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ked from audreyt/archive.tw
-
Notifications
You must be signed in to change notification settings - Fork 0
/
Copy path2016-12-10-g0v.news-採訪.an.xml
322 lines (322 loc) · 23.4 KB
/
2016-12-10-g0v.news-採訪.an.xml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akomaNtoso>
<debate>
<meta>
<references>
<TLCPerson href="/ontology/person/::/Aaron Wytze" id="Aaron Wytze" showAs="Aaron Wytze">
</TLCPerson>
<TLCPerson href="/ontology/person/::/劉致昕" id="劉致昕" showAs="劉致昕">
</TLCPerson>
<TLCPerson href="/ontology/person/::/唐鳳" id="唐鳳" showAs="唐鳳">
</TLCPerson>
</references>
</meta>
<debateBody>
<debateSection>
<heading>2016-12-10 g0v.news 採訪</heading>
<speech by="#劉致昕">
<p>第一個問題:你事前就知道今天會給閉幕演講嗎?</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沒有,我本來其實只有投一個稿子,就是昨天的民主之夜(Democracy Night),那一個稿子是講「運用虛擬實境,達到公民審議」(Virtual Reality for Civic Deliberation)。</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很有意思的是,因為我是在入閣前、不知道自己會入閣的時候就投了,然後事先就知道應該有上,算是通過初審(shortlist)。</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上了之後我才入閣,這就造成政治上面的一些狀態。</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是昨天最後那個處理方式我覺得很好,就是我預錄,然後有出席,又在台下看自己的VR分身,就當作一個示範,大家都說很有意思。</p>
</speech>
<speech by="#劉致昕">
<p>大家的反應是?</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我覺得很多人真的覺得VR確實比較能夠涵容(inclusive),尤其是對小孩來說…</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因為你知道識字率並不是那麼絕對,我們做公共參與,很多人其實是看著字,腦裡沒有辦法浮現出形狀,這是一種專業的文字運用能力,而且跟一個人認知的模式有關係,有些人就是要聽跟講才能瞭解事情,只看讀跟寫是沒辦法的。</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所以我們現在做的,其實就是一個比較是輔助式的工作,就是讓不是以書寫為主要認知方法的人,也能夠用平衡的方式來參與,我想這個各國都碰到這樣的狀況,也就是無論識字率如何,還是需要強化、適應其他的認知模式。</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所以我們就是想要讓更多的、不同認知模式的朋友,都可以用他們喜歡的模式來參與,我覺得這個有引起共鳴,就是非常多人不但感動,而且事後也有寫信來問具體的做法。</p>
</speech>
<speech by="#劉致昕">
<p>有其他人在做的經驗?</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當然,其實面對面的這種審議民主其實有非常長的歷史,從我們說「非暴力溝通」或是我們現在用的這一套「焦點討論法」,其實在臺灣或者在各地都有非常多的調整。</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我想我的具體貢獻就是:把這一個東西跟線上試著加以整合,在以前並沒有這一種方便簡單的方法,同一個東西,然後丟到這一個桌上,就把實體的東西完全數位化,這一套又可以再接到人工智慧,直接轉逐字稿或者轉成其他的模式。</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所以其實從一個審議空間,到下一個審議空間,中間的銜接,這個部分是臺灣之前比較少做的。</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但在各個審議空間裡主持、轉譯或者是紀錄,這個都是專業,這些專業程度並不是我能靠研究就能達到的,已經有很多研究者在做,但實際上像我們這樣子研究做到一半就投入實務的比較少,臺灣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環境。</p>
</speech>
<speech by="#劉致昕">
<p>所以你多了一場大會致辭(keynote)?</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這個閉幕致辭,是因為我本來除了投稿之外,我還會參與他們另外一個叫做「Toolbox hackathon」,就是「工具箱黑客松」。</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本來的場地是在我可以來的場地,後來改成我不能去的場地了(法國總統府),相信大家都覺得那個場地很特別。</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不確定是不是出於補償還是什麼原因,後來對方就說加開今天這場。</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其實我在馬德里待了一個星期,對於黑客松的東西,有相當多可以貢獻的。</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我在西班牙也是類似像導師的角色,當然那都是在入閣之前就約好的。現在是入閣之後,而且這邊場地又換了,所以就不能去。</p>
</speech>
<speech by="#劉致昕">
