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翻墙 | 三退 | 诉江 | 中共卖国 | 贪腐淫乱 | 窜改历史 | 党魁画皮 | 中共间谍 | 破坏传统 | 恶贯满盈 | 人权 | 迫害 | 期刊 | 伪火 社论 | 问答 | 剖析 | 两岸比对 | 各国褒奖 | 民众声援 | 难忘记忆 | 海外弘传 | 万人上访 | 平台首页 | 支持 | 真相 | 圣缘 | 神韵 | |
编者按:中医强调,养生要顺应天时。现在到了冬天,冬季养生首重养肾,因为肾脏与冬季相应。补养好肾气,为来年健康打造基础,春天才有元气活动,也不易生病。那么该如何护养肾气呢?本文教你从食衣住行做起。 肾是先天之本,跟我们的生长发育、生老病痛息息相关,所以调补肾气、固护肾精,是很重要的养生方式。 《黄帝内经》记载:“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指的是我们养生要顺应天时,依据季节变化来养护我们的脏腑。现值初冬,冬季对应的脏腑是肾,正是开始养肾的最佳时节。 《内经》又提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简单地说,人体在冬季容易遭寒气入侵,导致体内阳气受损,因此在冬季三个月里,要懂得“封藏精气”、储存元气,才不会等到来年春季的时候,体内正气不足,反而觉得虚弱无力、活动力减,甚至常常生病。 中医说:“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就是这个道理。 下面从食、衣、住、行谈平日“封藏肾精”的保养重点: 饮食:起床喝150?300cc约40°C的温开水,促进循环,并有助于新陈代谢; 摄取天然食物补充养分,但要注意不过度节食挨饿,也不过食肥甘厚味、生冷食物及冷饮,以免损伤脾胃。 可选择滋补肾气的温热食物,如何首乌、黑芝麻;或藉药膳食补,加强保养身体,如药膳排骨、当归生姜羊肉汤等。 穿着:要注意保暖,以免外露受寒,尤其是头部、腰部、膝盖、足部等部位。 居住:保持室内温暖、空气流通。 睡眠:严禁熬夜。睡前以40°C的温热水泡脚15分钟,促进血液循环,并提升睡眠品质。 外出:早晨要等阳光出来,再外出活动,避免因寒气而引发心血管疾病。 运动:避免剧烈运动,运动要适时适量;防范运动伤害小提醒:运动前做好充足的暖身,结束时要彻底收操。 此外,冬天要“藏”好阳气,建议在冬至前后找合格中医师敷贴三九贴,来排除体内寒湿邪气,改善头胀头痛、疲劳倦怠、关节疼痛、四肢冰凉、腰膝酸软、腹痛腹泻,以及提升免疫力等。 按摩下列四个穴位有助于护养元气。 ?取穴:头顶正中线,前发际后五寸,约在两耳尖直上头顶中央处。 ?功效:百会穴是全身气流交汇之处,也称万能穴位。随时按摩百会穴及其四周,能安神助眠,预防头晕,缓解疲劳,舒缓更年期症状,调节自律神经,改善气血循环。 ?取穴:足第二趾与第三趾之间,整个足部上面三分之一的凹陷处。 ?功效:按摩或以温热水泡脚刺激涌泉穴,以促进循环,消除水肿、疲劳,养发助眠,缓解疼痛。 ?取穴:位于内踝尖与阿基里斯腱中间的凹陷处。 ?功效:太谿穴是肾经之源,也是补肾的首选大穴,能激发及调动全身肾气,滋养体内阴液。按摩太谿穴可以缓解耳鸣耳聋、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达到滋阴补肾效果。 ?取穴:在腰背部,肚脐正后方,脊中线旁开往左右约两指宽,左右各一穴。 ?功效:肾俞穴是肾脏的气输注于体表的地方。按摩及热敷有补肾助阳,调节生殖功能,缓解疲劳,改善腰痛、肾脏病、高血压等作用。◎ (本文摘编自《冬季养肾能抗病,食衣住行保养这样做》,马光医疗网提供)责任编辑:王晓明 相关新闻:下载翻墙软件浏览原文:冬季养生重养肾 按摩4穴位调补肾气固元气 手机上长按并复制下面二维码分享本文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