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ked from audreyt/archive.tw
-
Notifications
You must be signed in to change notification settings - Fork 0
/
Copy path2016-02-04-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公民參與情形調查研究座談會.an.xml
349 lines (349 loc) · 21.7 KB
/
2016-02-04-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公民參與情形調查研究座談會.an.xml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akomaNtoso>
<script/>
<debate>
<meta>
<references>
<TLCPerson href="/ontology/person/peggy.sayit.mysociety.org/內政部" id="內政部" showAs="內政部"/>
<TLCPerson href="/ontology/person/peggy.sayit.mysociety.org/交通部" id="交通部" showAs="交通部"/>
<TLCPerson href="/ontology/person/peggy.sayit.mysociety.org/廠商" id="廠商" showAs="廠商"/>
<TLCPerson href="/ontology/person/peggy.sayit.mysociety.org/教育部" id="教育部" showAs="教育部"/>
<TLCPerson href="/ontology/person/peggy.sayit.mysociety.org/環保署" id="環保署" showAs="環保署"/>
<TLCPerson href="/ontology/person/peggy.sayit.mysociety.org/科技會報" id="科技會報" showAs="科技會報"/>
<TLCPerson href="/ontology/person/peggy.sayit.mysociety.org/財政部" id="財政部" showAs="財政部"/>
<TLCPerson href="/ontology/person/peggy.sayit.mysociety.org/王國政" id="王國政" showAs="王國政"/>
<TLCPerson href="/ontology/person/peggy.sayit.mysociety.org/黃東益教授" id="黃東益教授" showAs="黃東益教授"/>
<TLCPerson href="/ontology/person/peggy.sayit.mysociety.org/簡宏偉" id="簡宏偉" showAs="簡宏偉"/>
<TLCPerson href="/ontology/person/peggy.sayit.mysociety.org/peggy-lo" id="peggy-lo" showAs="Peggy Lo"/>
<TLCPerson href="/ontology/person/peggy.sayit.mysociety.org/唐鳳" id="唐鳳" showAs="唐鳳"/>
<TLCPerson href="/ontology/person/peggy.sayit.mysociety.org/法務部" id="法務部" showAs="法務部"/>
<TLCPerson href="/ontology/person/peggy.sayit.mysociety.org/呂家華" id="呂家華" showAs="呂家華"/>
</references>
</meta>
<debateBody>
<debateSection>
<heading>20160204 「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公民參與情形調查研究」座談會</heading>
<narrative>
<p>
<i>(Part 1 - 開場報告)</i>