<p>那個場地實在太敏感了。</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對,那個場地實在太敏感,而且又是在他們總理辭職、新總理組閣的這個時刻,我如果去觀禮就太有象徵意義。</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所以我可以體諒主辦單位的狀況。這一場是臨時的調動安排,但我還是有空間,他們是說換一個場地,到這一個最不敏感的場地(巴黎市政府)來做。</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這裡是相對不敏感的,因為這邊的地理位置,而且事實上這不是我第一次來市政府,我本來就是類似國際顧問的角色,所以他們市政府的人對我都相當熟,也比較信任。</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另外一個就是說,今天這場在OGP裡面,叫做「subnational」,所以本來就是給地區政府,其實也不一定是地區,因為英文是country,中文也不知道要翻譯成什麼,總之也是有像蘇格蘭(Scotland)這樣的地方來的議程。</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主辦單位是說,臺灣從國際的角度來看,說跟蘇格蘭類似,這是比較容易的。</p>
</speech>
<speech by="#劉致昕">
<p>所以這一個邀約是在入閣之前?</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對,我其實就是講我五月在馬德里,以及在巴黎這邊經濟部,都講過一場,和待會上台是一樣的題目。</p>
</speech>
<speech by="#劉致昕">
<p>和五月的版本一樣?</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其實之前也有發布一篇網誌:「重新創造民主」,這基本上就是原來那一份,但是改了一個標題,現在叫做「運用數位創新,改造公共服務」(Digital Innovations in Public Service Transformation)。</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這個標題並不是我取的,而是我辦公室的架構師,林書漾之前給的演講,但是我們有互相交換簡報的習慣,我就是把她的簡報混搭進自己的簡報裡。</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其實我會認識巴黎市政府的Julien Antelin,他是副市長室辦公室主任,是因為他來臺灣講巴黎式參與式預算,我是他的口譯。</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他的簡報是英文,然後我翻成中文。我們翻完一場之後,我就等於被他附身,接下來就直接代他講他的中文簡報,他也很開心。</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所以就會變成說他坐在那邊,我講他的簡報,講完之後有人問問題,我再翻給他,請他回答。</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所以這次就是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重新創造民主」,裡面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故事,一直到Uber的David Plouffe來找我,那這個部分是大家都知道的事。</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下一個部分其實就是我們在PDIS裡面,就是在行政院我們組成的一個小組裡面,是一個叫做「公共數位創新空間(PDIS)」的地方,我們怎麼每天做工作,以及這一些工作怎樣試著把它能夠傳染,給其他不管是公部門、地方政府或者是私部門的文化傳染,後面這部分的簡報就是書漾做的,就是PDIS的故事,這個部分大概花三分鐘左右講。</p>
</speech>
<speech by="#劉致昕">
<p>三分鐘講得完嗎?</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我就盡量講。然後最後有一張新的簡報,就是在講說這次OGP subnational government的宣言裡,有province、region、country。</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其實,從歷屆中華民國政府的角度來看,臺灣也曾經指稱過一個province、之後是region、到現在是整個country。</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以目前來說,我們在WTO是叫做「臺、澎、金、馬」的separate customs territory。</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至少臺灣作為territory,這不管是在國際上或者是在政府裡,都是說得通的。</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之前OGP有些朋友,如果覺得因為一些國際上的運作,不適合讓我們以別的名義加入,我們或許可以作為TPKM territory來加入。</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談判還是要交由我們外交部來負責,也是要留給OGP的執委會討論。</p>
</speech>
<speech by="#Aaron Wytze">
<p>你覺得福建省政府會有意見嗎?(笑)</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景森政務委員也不在這裡,他是福建省主席。</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無論如何,我這邊並沒有說臺灣應該是怎樣。我只是說,國際上把臺灣看成province或region或country的都有。</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至於是不是能算成full-fledged nation state?我覺得至少在這個階段,我自己沒有想強求這一件事。</p>
</speech>
<speech by="#劉致昕">
