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翻墙 | 三退 | 诉江 | 中共卖国 | 贪腐淫乱 | 窜改历史 | 党魁画皮 | 中共间谍 | 破坏传统 | 恶贯满盈 | 人权 | 迫害 | 期刊 | 伪火 社论 | 问答 | 剖析 | 两岸比对 | 各国褒奖 | 民众声援 | 难忘记忆 | 海外弘传 | 万人上访 | 平台首页 | 支持 | 真相 | 圣缘 | 神韵 | |
中华传统文化讲天人感应,佛家讲万物有灵,无神论者不相信,不过上天偶尔露一手,让人看到奇迹。以下节录几则古今奇闻与看官共享。 明朝的周至新,永乐甲申年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当朝弹劾之事从不避权贵。后被提拔为云南按察使,但未赴任前又被改派至浙江。当地的冤民闻之皆欣喜万分,说道:“周公来此,我们的灾难终得以解决。”果然周至新到任后,将所有冤屈一一平反,释放了无辜之人。 某日,他在办公时,忽然一阵旋风吹来一片树叶。左右人等都说城中无此树,唯有一座僧寺中有此树,但那里距城甚远。周至新心悟:“此必是寺僧杀人埋尸于此,冤魂前来告诉我。”随即命人到寺中掘地,果然找到一具妇人尸体,凶手供认不讳,依法处刑。周至新因此被赞誉为神明。(《裒谈》) 成化年间,宜兴西溪中有三人乘舟航行,途中遭遇雷击。其一人被捆绑于船舱中,另一人头部陷入瓮中,第三人横挂在船篙的尾端,而船篙则离奇地竖立于船头。 旁边的船只上的人见到此情景,皆不敢靠近。那艘船随水流漂流了六七里,于船舱中被捆绑的人解索了,陷瓮中者挣脱出来了,挂在篙端者也掉了下来,三人这时方才恢复知觉。被捆绑的人说:“当初,我依稀听到有声音问我,‘你改过自新了吗?’” 此外,天顺戊寅年,建昌熊家也曾遭雷击。雷电将熊家堂屋的瓦片击中,瓦片粉碎如同被万马奔踏过一般。另外,大门的四道横梁全被拿下,放置于厨房屋顶上。家中有一杆秤被放入了斗中,另一杆秤钩挂在梁上,秤尾垂下系于斗上。上述那些乘舟之人因为贪利而遭报应,而熊家遭雷击的同时秤杆呈现如此异象,是否也显示出熊家人经营的生意有不公不正之隐情呢?(《琐缀录》) 成化年间,衢州有一位名叫卢宗善的人捉拿盗贼,却被盗贼诬陷。后来他得以平反的经历也很奇特。 卢宗善得知当地有一名剧盗名叫王泰,他横行霸道,肆意抢掠他人财物,在地方为害甚大,卢宗善便用计将其捕获。 王泰被捕后,反而诬陷卢宗善,对官吏声称:“我做盗贼,死不足惜,但所抢之财多入卢宗善手中。”官府无法分辨真假,就将二人一同拘禁。卢宗善仰天哭诉:“我为官捕盗,本是为民除害,今日竟与盗贼同死,这还有天理吗?” 话音刚落,风云突变,雷声震天作响,一位巨神将他从枷锁中解脱释放出来。因此,卢宗善得以被释放,而王泰则被处决弃市示众。(《西樵野记》) 明朝弘治二年,吉水镇滩头有一户富豪家新建了一座楼房,但楼房侵占了他孤侄寡嫂家一间房的地基。孤侄寡嫂一家吞声忍气默默承受,只有每天早晚焚香祈祷,请求上天帮助。 到了那年五月十八日夜里,突然间雷电交加,狂风骤雨竟将那座新楼房移动了。天亮时,人们发现楼房没有损坏,只是被移动后留下的空地,正好是寡嫂家被侵占的部分,重新归还给了孤侄寡妇。真是奇迹!谁说天道无知呢? (《琐缀录》) 明朝天顺辛巳年五月月圆之夜,鄞县的读书人朱绂听到猛烈的雷声。天快亮时,他进了大堂屋,发现地上满是白色的粉屑。他询问昨夜留宿的客人怎么回事。客人说:“雷声轰鸣时,硫磺的气味刺鼻,并见有火光在堂屋中走,火光约有一斗(量器)那么大。我很害怕,便蒙头躺下,其它情况就不清楚了。” 朱绂检查了几个地方,发现屋梁的柱子被劈开了一片。靠墙的一把晒衣架,也在屋檐口处被劈成四片,但绑着的绳子却完好无损。旁边的房子的一根斜柱是用枫木制作的,柱子中空了,如同竹筒。而西边邻居家的一棵巨大的楮树粗大的树干也被劈开了。巷口另一家邻居的栋柱被取出,被劈得如同粉末一般。还有宗庙的墙壁部分掉落,但并未移动分毫,仅有一处屋檐碎裂如丝。这次雷震波及了三家,破坏了多处,真是不可思议。 第二年,朱绂因犯法被判刑,流放至海宁,并病死在途中。那次的雷震应该是上天的预警吧!(《宁波志》) 以上种种另外空间的超能力表现被记录了下来,给与我们后人更多有关天人感应的思考空间。瞧!天地间是否天眼无所不在呢?种种神迹无不在展现着天界的善恶判准,同时考验着人对神的信念。拥抱无神论的无疑是自我放弃了得到神的护祐与救赎! 资料来源:明朝《 古今奇闻类纪?卷一天文纪》@*# 责任编辑:李梅 相关新闻:编辑推荐: 本文转自大纪元(国内需用翻墙软件才能访问) 下载翻墙软件浏览原文:天人感应 万物有灵 上天偶尔露一手 手机上长按并复制下面二维码分享本文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