</p>
</narrative>
<speech by="#王國政">
<p>開會時間:105年2月4日(星期四)下午1時30分</p>
<p>開會地點:本會寶慶辦公區B136會議室(臺北市中正區寶慶路3號地下1樓)</p>
<p>主 持 人:簡處長宏偉</p>
<p>想了解平台參與的民眾的感受。</p>
<p>今天請到有承接「提點子」的部會,以及在「眾開講」有出現三則的機關。</p>
</speech>
<speech by="#廠商">
<p>
建議直接參考會議資料,:https://drive.google.com/file/d/0B4Dee6_4G1R5dGVoSXRscEJsMm95OFpvcmpUVG5HOGNaR3lZ/view?usp=sharing
</p>
<p>這是針對參與公共政策平台網友的調查,預計連結30秒後跳出問卷邀請視窗</p>
<p>分兩次調查,一次回收1068份。研究背景:整個公共政策的平台是要回應經貿論壇,目前上線一年的時間。</p>
<p/>
<p>
目前服務分為:眾開講(政策形成前)、來監督、提點子、找首長,調查目的是想要了解參與網友的訊息來源、參與議題、種類等,因為部分功能預計今年三月關閉,所以國發會希望能在三月進行第一次調查,調查對象的關鍵在於如何定義參與,狹義是會員(能使用的功能較多,但也錯失有瀏覽但沒有加入會員者),目前與國發會的討論是希望擴大參與者的定義。(所以目前是希望設定瀏覽三十秒算是參與者)
</p>
<p/>
<p>
未來會由平台設計廠商提供技術支援,目前規劃是參與者進到網站30秒,會跳出問卷連結,或是留下信箱發送問卷。這個案子有提供填答誘因。
</p>
<p>問卷架構與指標:主要是在平台使用情形跟評價</p>
<p>參與的動機與頻率:當初為何知道這個平台,進來的動機?</p>
<p>為何不加入會員?</p>
<p>使用行為:參與的內容是什麼?多元設計登錄便利性等問題。</p>
<p>四項功能的評價、機關回應速度與內容的滿意度。</p>
<p>其他:是否要增加參與誘因,或是其他建議口</p>
<p>最後問資訊近用和基本資料。</p>
<p>主要想討論的:調查對象及方法、調查指標的合宜性。</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程序問題,今天的討論可以公開嗎?</p>
</speech>
<speech by="#王國政">
<p>先給出席者</p>
</speech>
<speech by="#簡宏偉">
<p>那今天就是公開了,但一樣10天先給大家看</p>
</speech>
<narrative>
<p>
<i>(Part 2 - 實質討論)</i>
</p>
</narrative>
<speech by="#黃東益教授">
<p/>
<p>第一個要肯定國發會資管處過去開發這個平台,全世界大概首屈一指。</p>
<p/>
<p>平台如何精進,問卷是一個方法,除了外部顧客外,內部行政部門的調查是否會做?</p>
<p>
很重要的是調查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兩種方法去比較,一個是用問卷調,一個是找使用度很高的使用者作焦點座談,哪一個效益對我們來說是比較大的?
</p>
<p/>
<p>
是否有做抽樣,後台是否有log,就可以做上網時間的分布,例如特別去抽30秒就離開的人,是否可以去做抽樣?後臺有一些log,有些應該就可以不用回答了,就不需要有四十幾題那麼多。
</p>
<p>
我過去也有執行過網路問卷,例如有些系統是提到第十題,跳出後就又要從第一題開始填寫,建議需要了解這些部分。抽獎過程建議也可以公開,沒有公開國發會就因此被針對了。
</p>
<p>
以上是抽樣的問題;再來是題目設計的問題:「參與」這兩個字是否可以更精確,第二題應該違反周延性原則,一週五次不知道要填哪裡?題目應該要每種可能性都有。如果從log分析發現一個人來1-20次,可能以天為單位,不是以週為單位。另外有的用「參與」有的用「到訪」建議名詞統一。
</p>
<p>
第六題會員的問題,也有周延性的問題,如果只有問這次,但有些時候沒登錄、有些時候有登錄,怎麼處理?另外第九題,「他這次只是來找首長」就沒有議題了。13-15都會有一題兩問的問題,再來是scale,前面都是四個選項,後面突然變成兩個,要不要把它們都變成四個,分析時會比較一致。
</p>
<p>