<p>所以重點是實質參與?</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對,我覺得今天的subnational議程,其實是真正很多創新開始的地方,像蘇格蘭他們,其實跟大英國協的方向會不完全一樣,然後事實上還有很多subnational,像巴黎其實也是,他們的議程跟全法國的走向其實也不完全一樣。</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所以這就是為什麼OGP會把subnational當作先驅(pioneers)案例。也就是說,雖然已經有些在整個nation state範圍在做的事情,但是也有一些在subnational territory比較容易做的,所以先從這個交流開始。</p>
</speech>
<speech by="#劉致昕">
<p>所以你的想法是?</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我覺得先不管臺灣被當作什麼看待,事實上我們在開放政府,作為先行者或者是發展者的角色上,並不輸於蘇格蘭政府。</p>
</speech>
<speech by="#劉致昕">
<p>臺灣會不會有人覺得刺耳?</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到底誰會覺得刺耳呢?對於制訂《憲法增修條文》的朋友來說,臺灣屬於「自由地區」;從WTO的角度來看,臺灣和澎湖、金門、馬祖並列。</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我相信把「臺灣」當作nation state的名稱,也就是法理獨立的這件事,並不是現況。即使是想要制憲建國的朋友,也沒有認為目前已經是這樣的情況。</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在這個前提下,我覺得我們先去討論,各領域都有人會發聲,全世界的朋友們可以一起討論臺灣加入的名義。我覺得這是可以討論的事情。</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對我來講,我自己沒有那麼在意特定的名義。</p>
</speech>
<speech by="#劉致昕">
<p>我覺得我們人在國外的時候還好,但國內會很敏感。</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確實是這樣,我也不能幫台北市決定。</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如果要以台北市加入OGP subnational,我也非常歡迎啊!或者台中或者高雄,對不對?或者其他的三都,也都很重要,六都都要講到(笑)。</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我的意思是說,當然在區域治理上,我們也可以說,不管是高雄、台南、台中、桃園、台北、新北都有做開放政府。</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但是要不要以城市名義加入OGP,這也不是我說了算,畢竟我並不在六都有任何職務。</p>
</speech>
<speech by="#劉致昕">
<p>臺灣在全世界的位置?</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Open Government傳統上說三大支柱,就是透明、參與、課責。到了今年,很多人都會把涵容或者多元拿出來,逐漸變成第四個支柱,因為發現前三個運行了一陣子,就只有少部分的人可以參加,所以一定要把多元(diversity)或涵容(inclusion)放進來,不然就會變成菁英主義(elitism)或者是技術專政(technocracy)。</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這兩天有人講三支柱,也有人講四支柱。我自己覺得第四個非常重要。</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像世界經濟論壇去做資通訊的那一份整理報告,你就會看到臺灣的資通訊網路整備工作,就是說大家如果想要申裝100Mbps的寬頻,是可以租得到的。在整備度綜合評比上,芬蘭、臺灣、冰島,是世界前三名。所以非常有趣,因為地方基礎建設這麼好,但是你如果回去看說這樣子的資通訊基礎建設,它是不是真的能夠有配套的法規調適程序?或者能夠讓政府實際的施政是透過網路去做?就會發現說其實一些很基本的,像數位通訊傳播法,都還沒有通過。而且問一般人民說你是不是都會上網辦理政府的服務,而不是去臨櫃辦理?這些東西其實排名就是中高而已,在全世界來說並沒有特別高。</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所以這個對比回來,像透明這邊,像我們的開放資料評比,當然是因為由上而下的關係,所有完全都符合考題,所以就是基本的項目有水、有電的部分,幾乎每項基本的資料都有開放,因此在OKFN拿到排名第一。但是這個東西,並沒有說明大家是否真的有去取用這些資料,或者這些資料是否以解決社會問題為目標的前提來釋出,這些都沒有講。</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這並不是說沒有做。事實上都有做,只是說目前並沒有很好的量化方式,來評估這一個東西。</p>
</speech>
<speech by="#劉致昕">
<p>無法量化?</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對,因為這是很難測量的,而且非常需要脈絡,所以其實本來就不應該讓國家之間互相這樣子評比。</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應該是說:臺灣在做臺灣做的事上,可以做的比大家都好。可是每一個國家在做他們做的事,也都可以做得比臺灣好。</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我覺得這真的是難以評量。我們能夠做的就是把做得好的部分,讓它盡可能傳染給其他國家,然後大家都可以把他們最好的部分傳遞給臺灣,我覺得這個才是實質參與的目的。</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那拚排名,我個人從小就覺得沒有意義,長大後也不覺得有任何意義。</p>
</speech>
<speech by="#劉致昕">
