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翻墙 | 三退 | 诉江 | 中共卖国 | 贪腐淫乱 | 窜改历史 | 党魁画皮 | 中共间谍 | 破坏传统 | 恶贯满盈 | 人权 | 迫害 | 期刊 | 伪火 社论 | 问答 | 剖析 | 两岸比对 | 各国褒奖 | 民众声援 | 难忘记忆 | 海外弘传 | 万人上访 | 平台首页 | 支持 | 真相 | 圣缘 | 神韵 | |
以上我们介绍过各种被“相声”艺术汲取营养的表演形式;包括评书、拉洋片、变戏法、数来宝、什不闲、莲花落、太平歌词、练把式、俏皮话…等等。其实对“相声”艺术繁衍成长具有重大影响的还有“现挂”﹙即兴发挥、即兴表演,临时现场抓哏﹚和“抓哏”﹙抓取引发笑料的题材﹚;此二者是直接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也可说是更广泛的“博采众长”。 在这方面,必须简略的回顾一下当时的社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情况。清代乾隆年间,北京杂耍园子和戏园子已经成为主要的娱乐场所,一如《都门竹枝词》记载︰“半膘无事撞街头,三五成群逐队游,天乐馆中瞧杂耍,明朝又上广合楼。” *京剧影响︰ 相声的“柳活”也以学唱京剧为主,﹙“柳活”就是在相声表演中加入唱段,过去一般是选唱地方戏曲的片段。﹚“现挂”也常常汲取京剧丑角的现场抓哏。最早的相声艺人中就有唱京剧出身的,最著名的当推京剧丑角朱绍文,曾在著名戏班“嵩祝成”献艺。 藉插科打诨讽刺时弊,是戏曲丑角艺术的优良传统,从宋杂剧直到清代京剧一脉相承。 *京丑抓哏︰ 擅长抓哏的丑角刘赶三﹙1817-1894年﹚经历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个王朝,目睹封建统治的日趋没落和帝王的昏庸腐朽,常常现场自编台词,讽谕时政。例如1874年,同治皇帝戴淳私自嫖娼,患梅毒症死去;所以有一次刘赶三演出《老黄请医》,饰演庸医刘高手,现场即兴抓哏︰“东华门我是不去的,因为那门里有家阔哥儿,新近害了病,找我去治。他害的是梅毒,我还当是出天花呢,一剂药下去,就死了。我要再走东华门,被人家瞧见,哪还有小命呢?” 1894年,他还讽谕李鸿章因外交失败而丢掉花翎顶戴,受到李的子侄指责,忧忿而殁。 *抓哏名家︰ 京剧名丑张文斌﹙1883-1922年﹚也以在场上抓哏享名;民初,社会动乱、经济萧条,银行一度停止兑换钞票,有一天演《探亲家》,他饰演乡下妈妈,临场抓哏︰“熬到钞票兑现时候就好了!” 此后不久,相声界也编演了抨击卖国贼曹汝霖是贼骨头的《揣骨相》,与京剧丑角的优秀传统一脉相承。 ﹙待续﹚ 编辑推荐: 本文转自大纪元(国内需用翻墙软件才能访问) 下载翻墙软件浏览原文:中国相声史《博采众长》﹙九﹚ 手机上长按并复制下面二维码分享本文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