33題除了參考網站上的參考資料,如果大部分人都有或許可以問頻率,這是需要看網站的既有資訊內容。47題的第九跟第十個選項很難分辨。
</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
黃老師都講完了,join本來就有cookie跟GA,問卷框架外就有行為分析框架,以隱私權政策看起來,承辦的第三方,當然不能把後端資料庫給你們,但是可以帶唯一識別碼給你們,只要把cookie用不可逆轉的加密方式,讓我們知道問卷填寫者是誰且不能反推身分就可大量減少題目。
</p>
<p>
「這次」、「這天」有許多混淆,這次只有30秒會有一點奇怪。我的想把式這可能是個頁籤,比較是場所的概念,建議把造訪改成使用;另外盡量改成比較大的時間區段。
</p>
</speech>
<speech by="#peggy-lo">
<p>除了功能性的問題之外,問卷也有詢問它是否好用,以增進大家接受的程度。</p>
<p>可以先採集大家正在罵的東西,直接成為評估項目。</p>
<p>以下是報章投書的材料:eID、第三航廈、同性婚姻案。</p>
<p>#26 (有沒有幫助)</p>
<p>無法鑑別哪些地方沒有幫助。或許可以拆開成:</p>
<p>資訊量是否足夠</p>
<p>是否能被理解</p>
<p>有否包含多元觀點</p>
<p>例如「沒有完成的計劃草案」,關鍵資訊是否釋出。</p>
<p>內部工作坊輔導機制裡,針對未登記工廠輔導政策,在場聽眾都表示不懂,這也是一種形態。</p>
<p>
個人觀點:除了呈現政府官方立場外,也呈現多方利益關係人的觀點。例如蘋果投書所謂民間關注點未出現,或是風傳媒所謂的單一民調呈現等。
</p>
<p>#28 (滿不滿意)</p>
<p>議題設定是否帶有預設立場?</p>
<p>是否真的對政策可以造成影響?</p>
</speech>
<speech by="#呂家華">
<p>
補充Peggy所說,很多選項不是只有四等第可以有更多選擇,除了inform,單向放的資訊理解之外,回應的部分其實也有包括留言,去看讚不讚是有一定的危險,我們要做的是政策溝通,目前問卷是政策說明,過去培訓的內容都可以有具體選項,第三塊才是回應。
</p>
<p>
如果我們想要知道使用者的狀態外,除了網民,eID散客比較多,法務部跟航空城他是複製實體世界的動員,除了網路世界的參與者外,民間團體的部分也可以做,更好是做利害關係人的討論,會更有幫助;因為未來的議題也會碰到這樣的狀況,也是建立信任關係。
</p>
<p>
inform、溝通、回應,怎麼測出不同議題,涉及的不只是國發會好不好用,而是也要看各機關在這邊的使用狀態,前面會問你是因為哪個議題進來,希望可以做連結。
</p>
</speech>
<speech by="#簡宏偉">
<p>如專家的建議,後台有的數字有即可。</p>
</speech>
<speech by="#廠商">
<p>
我們之前問過平台廠商,得到的回覆是瀏覽行為無法跟帳戶連結,所以才需要額外問使用情形。至於其他建議都很好,我們會照做;使用度非常高的是否需要做focus團體,也可考慮。
</p>
</speech>
<speech by="#簡宏偉">
<p>這邊我們會來協調。最近有更換廠商,所有權都歸國發會,這部分我們會協調處理出來。</p>
</speech>
<speech by="#科技會報">
<p>
建議長程的部分,這個工具的定位,目前是被歸在「數位機會調查」裡面長這個小東西,建議應該拉出來變成一個大東西。
</p>
<p>
回到目的,如果跟OECD六個目的有關的話,還是要讓世界知道我們有做這件事情,就目的的部分建議還可以再規劃;再討論細節,很多政策目的跟民眾有感有關,建議可以編更多經費,哪些議題要做多一點、哪些議題要做少一點。剛才聽到的議題很多是熱門議題,建議可以把基本議題更強化,就是民眾關注的問題也要強化。
</p>
<p>
剛才很關鍵的是,後端如果沒有部會配合,沒有編資源處理,真的需要規劃的過程,希望讓部會做這件事有足夠的準備。
</p>
<p>
我們一直有在做study,對居住環境其實都是很滿意的,相對就是對食安、環境要求比較高。如果民眾重視,討論議題就是要攤出來,那些不講話的民眾也會看到,以上週邊建議供參。
</p>
</speech>
<speech by="#內政部">
<p>
玉管處有參加過排雲供電的議題,我提一個小小的建議,這次計畫在做問卷調查,但事後端資料其實很值得分析,民眾參與過多少議題、發言過幾則,是否可能加入後端資料的分析?
