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收集雨水
地下水
蓄水池
古文明
高架
引水渠
罗马帝国
城市
排水
掏粪
文化
目录: 自由自治市场经济去特权化
时间: 2010-04-12 20:49:00
西南缺少的不是“水利”,而是“采水供水”设施
罗马的水设施比中国先进两千年!
中国的储备粮够灾民吃三千年
http://cid-36d976e82bb7123d.spaces.live.com/blog/cns!36D976E82BB7123D!1085.entry
在西南转了一圈,既感到所谓的旱灾微不足道,也感到当地的遭灾,很大程度上,是自作自受。其实西南所谓的旱,与地中海沿岸地区相比,那简直就可以说是“涝”。西南并不缺水,而是对水的利用不足,也不科学。我们看到很多地区仍然喜欢打井抽地下水“抗灾”。实际上地下水是很有限的,几十年才能补充完备。如果一个地区靠抽地下水抗旱,等于说这个地区即将被抛弃。
以西方的雨水和地型,依山势挖设雨水收集渠,即经济效果又好,对环境几乎没有破坏。了解地中海古文明建设的人,如果不了解地中海地区的“搜集雨水、城市供水、排水”的工程体系,就不能说了解过地中海古文明的文化。可怜我们的文人墨客跑到地中海访问,只会关心什么人文艺术之类没用的玩意。象地中海城市的供排水,才是人类文明的精华。
地中海地区最早的完善的城市供排水,可考证的最早遗址,是BC13世纪的赫梯。到罗马帝国的时期登峰造极。如果有那个希腊罗马城市没有供排水系统的,那个城市一定是已经完蛋的。而一直到1900年,中国首都北京的供水,不是掘井,就是从八达岭一带,送大车给皇家贵族送的桶装水,倒也算得上是一种传统产业。由于没有供排水,中国对于人类排泄物,则发展出了与农业供肥相配合的“掏粪业”。既减少了水资源的污染,也供给了农业精耕作必不可少的粪肥。
这类收集雨水的体系,需要找一个足够大的山,沿山脚挖一条沟。越是干旱的地区,所需要的山越要大,以便收集足够多的水。所以对于北非或者叙利亚这样的缺水地区,架空引水渠的工程就很壮观了。长达几十公里的引水渠,在北非也是比比皆是。而幸运的是,在中国西南,缺的是平地多的是山,收集雨水的水地,就算比不上土耳其,也至少比北非多得多;同时降雨量则是土耳其所不能比。
收集雨水地位置必须是最近的山地,另一个原因是要提供一个供水的下降势能。古罗马没有抽水机,也不能造今天的水塔。但是却能提供超过毛主席的中国绝大部分城市的自来水,靠的就是山地提供的下降势能。收集的雨水集中到一个蓄水池,从蓄水池经过宏伟的架空引水渠流向城市,再通过陶制管道分散以公共澡堂和富裕人家的家庭用水。
由于古代的管道成本比较贵,因此家庭用水只有贵族富人才用得起。一般性的市民,只能集中到公共厕所和公共澡堂。这样就构成了罗马城市生活里的一大特色。在澡堂和厕所,是谈天论地讲民主的舆论场所。污水又被收集冲洗进公共厕所,保持着城市的清洁,最后排入城外的污水坑。固体污染物渐渐沉淀,较清洁的表面水流入江河,冲入大海。当一个污水坑满了以后,就挖另一个污水坑,而把前一个填埋。这就是古代罗马社会采水用水排水和环保的流程。
不妨对比一下,较之新中国,罗马的用水处理体系,是不是太现代化了一点?那是两千年前!罗马所在的地中海地区,比中国西南亚热带雨林地区,更为缺水得多。蓄水池中般有一条水位旱标。当水位在安全线上时,可以自由用水,到较危险的时侯,就定时供水,更危险的时侯,就要配给用水了。这样就避免了干旱到来的时侯,整个城市变成了缺水的死城。就算偶而百年不遇的大早,真是干了底了,象中国今天,无非是农业大穷省的一年的收成不见了米,中国的储备粮够灾民吃三千年!送点农夫山泉去就是了,也犯不着抽地下水,有一年没有一年,过几年全省抛荒。
灾在那里?
简单地计算一下云南贵族一带的降水量,供应10000人的小城镇生活用水,需要挖一条5公里长,深宽1.5米的小沟。按地带大概需要造一条1-3公里长的架空引水渠。总投资大约几千万左右,全云南普及的成本,大概也就一百来亿。平均下来的成本,比挖地下水要少得多,更是环保得多。比所谓损失200亿,还要少得多,而且是一劳永逸。但是在云南,只有极少数地方有这样的设施,倒是挖井抗旱的多得很,不知何解。不知是不是和土地不是私有的,地区不是自治的,公值悲剧,崽卖爷田心不疼,倒霉了不敢怨无私主子,就只能怨不相干的私人了。
前一篇:不要误以为频繁进出可以赚更多的钱
后一篇:古埃及的科举和官僚主义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