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美食
食品安全
公知
伊利股份
公害
竭斯底里
私有制
市场经济
打酱油
奶粉
目录: 自由自治市场经济去特权化
时间: 2012-06-27 22:28:26
缺乏对私有产权的尊重,令长期商业投资不值得;
缺乏长期商业投资,产品竞争同质化,低价化,劣质化;
缺乏私有产权的尊重,令中国食品产品“不安全”;
政府监管直接侵犯私有产权,直接恶化中国产品安全——>文革!苏联!
打酱油事件有了第二季。食品安全的竭斯底里有点退烧:“在成本压力和利益的驱动下”,而不再是在“暴利的驱动下”。所谓“利益驱动”是废话,如果完全实行市场经济,商标信誉无形资产,就是每个企业追求的最大利润来源,这种利益驱动有什么不好?至于说“暴利”,无非是偷换了“某项原料替换削减了成本”和“最终售价利润”之间的概念。用原料替换的厂家,都是肯定没利润的。
所有的所谓“食品安全”事件,都不是什么“商家暴利”,而是“成本压力”。普遍的同质竞争,削价竞争。但是所谓“薄利多销”,不是许多公害知识分子所鼓吹的“经营良方”吗?甚至连中国的国际贸易,也是尽可能替代低价原材料,尽可能的贴钱大贱卖?如果有那家企业,注意从产品形象做起了无形资产,象汇源吧!看看政府和公害知识分子,是怎么对待人家的?用行政垄断反市场品牌!
当产品普遍地只能薄利多销时,完全没有私有品牌的建设时;当私有的财产,可以被罗织的罪名随意打黑,民营企业家可以被莫须有地严刑拷打成罪,不但被剥夺全部财产和企业积累,还要被打成黑老大,还要不打麻药被活剖摘除器官!卖!在这样一个有产者,连人民币也不敢留下的国家,还有谁敢把自已的企业当回事?谁敢把无形资产当财产?所谓的产品诚信,特别是对于中小山寨,还有什么价值?
完全没有私有财产得以积累的法治的市场环境,私营从业者不象国企,亏损了还可以满地打滚要特权,还可以勒索纳税人补贴!在这样的环境中,私营者如果不是提心吊胆地守着一个较大的企业,就是快手快脚地希望在小企业中赚快钱。用什么皮革胶,工业盐的,就是这样一样小企业。这种情况正是所谓的“监管”对市场私有产权侵犯造成的,又怎么可能通过强化监管而改善呢?
公害知识分子之所以该死!就在于他们经历了毛帝国那样的惨烈经验,居然还不肯接受,正是政府干预市场,正是政府的监管,导致了产品质量的下降!他们仍然希望吃到免费的午餐,仍然要把高质量产品标准和低的产品价格,通过政府的权力强加到私营从业者的头上,又通过纳税人补贴到国企的头上。但是仍然是那句老话:如果政府监管可以提高产品质量的,中国质量将是最佳的,苏联产品会比美国好。
至于那些害怕吃进危险食品的人,你们可以悬赏、资助受害者诉讼,自已也可以选没有问题的品牌。毫无疑问,当你们因为车间里有堆垃圾就打击蒙牛时,伊利的产品会涨价。当你们因为子虚乌有的传闻就炒作“伊利汞超过医生建议的健康标准”时,蒙牛也会涨价。当你们又找别的理由攻击“中国奶都有问题时”,进口奶粉当然也会涨价!大大地涨价!——>但是,中国有多少家庭买得起进口奶粉?
妙就妙在,炒作食品安全的竭斯底里的公害知识分子,他们自已是从来不消费他们炒作的产品的;而只能选择这些产品的,是从来看不到他们炒作的贫民农民。不信你到农村去问问,有几个人听说过“伊利汞”“打酱油有亚硝酸盐”“铬超标的胶囊”?恰恰相反,这些公害知识分子,造成了行业门槛的增加,淘汰的只是这个行业的从业竞争者,反而让这些贫民,更加依赖更少,、更贵、更不安全的食品。
公害知识分子,是用他们自已相对较高的消费水平的产品质量,要求于价格相对较低的更大众化的产品,害怕自已买了劣品,一天到晚自已吓死自已。你想提醒他们,他们还说你不向弱者倾斜!他们以为自已是在关心弱者!以为自已可以让“弱者”通地政府干预,得到低价格的高质量产品?还是适得其反?更可悲的是,有很多自称“要民主”的革命愚民,还为公害的道德优越感,添油加醋煽风点火!
看品牌,选股票;
今天行情再次表明站稳了。不过由于连中小板也跌落了中期支撑,整个大盘迅速回到支撑线上的可能性不大,后市可能会慢慢盘底。大盘股的下跌动力仍然有。如果小盘股走得强,下跌的预期就会减弱。从小盘个股的活跃来看,散户做多情绪热烈。从大盘股颓势来看,机构庄家们的悲剧情绪,很浓。这样又看到郭树清的政策矛盾了。如果郭强调“机构化”,那就郭就长期做爹(跌)了。
清仓首航股份,补仓了伊利股份,今天净增超过1%。仓位94%。
伊利股份36%
中小板24%
创业板22%
一致药业12%
资金6%
目前值得投资的,仍然是小盘的民营企业,上市时间不长的,品牌比较耳熟的股票。一家公司如果还有心思关心自已的品牌,那么它就有点实力,财务上也会比较自律的。新上市的公司有一笔IPO的现钱,也不会受萧条的影响。笔者懒得去研究财务报告,选股看的就是这几样。至于说股市低迷,不妨问问,到底是证监会管得少,所以股市低迷,还是因为证监会管得太多了,所以低迷吗?
前一篇:法式民主和美式民主的墨西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