</p>
</speech>
<speech by="#財政部">
<p>
科技會報的長官有提到,成案之後,部會的因應過程,應該要有足夠的準備,之前部裡面有一個提點子,很快的達到五千位門檻,有兩個月準備過程,比較沒有那麼充分,因為稅有既定立場。如果涉及到基本政策,部會如何做足夠準備措施,這是需要學習的。
</p>
</speech>
<speech by="#廠商">
<p>後端資料要看國發會是否釋出及能不能有效連結。</p>
</speech>
<speech by="#教育部">
<p>認同黃老師所說,建議調查的對象是有系統性跟代表性的抽樣,應該要從後台分析,分析哪些人曾特別關注過哪些議題,就其關注的議題去調查。</p>
<p>問卷調查的部分,有很多題目是回答了哪個就要跳到哪題,沒仔細看會做錯,建議能比照線上適性測驗方式,自動反應跳題。</p>
<p>問卷的題數過多,建議針對被調查者曾關心過的議題來區分詢問。</p>
<p>問卷題目有許多的答項序號跳號,以及有許多錯漏字現象,建議再全盤檢視。</p>
<p>有關詢問「參與過哪些議題」的題目,建議列表供勾選,不要讓填答者還要去回憶才能作答,同樣的第九跟十六題,也建議列表說明有哪些議題,俾供勾選。</p>
<p>關於詢問被調查者每天上網幾分鐘這1題,因網路的使用已是現代人生活的一部分,建議讓填答者用小時來回答會比較恰當。</p>
</speech>
<speech by="#法務部">
<p>
這次針對四個功能分項調查,如果有勾選,後續問卷就不需要再問這些問題,基本資料的部分,像是法務部有首長信箱滿意度調查,有年齡、教育程度跟性別,但民眾會覺得跟問卷內容不相關,民眾會反映,至少讓民眾可以pass過。
</p>
</speech>
<speech by="#簡宏偉">
<p>最後一點滿好的。</p>
</speech>
<speech by="#交通部">
<p>
委員做很多說明了,我們對資訊部分整體的使用看國發會的需求,沒有特別的建議。針對問卷內容,機關的回應跟速度的部分,目前的問法不會知道原因。可列出原因供勾選,搭配讓大家去填寫,這樣機關才會知道為什麼不滿意。
</p>
</speech>
<speech by="#簡宏偉">
<p>請壓軸的環保署。</p>
</speech>
<speech by="#環保署">
<p>
使用者的看法來看,一個是個人資料的部分,登入的時候本身已經登錄,有些功能已經參與過,可以show出來問即可。第二個,第一次登入的問題,可能30秒連網站連對網站的理解都還沒有,我們在資料庫裏面整個就會有缺失。
</p>
</speech>
<speech by="#簡宏偉">
<p>
建議可以讓使用者知道目前已經做到第幾頁,或是讓使用者知道問卷需要填寫多久,讓大家心裡有個底。甚至美國的一些表格也會寫說「這份文件預計需要寫多久」,例如我看到10min的問卷我就跳掉了。
</p>
</speech>
<speech by="#廠商">
<p>
問卷調查會提示還剩下幾頁要填,但因為這次題目有很多跳題設計,實際要填答的長短是跟受訪者使用的服務多寡有關,所以時間提示的落差一定會很大;錯漏字、小時這些都會更正;至於個資,受訪者本來就可以選擇不答。加問不滿意的原因應該沒有問題,但前提是要有log,用省掉的題目來換,不然問卷會太長。
</p>
<p/>
<p>
調查TA還是要討論,要決定是只問有登錄的會員?或者,被動員只登入過一次,算不算?另外,不是會員但頻繁來,要不要瞭解他們的想法?
