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69 lines (34 loc) · 9.53 KB

四百年来无人尝试定义“资本”,及亚当斯密的资本概念.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69 lines (34 loc) · 9.53 KB

四百年来无人尝试定义“资本”,及亚当斯密的资本概念

标签: 资本 亚当.斯密 特许权 国富论 道德情操论 财经

目录: 人权法学和经济学

时间: 2013-12-27 20:07:03

四百年来,几乎没有其他人,尝试定义“资本”;

首先提及“资本”的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的资本概念;

亚当斯密指的资本是中世纪的特许权,《道德情操论》指的是特许权贵族;

亚当斯密含义指“国家颁发特许权,保护稳定经营,商人不会忘记国家的恩惠”

通过将左右派常用的,但却是含混的名词“资本”,框定为“为盈利而预支的成本(因此被冻结于消费以外的产权)”的具体定义后,就可能在“私有产权被侵犯后,必定导致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大萧条”的先验结论之下,建立了一个可以考察其内部过程时,预先提供的先验(限定)的抽象模型。通过此抽象模型对观察中的任何经验过程的限定的后验,就可能发现更局部的客观规律。这种先验而后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通过考察三角演义中的左右派的资本歧义及其结论之间的关系,就可以了解“荒谬”到底是先验的还是冒充的精神病。

ps1:现在提到“左右派”时,笔者都会指定为“三角演义的左右派”;自称时会说“人权私有(的右派)”,但避免直接自称“右”

基于个体价值观的实体社会学,当然不必对任何其他人(如三角演义中左右派)的误解(或他们看来是严肃的定义)负责。但是我们如果不能与之达成共识时,就可以借此理解对方在我们标准上的错误,以及在我们先验上预期的,在对方的言行结果上的后验结论。这样就为了“观察对方作为一客观的生物性行为”提供了一个研究的参考标准。值得提醒的是,前文的先验而后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如实体经济学的方法论;后者则不是经济学命题,而是研究“三角演义中的左右派,到底是何种生物社会现象”的命题,但仍属社会学。

ps2:前者研究经济,后者研究“流氓公知”,r u understand?

首先溯源到《国富论》,笔者在亚当.斯密的笔下首先看到了“资本,capital”的用词。是否斯密首先使用这词,还是斯密接受了当时周边人等的约定俗成,与本命题完全无关。重要的是斯密也只是使用了这个词,而没有对其作出定义。更有甚者,除笔者以外,后世几乎所有人,从李嘉图开始,经马歇尔和马克思再到凯恩斯者……,一直到今天的左右派,也只是以不同视角,描述了这个词“资本”在他们脑海中某种形态(如厂房,金钱),但这些形态却非“资本”所独有!可见他们全是描述而非定义,定义者必须符合奥卡姆法则

ps3:”后世几乎”是笔者的谦虚之词,因为笔者从来没有见过其他任何人,尝试过对资本的定义,却不乏描述和道德的声讨

ps4:笔者所说的,是“从未见人对资本作出过定义”,而不是“从未有过对资本的类似定义”,前者是强调动作,后者指内容

亚当斯密强调的《道德情操论》指的是私权者的自律,而不是对他人的监管标准。但必须承认,亚当斯密的整个理论、定义和框架都是模糊的,也是多逻辑的。从某个角度上说,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含义是指,“尽可能多地把国有资产恩赐于私人(即私有化的Charter,特许权),对国家财政的收入更有保证,持有Charter的富人和贵族是有自律的道德的”,——>以此言论而论,亚当斯密显然属于马尔萨斯主义者,但那时侯是18世纪!当彼时而强调于“私权”对于国家的有利之处,斯密足以令今天大部分西方人(左派)羞愧

斯密生活在一个“国家不提供特许权的话,私有财产就是可以任何剥夺‘再分配’的公地”的时代,典型如当时的“济贫法,谷物法”。因此斯密必须强调“如果国家希望从私权经营中获得稳定的税收,就必须提供保护这些私权完整性的权威”(既对经营所必须,提供概括性的特许权,长子继承权),这就是斯密的“资本”概念的描述的由来,也是今天中国人习惯所见的“经营执照,营业范围”的由来。今天中华帝国对民营经济所提供的自由度,还没有达到当年斯密所要求的水平和认知,甚至未必达到斯密当年英国已经达到的水平

斯密对资本的理解,基本上就是千百年来的生意人所理解的“做生意的各种本钱”,但并没有脱离本文对资本的定义。斯密所要求的就是与传统中国基于“功名,绅权”的商业自由度所区别的,由国家授予特许权所承认的长子继承权,对上述生意本钱的保护,——>似乎这就是精读斯密著作的薛兆丰先生所理解的“权利”(笑笑)!《国富论》所指的差不多就是科斯定理的斯密版本:如果国家对生意的本钱征税,结果只不过是削弱了此税基对税收的贡献,而减少了国家实得税收。此结论无疑正确,但斯密的成就,也到此为止了。

从遗产税与财产税的对象关系,即可见遗产税的灾难性后果;在人权法理上完全没有理由

财产税征收必然的低效率和国企的不得已,财产税必须变现为通货才能缴税,导致通货紧缩

财产税对专制型政府有着巨大的诱惑力;满足公有制“劫富济贫”的传统;公有制的消费差距

公有制观念的误区:财产税促进公平,再分配减小贫富差距,拉动经济增长……;马克思主义的“资本误区”

“产权税”的中世纪“特权=私权”的产物;“产权来自于国家授予的权利”是对“私权”的误解或偷换

左派的所谓信仰,只是拒绝科学时的毅力;左派的所谓追求,只是窃国大盗的权欲

所谓的“监管,市场规范”就是中世纪化;特许权Charter不是“不可侵犯的私有财产”

私有产权是“天赋人权”的产物,特许权构筑了“权利-责任-监管-个人提成”的中世纪秩序

区分私有产权与特许权,可以清晰地识别马尔萨斯主义者;“市场经济去特权”,去的就是特许权,保留的是私有产权

从中世纪的特许权之异于产权,理解“资本”概念及其被左右派的偷换

四百年来,几乎没有其他人,尝试定义“资本”;

首先提及“资本”的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的资本概念;

亚当斯密指的资本是中世纪的特许权,《道德情操论》指的是特许权贵族;

亚当斯密含义指“国家颁发特许权,保护稳定经营,商人不会忘记国家的恩惠”

前一篇:从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理解金正恩的《君主论》

后一篇:中日两国参拜神庙之中的“文明的冲突”和“文化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