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翻墙 | 三退 | 诉江 | 中共卖国 | 贪腐淫乱 | 窜改历史 | 党魁画皮 | 中共间谍 | 破坏传统 | 恶贯满盈 | 人权 | 迫害 | 期刊 | 伪火 社论 | 问答 | 剖析 | 两岸比对 | 各国褒奖 | 民众声援 | 难忘记忆 | 海外弘传 | 万人上访 | 平台首页 | 支持 | 真相 | 圣缘 | 神韵 | |
【大纪元2017年12月07日讯】(大纪元记者张小清编译报导)人类历史上发生过的天灾人祸或许不计其数,但在当代人心中,上世纪初的“铁达尼号”沉船事件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1912年,作为世界上最大客轮的铁达尼号下水首航,起点是英国南安普敦,终点是大洋彼岸的纽约。4月15日这天,这艘行驶于北大西洋的巨轮与冰山相撞后沉没,共有1,500多名乘客和船员丧生。死亡人数之巨,使之成为近代史上最惨烈的海难之一。 还原沉船事件的经典大片《铁达尼号》1997年在全球热映,不但创下票房纪录,也在流行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年过去,在许多影迷心中,这部电影的地位仍然无法取代。不仅如此,虽然影片长达3个多小时,很多人对其情节却能如数家珍。 片中最催泪的场面之一,就是一对老夫妇在床上相拥而卧,任冰冷的海水漫进船舱。不过你可知道,这对银幕伉俪是以真实的人物为原型? 如果你是电影《铁达尼号》的粉丝,你或许知道,片中大部分角色都不是真实的人物,包括男女主角杰克(Jack Dawson)和萝丝(Rose DeWitt Bukater)。 不过很多人都认以为真,因为这起船难的逝者中的确有一位就叫J. 道森(J. Dawson)。他被埋葬在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哈利法克斯的费尔维尤草坪公墓(Fairview Lawn Cemetery ) 。不过,他可不是狄卡皮欧扮演的那个“万人迷”,只是名字上的巧合而已。 影片的主线故事出自虚构,未免有点可惜,不过片中呈现的另一份爱情却完全忠于历史:那就是躺在床上等待死亡来临的两位老人——老夫妇选择了携手而逝。 为此,观众实在要感谢伊西多和伊达·斯特劳斯(Isidor and Ida Straus)夫妇,他们就是这个最悲情桥段的原型。 据“泰坦尼克百科全书”中这对夫妻的专页,67岁的商人和他63岁的妻子当年乘坐头等舱,随行的是男仆约翰·法辛(John Farthing )和女仆爱伦·伯德(Ellen Bird)。 伊西多和弟弟内森(Nathan)联合创办了举世闻名的梅西百货公司,当时是世界第二巨富。他还担任过纽约州议员。 伊西多是在1871年娶了伊达,两人当时已结婚41年。 和“铁达尼号”上许多巨富乘客一样,他们在欧洲度过寒冬之后,搭船返回纽约。 当铁达尼号撞上冰山,大家很快明白,客轮沉没在即。伊达作为头等舱乘客,又是女性,立刻就在救生艇上获得了一席。 据沉船数小时后其儿女收到的一则电报,伊达当时一只脚已经踏上救生艇,她以为丈夫随后就会跟上来。意识到丈夫并没有登上救生艇,她又回身上了已开始下沉的轮船。 据记载,当时伊西多和一名官员力促伊达回到救生艇上去,她却拒绝了。一位幸存的副船长回忆,艾达当时对丈夫说:“我们一起生活很多年了,(你应该知道)你去哪里我就去哪里。” “然后,他们就走到了船的另外一端”,一位家族后辈布雷特(Brett Gladstone)如是回忆曾祖父, “他们留下的最后形象,是十指紧扣立在甲板上,冷静地等待着……” 代替主人坐上救生艇的是艾达的女仆伯德。她向家人回溯的情景也和前面叙述的相仿,证实女主人情愿和丈夫留在铁达尼号上。 “艾达把她披的毛皮大衣交给了女仆,说:‘上救生艇吧。你会比我更需要这个。’布雷特回忆道,“我听说这位女仆后来将毛皮大衣交给了艾达的家人,现在可能还好好地保存着。” 电影中的伊西多和伊达彼此拥抱着,眼看着海水漫上来,尽管这一场景是创编的,但夫妇俩的确在铁达尼号沉船事故中携手罹难。 伊西多后来被安葬在纽约布朗区的伍德劳恩公墓(Woodlawn Cemetery);人们未能找到伊达的尸体,不过也在其丈夫的墓碑上一并纪念她。 今天去曼哈顿梅西百货公司购物的人们,还可以在一个入口的墙上看到夫妇俩的纪念浮雕。 在位于曼哈顿上西城的斯特劳斯公园(Straus Park)内,也有一座为伊西多和伊达而创作的纪念性雕塑。 尽管斯特劳斯夫妇逝去已逾一个世纪,他们至死相守的爱情故事却未被后人忘却,更因着电影《铁达尼号》和这些纪念碑,为全世界的人们所钦叹。 ?点击这里观看相关影片。 责任编辑:茉莉 相关新闻: 编辑推荐: 本文转自大纪元(国内需用翻墙软件才能访问) 下载翻墙软件浏览原文:《铁达尼号》中相拥而逝的老夫妇 真实故事更催泪 手机上长按并复制下面二维码分享本文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