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证券
估值
诺普
巴菲特
中国
价值投资
投机
长期
持有
索罗斯
短线
目录: 打印
时间: 2008-06-12 16:33:13
任何经济政策、消息,完全可以解读出多与空的两面结果,差别仅在时间、对象的区别。象地震,是空,因为它会令地震灾区外的银根进一步紧缩,对救灾重建物资的限价,也令救灾概念炒不起来;但是,地震可以令到间接性物资紧缺,相关行业是一个利好。而对于救灾物资生产商来说,原料价格上涨而产品限价,等于国家要打击本国救灾能力,注意,是要打击本国的救灾能力。由此也可见中国经济行政重于市场的弊病,错配的时侯,总是远远多于偶然的正确。再从顺差减少,对于出口行业表明困难处境(不是将要进入困难处境),但同时也表明内需行业毛利率会上升,通胀压力消退。类似的,假如非要从空的角度解释,那么任何信息都可以解释出一定时期的空,同样也可以解释出一定时期的多。是空还是多,取决于资金优势方的战术设计,散户,只能避免特别明显的陷阱,对消息反应过分灵敏是没有意义的。
股市中有两种根本性的投资类型,第一种是趋势投资,也就是追涨杀跌,追逐强势摆脱劣势;另一种,是估值投资。这是两种难以完全兼容的投资战略。前者,要求测市,并按测市结果,在上涨趋势中重仓,在下跌趋势中轻仓。后者就完全相反,估值就是估风险,价格低的时侯风险小,应重仓;相反风险大,应轻仓。那个是低,那个是高,不同的估值模型有不同的解释。但是,市场平均成本作为估值,会是比较通用合理的估值模式。假如,以八二计,假如挂筹成本在20%平均成本范围,那么,急跌中买入,总是可以在进一步下跌前获利卖出。反之,如果是在高成本的20%之中,那么危险性总是异常的大。这就是我们操作的原理依据,即nbar。
估值投资模式的极端,就是巴菲特了:因为他对于目标没有把握,不得不深入精选个股,又不得不耐心等侯时机,同时,还要依靠保险公司本身的资金,以及由引提供的银行贷款担保,确保对选定个股的成功把握。所以,巴菲特的成功,更应看作是整体金融布局的成功,而不是炒股的成功。他的炒股业绩,实际上包含了他所管豁的其他行业公司,象保险的利益转移。世界上只有一个巴菲特,除了老巴确实优秀外,还因为,这种估值模式并不是时时适用,成功率也不是真正出众;同时,老巴的客观条件,根本不是其他人,更不是所有中国人可以拥有的。因此,从炒股的角度上看,巴菲特可以说是失败的。
前一篇:大盘再跌怎么办?呵呵
后一篇:原来不知不觉已经八连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