<p>所以開放政府的具體內容是什麼?</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剛剛那四大支柱,其實各有各自不同的倡議社群。</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好比像說,如果只是從政府部門的角度來看,只是要單純地說要透明,以工具性的透明為主,而但是參與跟課責只是為了表示這個透明是有意義的。其實這個我們在國際上常見,就是把開放政府當作工具來使用。</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這就好像一把口琴(harmonica),直譯是「和諧琴」,你吹了它就有聲音、不吹它就沒有聲音(笑),所以只要有重大政策,你吹一下它就很和諧,但是沒有的時候,議程設定絕對不開放給作參與或者是作課責的朋友,有些人是這樣想。</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當然從參與的角度來看,就是民主運動的工作者,常常會覺得說你有一個恰當的、正當的民主程序,即使他一開始程序不是完全透明、完全課責,但是他總是捲動更多人參與,只要捲動更多人參與就是好事。可是這派其實也不是主流,大家也會覺得跟你捲動更多人參與,而你沒有課責,你怎麼知道不是一個新的中心,然後這個新的政治中心因為年紀比較小,取代了這一個舊的中心,但是他真的有比本來的制度更課責嗎?透明性也更增加嗎?不一定嘛。所以如果是把參與當作主要目標,然後其他兩個支柱來支撐,那其實也會晃。</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當然另外也有人說課責這一件事是基本人權,人就是要有知道自己的政府在做什麼,如果政府做得不好的話,那要能夠隨時公投、罷免,甚至推翻政府。那這樣子的機制,其實在我們國家也是有,所以對我來講,OGP其實是成立在一個這三種不同價值的動態平衡上。</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臺灣能夠有貢獻之處,是我們社會上也有這些不同聲音,但是至少在臺灣,沒有人反對「涵容」或者「多元」是重要的價值,所以雖然有各種各樣不同的思潮在臺灣成立,但這個過程是可以做到,我們並沒有「讓旁邊的人硬是不能參討論」的這種設定。</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當然線上的公共空間,目前是在境外公司臉書,或者境外公司LINE或者是境外公司Twitter上面,所以其實政府也很難去查緝不同的聲音。</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因為這樣的關係,所以各門各派對於開放政府的討論,在臺灣都完全沒有查禁。</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所以我們至少具體能有貢獻的是,我們綜合大家意向的過程裡面,學到什麼、做錯什麼、做對什麼的這些經驗,至少我們可以如實學到、知道這個,而不會像某一些成員國,會變成來的是講一套,但是他們國內會說我們之前其他的想法被消音。我們至少會把實際的狀況帶到。</p>
</speech>
<speech by="#劉致昕">
<p>但不是統一口徑?</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沒錯,就是說每次拿哪一個支柱的時候,就可以請做那個支柱的人,實際到台上跟大家講那方面的經驗。臺灣本來就是非常多元的地方。</p>
</speech>
<speech by="#劉致昕">
<p>多元對你很重要嗎?</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對,這也是個人信念,多元的交流本身,我覺得就可以幫助大家想清楚很多事情。</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OGP的這個架構的好處是說,全世界大家都在想同一件事情,特別是年輕人,但不只是年輕人,已經不再相信民主,我們該怎麼辦?</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臺灣在2014年之後,至少大家對於民主其實已經不是單純的信任與否,而是大家要知道、大家要實際參與民主的過程,「信任」兩個字已經被推到旁邊去了,大家就是要親手參與。如果不能親手參與的,就一律當作黑箱。</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其實這個趨勢在全世界都是一樣的:那麼多年輕的朋友,他們不只是去關心,而是願意去投入民主進程,嘗試找出以目前的程序做到哪裡是極限。如果到了極限之後,怎麼樣回頭來更新那個程序?如果不能更新,那至少也試過,知道這個是極限了。</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這個工作其實在全世界有很多地方在做,這是我們具體可以分享的東西。</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在分享的過程中,很有趣的例子像馬德里,他們也是占領者進了市政府,他們實做的過程裡面,也是拆市政府、非常基進,做得也不比臺灣差。</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在一個很大的占領運動之後,大家彼此之間的信任是繼續增加,而不是消失的,然後他們也在市政府做了非常非常多的公民參與,然後事實上Decide Madrid的研究者做了許多量化、質化分析,告訴大家說Consul系統散播到各個城市之後,對程序願意怎麼改,如何對社會有幫助。</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透過比較研究,讓大家明白哪一些地方這樣、哪一些地方那樣,真的進入這些進程,包含參與式預算這些,他們都是以非常科學的精神在分享這一些東西,但是你說要整個西班牙過來做,那範圍並不一樣,這是為什麼我覺得分享特別有趣。</p>
</speech>
<speech by="#劉致昕">
<p>好。</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差不多了喔?</p>
</speech>
<speech by="#劉致昕">
<p>是的,不好意思。</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不會,謝謝。</p>
</speech>
<speech by="#劉致昕">
<p>等一下我們可以直播你嗎?</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可以啊!都可以。</p>
</speech>
</debateSection>
</debateBody>
</debate>
</akomaNto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