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地产
个人利益
皮包公司
租值
出口导向
财经
目录: 人权法学和经济学
时间: 2012-11-17 20:28:35
要素替代的“自购=租用”及租值及折旧;
皮包公司和外包行业体现的经济进步;
“低人权”成为“国际公值”而耗散的民族悲剧;
马克思主义与凯恩斯主义“重视生产,重视固定投资”的共同错误;
股份公司的信托价值在估量上大约相当于无形资产,一般大大超过股东权益,后者通过租用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而年度实现,——>次处强调租用!自购和自有资金,只不过相当于一次性趸给足租金,性质仍然是租用,并通过年度的折旧和摊销,在会计上与租用模完全统一。反之如果民营长期合约和违约赔偿是可靠的,社会固定资产也是比较过剩的,将意味着租用是更可靠的,无须一次性趸给足,从而为企业经营腾出更多的流动资金,提高年度股东权益。无形资产的形成和现行价值与固定资产无关,但是股东会计权益与租用有关。
当一家公司的经营向“完全租用”转化时,就会出现所谓的皮包公司,反向就被称为“外包公司”。前者因为完全租用,象美国企业租用日本,台湾和中国的出口加工企业,租用印度的办公机构;日本又向中国租用加工企业等等。东亚国家则在大力投资基本设施,也鼓励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将其视为“经济增长”,把这种微薄收益的租用模式称之为“出口加工,赚美国人的钱”,——>从美元上计是微薄的,甚至是亏损的;但是如果能够(外汇管制+低估人民币),就可以象明朝那样,把国家垄断的出口贸易代价转移给小民。
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国家,显然犯了马克思主义同样的“固定资产增长才是经济增长”“企业固定资产是企业的价值”,经济思想的基础是比中世纪更落后的(人家已经关注会计股东权益)的关注本来可租用的固定资产和投资,(过度投资也削弱股东权益,更削弱分红能力,更遑论信托价值),完全没有意识到企业信托价值才是真正的价值。因此东亚国家,他们自以为的市场经济,几乎就是为美国人免费打工(提供全面租用)的经济,东亚的出口企业几乎都没有无形资产。东亚文化又愚昧地归咎于“企业家缺乏品牌意识”。
生产要素自有相当于自已租自已;“自有=租用”,该概念衍生出“租值/寻租”,本对固定资产而言,按一般产权学观念,(如张五常的介绍),已经泛指从权力回报中索取收益的经济行为(寻租)。本无不可,但要注意的是,这种以租值作为经济要素的表述,并没有区分“产权与长子继承权”,换言之有可能完全不考虑后者存在成本转移。这样就将出现如“低人权优势”,即君主/贵族/寡头的权力寻租当成产权,甚至把国民私权当成国际公值,把经济成本转嫁到贱民奴隶的生存恶化上,却称之为“减小了交易成本”,后果极可怕!
企业的无形资产大约是股东权益的若干倍,企业本身的生产资料甚至流程都可以外协外包(支付租金),从而完善流程要素,企业投资的固定资产过量,只不过是在过剩的租赁市场上,因为荒废而等待贬值的垃圾(米塞斯原理),但是中世纪的落后思维,甚至比中世纪还要落后的东方小农意识,就把固定资产当成“经济的总和”,把企业无形资产当成“无用的泡沫”。工团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以为剥夺企业固定资产就继承了资本主义全部财富,凯恩斯主义则以为“刺激固定投资拉动了经济增长”。两者的价值意识和错误如出一辙。
凯恩斯主义所谓投资推动,除了制造通货膨胀以外,只不过是制造国民经济在相当于会计股东权益(每个国民相当于一个股东)的帐面增加,——>在折旧不变的前提下——>这是不可能成立的,即凯恩斯主义的乘数定理在宏观上是不成立的,因为折旧将随着投资推动造成的过剩而恶化。凯恩斯主义的乘数在市场统计,对乘数模型各因子校正时,似乎是刚性的,这与股票买卖散户化下的价格呈现刚性,道理一模一样。但一旦付诸“宏观”,就如同大股东套现,价格(乘数)刚性马上失效。因此凯恩斯主义是完全错误的经济理论。
《政府能抵御约翰劳的诱惑吗?约翰劳不是一个骗子,也不是一个贪官;英国和法国的善后不同和后果》
《“三大投机”是妖魔化资本主义的反复炒作; 炒作三大投机的是基督教,不是马克思主义》
《企业家对股东信托负责,不能代表股东的利益;企业家有可能出卖股东权益,换取个人利益最大化》
《股东会计权益,企业家,分红……都与投资价值无直接关联;信托(投资价值)与任何利好/利空没有必然的逻辑关联》
《股分公司的价值在于信托价值;房子和收藏品不是信托,不是资产,强制股份公司分红,相当于强制清盘》
《股份公司的价值不在于固定资产,股东会计权益,分红;把信托价值视为“投机,剥削”是对资本主义的全盘否定》
《会计股东权益“资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分红);会计学只能测算股东权益;不能测算股价》
《股价与会计权益(分红)和资本无数学关系,与市场占有率有一定关系;托拉斯定理(现象)》
《企业上市是无形资产的零售; “无形资产价格软性”与“散户化股价刚性”的机理;》
《上市公司股价刚性与散户化的边际均衡;行政干预制造了股价紊乱;银行地产类等信托价值接近于股东权益》
《要素替代的“自购=租用”及租值及折旧;皮包公司和外包行业体现的经济进步;
“低人权”成为“国际公值”而耗散的民族悲剧;
马克思主义与凯恩斯主义“重视生产,重视固定投资”的共同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