</p>
<p>
各位對於30秒的理解有點誤解,國外網站常會有這種設計,30秒是詢問參與意願而已,不是立刻填問卷,是離開頁面前才會顯示問卷。
</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
有兩個模式,桌機是有關閉視窗的動作,但行動載具沒有關閉視窗的動作,希望行動載具也能用預設留e-mail。
</p>
<p/>
<p>
我們有另一個網站,我們不抽樣,全部寄送,瀏覽的人也抽樣。問滿意度的時候,一般也會問會不會推薦給親朋好友;建議加上 Net Promoter Score。
</p>
</speech>
<speech by="#廠商">
<p>是否還是三月執行?</p>
</speech>
<speech by="#簡宏偉">
<p>希望做完整,不要只是做完就結束了。</p>
</speech>
<speech by="#peggy-lo">
<p>會員和瀏覽分流的具體原因,是在不登入的情況下也可以留言。</p>
<p>即使是會員,平常也不一定會登入,所以主動觸及是有必要的。</p>
<p>
加上「希望部會多久之內回應我的意見」,一個星期綜整是可以的嗎?還是要逐則?我們沒有判斷的基準點,希望可以加上這個數值。
</p>
<p>如果會做後台分析的話,是否可能公開分析報告的結果。</p>
<p>民間想投入這個的人愈來愈多,能公開是很有幫助的。</p>
</speech>
<speech by="#簡宏偉">
<p>得到結果要公開,問卷結果變成open data釋出;也希望當受訪者填完問卷以後,也可以及時顯示出來。</p>
</speech>
<speech by="#廠商">
<p>經費有困難。</p>
</speech>
<speech by="#簡宏偉">
<p>
經費是後面再說的事情。希望不是辛苦做了結果60分,要做就盡量做到好。這部分是可以談的,希望資料可以開放出來、統計結果即時呈現。
</p>
</speech>
<speech by="#呂家華">
<p>願意做公開,只是我們看不到前言,可能也需要在前言敘明。</p>
</speech>
<speech by="#黃東益教授">
<p>
Peggy建議的可以加,家華提的參與過的議題希望能加入。簡處長提的動態比例有一些效果,我參觀過瑞士電子投票,怕讓他覺得他是minority,透明度是很好,但會不會影響投票行為,也要評估。
</p>
</speech>
<speech by="#內政部">
<p>問卷裡面有一題是「你們曾參與哪些議題」,這是複選,對應到27-28,假如他對滿意、不滿意應該要分開。</p>
</speech>
<speech by="#簡宏偉">
<p>前面的議題是不同機關,有些滿意有些不滿意應該要分開。團體這邊有辦法嗎?</p>
</speech>
<speech by="#廠商">
<p>可以。</p>
</speech>
<speech by="#黃東益教授">
<p>希望最後能有開放性的問不滿意原因。</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不滿意的話與其寫原因,改成問「部會怎麼做你覺得會比較好」。</p>
</speech>
<speech by="#簡宏偉">
<p>
eID有透過院長信箱或內政部,他有說他不會寫email或用這個網站,如果這個是針對已經在使用的網路族群,不會使用網路的部分或許定在別的地方做調查。
</p>
</speech>
<speech by="#peggy-lo">
<p>前言段請再 review 過。</p>
</speech>
<speech by="#黃東益教授">
<p>也可以給外部委員測試。</p>
</speech>
<speech by="#內政部">
<p>跳出來的視窗是怎麼呈現,會不會有民眾以為是釣魚網站?</p>
</speech>
<speech by="#簡宏偉">
<p>可以想一下。彈跳視窗的確會比較困擾。我的看法是不要干擾,不干擾就會願意,之後人家就不想來了。</p>
</speech>
<speech by="#王國政">
