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45 lines (22 loc) · 6.48 KB

宋鸿兵和叶檀等,在美元QE里装逼的荒谬.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45 lines (22 loc) · 6.48 KB

宋鸿兵和叶檀等,在美元QE里装逼的荒谬

标签: 宋鸿兵 叶檀 货币战争 qe 公开市场操作 财经

目录: 唱唱反调之八卦时评

时间: 2013-12-23 22:29:52

宋鸿兵和叶檀等,在美元QE里装逼的荒谬

笔者也不清楚,是什么时侯或者是什么人,给笔者订的《万隆投资通讯》(说不定是营业部送的),每天准时摆在笔者的案头。周末懒洋洋之际,听到了伯纳克卸任前,开始逐步退出QE的消息,懒洋洋地麻木不仁。直到看到了《万隆通讯》上叶檀引证宋鸿兵的常识错误的大文章,才有了一点点评论的欲望。近来笔者点名如叶檀,李大霄等人的谬论,都是在此通讯上跳入笔者的眼中。不过也好,如非如此,也不清楚其他人,对一些热点的常见观点和谬误。虽然笔者没怎么看新浪的财经版,但估计上面的神仙,可能比这两个人还不如

其实叶檀《楼市风险与美国退出QE无关》中心思想是没错的;笔者说的是她对美元QE缩减后,美元与其他汇率的涨跌(即美元的强弱)时,本身既一窍不通,所引用的宋鸿兵全无常识的“缩减QE又是货币战争”的论据,也是与常识悖离的。宋鸿兵看来是叶檀在货币学上的权威(常称为“拐杖”),遗憾的是宋鸿兵是一位文学宣传家的同时,也是货币经济盲

“美联储挤压了影子银行:央行对国债的购买行为,正在导致关键的回购市场出现了抵押品短缺。”美国的货币和信用的创造方式已经发生巨变,通过回购市场回购抵押品创造信用,“闲置在美联储账户上的1.8万亿美元国债,正在使回购市场的安全抵押品处于饥荒状态,考虑到转抵押的(货币)乘数效应,这意味着经济体少创造了约5万亿美元的信用”

以上是叶檀和宋鸿兵两个人混在一起的话,据说有些是从《华尔街日报》里抄下来的;管他呢?难道我们还去查证,是宋鸿兵看不懂人家的文章,还是谁更傻逼?零星地看了叶檀的一些文章,发现这个女士“爆粗鲁言语”时,总是为了掩饰她在某方面时,以攻为守的口水战术(围棋里有这种手筋)。一旦叶檀和宋鸿兵,故意使用非常规的“高深代用词”以代替人所共知的名词(如上文中,用抵押品代替了“国债,政府担保的债券”,“短缺”代替涨价),就说明他们在这个问题上是信口开河,又害怕让一般的读者也看是装逼。

ps:各位可以自行观察一下,这两位的语言表达的特征,太明显也

将他们装逼换的名词重新嵌回去,这两位男女可以试试申请诺贝尔奖:“美联储购买国债的公开市场操作,向市场释放了货币流动性,(这是常识了);however,美联储因此而掌握了多达N万亿的国债,又通过乘数成为新的货币流动性”,——>Theycounted its offecttwice!——>这说明《货币战争》的作者完全不理解中央银行调控货币流动性的的手段和机理!难怪宋鸿兵宏文会泡制出,“美国用几亿美元掏空了前苏联的28万亿美元”——>苏联肯定是从宋鸿兵的裤兜里赚了24万亿美元才凑齐这数,而且戈尔巴乔夫一定不知道!

最后说说,美联储如果卖出手上的国债,是回收美元的流动性,而不是“再释放美元”。比较不重要的是,伯纳克说的是“开始削减QE(减少每期释放的美元)”,不是停止QE。叶檀和宋鸿兵那段话让笔者感到讨厌,因为非常讨厌无中生有的“仇美的阴谋论”,诸如货币战争,“犹太人共济会颠覆中国(共济会不是犹太人的)”(何新辈)之类的论调。本来想简单地,从评一评这两个人的常识谬误开始,再说说QE削减的事。发现如果不先介绍(实际上是温习)QE和央行的常识,也就只是此观点彼观点而已。这也是笔者不喜欢的

思考题:为什么凯恩斯主义“收缩”——>注意,不是货币紧缩——>会同时出现“钱荒(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您能够在逻辑上统一它们吗

今天盈利超过1%,减仓少量的国药一致,仓位下降到81%,年度盈利上升到96%;

创业板29%

中小板19%

国药一致18%

伊利股份15%

现金19%

近来要等待市场完全消化IPO的消息后,肖钢才会放下一步的消息。所以目前是真空期。短线就是跨年度的调整,笔者所提到的所有的经济学常识,都可以看作A股最根本的基本面。在我国,股市的中短线涨跌,主要看机构的情绪(包括他们被套牢后的情绪),机构的情绪又很容易被管理层的政策在短期内转变,尽管在长期而言,终归只是经济面——>政策干拢(了解系统论的,可以从“激励-响应-负反馈”帮助理解)——>机构情绪——>散户见风使舵,如此这般的递减的因素的影响。因此短线是散户视机构情绪,见风使舵牛皮调整

前一篇:OT和QE的含义,高杠杆与乘数的关系,钱荒与通货膨胀的关联

后一篇:计划生育将令中国无可避免地倒退一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