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翻墙 | 三退 | 诉江 | 中共卖国 | 贪腐淫乱 | 窜改历史 | 党魁画皮 | 中共间谍 | 破坏传统 | 恶贯满盈 | 人权 | 迫害 | 期刊 | 伪火 社论 | 问答 | 剖析 | 两岸比对 | 各国褒奖 | 民众声援 | 难忘记忆 | 海外弘传 | 万人上访 | 平台首页 | 支持 | 真相 | 圣缘 | 神韵 | |
【大纪元2024年08月03日讯】(大纪元记者廖俪芬台湾云林报导)云林大埤三秀园的张祯祥,他的故事可是相当精彩呢!张祯祥出生在1896年,家里小有富裕,让他在小时候就接受了汉学教育,打下了深厚的文学基础。不过,他的家乡大埤旧庄却是个偏僻的地方。即便在日本时代,要接受最基本的公学校教育,他和堂弟们也得远赴双溪口庄、打猫庄才能完成学业。 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错,张祯祥没有错过该上的学和该读的书。但乡下地方不流行升学竞争,他性格随和,求学过程谈不上刻苦勤勉。在四年制的双溪口公学校完成学业后,他转学至六年制的打猫公学校,却因为梅山大地震,学校校舍损毁,导致学业一再延宕。毕业时,他已经十七岁,比同学们年长许多。 毕业后,作为家中独子,张祯祥自然回家学习管理田产。两年后,他父亲张添盛意外去世,留下他和母亲、姊妹一家。他这时必须成为家庭的支柱,肩负起张家香火的重担。母亲按照礼俗,让他在父亲逝世百日内完婚,娶了潭肚寮庄富户陈抄的长女陈蕊。 幸运的是,隔年他们生了长女碧华,生活渐渐步上正轨。张家拥有大量田产,他负责巡田顾水、监督耕作,农忙时期更是忙得不可开交。虽然他和叔叔张添发已经分家,但两家人仍住在祖厝中,互相守望。 到了1915年,台中中学校在中台湾成立,成为台籍子弟的第一所中学。这所学校吸引了全台湾的优秀学子参加入学考试,但录取名额仅约一百人,竞争相当激烈。张祯祥在叔叔的支持下,决定报考,尽管他已经离开校园三四年,凭着聪明才智和自修,他在1917年考上了台中中学校,成为第三届学生。 这是他第一次远离家乡、离开母亲和妻女,重新开始学校生活。当时的他已经二十一岁,是同级生中最年长的那位。与他同时就读的学生中,有几位来自嘉义的同乡,例如郭炳均、李茂松、李茂炎兄弟等,他们都在公学校表现优秀,进入中学时年仅十三至十六岁。这些少年后来成为了医师、律师或商界、政界的重要人物。 虽然张祯祥和这些同学年龄有差距,但在严格的日式教育中,大家一起学习、生活,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与郭炳均、李茂松、李茂炎成为了一生的好友。 然而,张祯祥没有继续升学的机会。1918年,大埤头庄筹组“大埤头信用组合”,张家是当地首富,自然要参与其中。不幸的是,叔叔张添发突然去世,张祯祥不得不中断学业回家帮忙。 张祯祥的母亲不愿意再让他离开。张家几代来男丁稀少,而张添盛、张添发兄弟相继去世后,家中只剩下他这一个成年男子。在家族最需要的时刻,张祯祥放弃了求学,回乡担起家庭的责任。二十二岁的他,注定要成为家乡的支柱。 虽然他未能完成学业,却以家庭为重,成为家乡的栋梁。这样的故事让人感慨万分,不禁期待他和友人们的下一段旅程呢! 张祯祥的丈人、丈母娘,来自潭肚寮庄的富农陈抄夫妇。(三秀园提供) 位于云林县大埤乡怡然村的三秀园,是全台少数完整保留日治时期的私家园邸,占地万坪,充满了历史的韵味。这座台式园林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三间仔”或“张家花园”,不时举办市集、音乐会与艺文活动,每周六、日固定开放,让游客得以一窥其中的魅力。 三秀园始建于清朝末年,由贡生张建廷先生开创,是大埤乡首任官派乡长兼诗人张祯祥的故居。园内因树木上寄生着灵芝,因此取其雅称“三秀”命名。园内绿意盎然,景色宜人,拥有形状如丁字的水塘,周围被竹林环抱,常见野雁和水鸟在此栖息。园中设有多处不同型态的凉亭,供游客歇息观赏。春天百花齐放,虫鸣鸟叫,秋天落叶翻红,让四季造访的游客都能体验到不同的自然风情。 责任编辑:陈玟绮 相关新闻:编辑推荐: 本文转自大纪元(国内需用翻墙软件才能访问) 下载翻墙软件浏览原文:大埤三秀园的故事第一集 张祯祥弃学返乡 手机上长按并复制下面二维码分享本文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