<p>
內部機關調查的部分也是滿重要的,坦白說很多內政部的議題也是外部壓力才會po,例如婚姻媒合、eID,排雲山莊也是行政院要求,希望未來是政策形成前就把議題po出來,政府機關寧願被鄉民在不同平台罵,不會擔心外面發展成什麼樣子,很怕在這邊他需要去處理,社群好像就可以被當成不知道。內部問卷建議真的要做。
</p>
</speech>
<speech by="#簡宏偉">
<p>
特別感謝法務部,很積極的把議題po出來。改變沒有那麼容易,這樣的互動狀況目前是正常的,部會幫了很多的忙,內政部排雲山莊媒合等都是。事情無法一步到位,大家一起努力。
</p>
<p>
重點一,後端有的就不問,第二TA分流,第三後台我們會協調,第四錯字品質部分加強,第五變成開放資料跟開放的報告。
</p>
</speech>
<speech by="#簡宏偉">
<p>
今天針對整個問卷作座談會,定期會針對各部會要提出的問題做討論,這有一個一定的程序,Join也有實施要點,人數限制、部會回應情形,都有明確的要求,部會的回應必須要是副首長以記者會或公開做說明,財政部可以參考衛福部,衛福部也是涉及修法,當時衛福部回應說明接下來會涉及修法。
</p>
<p>
您提的問題有跟賦稅署提醒,應該要有明確的做法出來,而不是一篇新聞稿就好,衛福部跟財政部的回應方式差異太大,程序不完畢、時間不清楚,在我們推動各部會善用網路溝通的定期會議中都已經有說明,財政部來的窗口其實都是清楚的。
</p>
<p/>
<p>
科技會報提到的問題,其實只是問卷被列在這個計畫下,但是Join本身是獨立的。英國是立法機關架設類似網站,可以進入立法程序,以現階段來說,這不是第一次這樣做,一直都有,ex. 公共政策參與大家談,政府應該要揚棄菁英政治的概念,尤其要讓民眾討論就要把資訊釋出。以eID有釋出,內政部的立場我理解,這滿好的,環保署、財政部都滿好的,一定是從重要施政計畫開始,提點子是民眾提議。每個部會都想做很大的事情,但民眾有時要的只是很小的事情,光戶籍謄本談十幾年,只要能做到,民眾就覺得很了不起,所以我也覺得內政部很願意嘗試,希望嘗試是否可以不要戶籍謄本或印鑑證明,但是數位化之後的復刻是可能的,內政部長官也覺得這有討論的空間內政部長官也覺得這有討論的空間。
</p>
<p>
我們在推公共政策參與平台想推的事情,建立民眾跟政府的互相信任關係,想知道民眾是不是認為平台真的可以影響政策,如果民眾認為不可行,那就是負向循環,所以為什麼我會比較在意。財政部有什麼需要國發會都會樂意協助。
</p>
</speech>
<speech by="#簡宏偉">
<p>各位還有沒有希望補充的部分?</p>
</speech>
<narrative>
<p>
<i>(沒有)</i>
</p>
</narrative>
<speech by="#簡宏偉">
<p>最後請幫我們做一個國外相關經驗的分享。</p>
</speech>
<speech by="#唐鳳">
<p>
我剛從法國回來,法國外交部找我們去討論如何面對公民社會(在恐攻之後),法國會很希望知道我們是怎麼處理這些議題的。宣揚國外剛剛開始,想分享國外我們可以學習的部分:
</p>
<p>第一:逐字稿的文化法國是daily來做。</p>
<p>
第二,數位共和法。相當於虛擬調適案,但法國變成一個立法案子處理,因為他們有網路部部長。和英國跟美國不同,不管行政或立法主導,這個條文的目的是不把立法院跟行政院跟網路掛勾,而是把網路當成上下議院的緩衝區,審查網路法案是逐條來做,每個人可以提出不同法案法條的版本;例如大家看到這一條就是法國網民提的被放進實際的立法中。
</p>
<p>
院會版本送國會之前,也要在網路上逐條審查,行政體系本身也很害怕,如果每一條國會法案一下沒法連結到關係人跟不上網的人怎麼辦,接下來六個月我會當他們的顧問思考如何處理這些事情,再提出可行性報告。
</p>
</speech>
</debateSection>
</debateBody>
</debate>
</akomaNto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