大牛市,那是不发财也难的。楼市,不会有根本的区别。
如果不惮以最坏的恶意去揣测政策,那么,公务员朱温一贯的政策,就是为了通过房地产的寻租变现为土地财政服务的。油价补贴,燃油税迟迟不推出来,宁愿让世界上的飞机、船只空仓到中国加油赚足中国人的银子,也要维持油价补贴。为的,是维护房价。股市530年,借口股民赚了钱“不劳而获”,半夜鸡叫,除了一些愤猪让人听不懂的“热钱梦讫”,最直接的利益效果,就是避免社会资金流入股市,令楼市炒作后劲不足。股市充其量只是一两千亿印花税,楼市呢,却是几万亿的土地财政。从公权寻租的经济效益看,断没有理由放股市打楼市。
可见,开发商,是中国特色的权力经济的产。而权力经济,本质上只不过是供市场名义抛离社会责任,进一步掠夺社会的计划经济。受益人,只是二元经济中的国有小钱柜,受害者,则是二元经济体中的整个国民经济。开发商本身就不是产生于市场经济,作为权力经济的产物,随着权力经济腐败高潮到来而暴利,当然,也将随着中国的民主进步而退出历史舞台。开发商,本质上是政治上需要这样的包税人;在经济层面上,他们一定存在价值也没有。朋友曹建海“取缔开发商”,虽说有点气话,却也并不全为激进。在此前,我会再写一份让开发商高兴的文章《取缔开发商,不如取缔经济适用房》。
中国房地产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上的晚期癌症。有些人如潘石讫说“中国没有次贷危机,因为没有次贷债券”,显然是偷换概念。次贷债券,只是房价泡沫危机的宣泄途径,不会因为没有次贷债券,就没有泡沫危机。潘的高论,等于说“只要没有医生,就没有人会病”……。菩提谒日,因果倒置也!由此,博友也就应该明白,为什么我说“楼市没有居住的硬需求,只有宣泄银行资金寻租压力的硬需求”(《硬需求来自银行》,《房价终归会涨》)。
明天博文再谈谈《股市、楼市、艺术品、普洱茶兰花做庄异同》。回到股市。
《中国会没有“次贷危机”吗?》
股市实盘
http://cid-36d976e82bb7123d.spaces.live.com/blog/cns!36D976E82BB7123D!165.entry?&_c02_vws=1
前一篇:楼市硬需求完全不存在
后一篇:楼市股市艺术品等坐庄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