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翻墙 | 三退 | 诉江 | 中共卖国 | 贪腐淫乱 | 窜改历史 | 党魁画皮 | 中共间谍 | 破坏传统 | 恶贯满盈 | 人权 | 迫害 | 期刊 | 伪火 社论 | 问答 | 剖析 | 两岸比对 | 各国褒奖 | 民众声援 | 难忘记忆 | 海外弘传 | 万人上访 | 平台首页 | 支持 | 真相 | 圣缘 | 神韵 | |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1月24日讯】1月24日是黄历腊月二十五,民间有“推磨做豆腐”的习俗。“豆腐”谐音是“都富”、“兜福”,这一天意味着人们祈祷新年要“富贵、平安”的心愿,大家都幸福的意思。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腊月是黄历年的最后一个月,也是人们为新年做准备的重要时期。从腊月二十三的小年开始,到除夕之夜,都有着不同的习俗和讲究。 腊月二十五是中国过年传统节日之一,在古代民间就盛行过年“磨豆腐”的习俗,家家户户都会忙着推磨做豆腐。这寓意着“都福”“兜福”“头富”“头福”,祈祷来年都是福。 相传豆腐是公元前164年,由西汉淮南王刘安所发明。南宋朱熹在其《豆腐》诗中写到:“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术,安坐获泉布。” 腊月二十五,人们便开始忙碌起来,将浸泡过的黄豆用石磨磨碎,经过揉沫过箩去渣,煮沸点浆成块,制成豆腐。制作好的豆腐切成小块,放入加盐的清水里保存,供黄历新年期间食用。 豆腐的营养价值可以与各种肉类媲美,却很廉价,所以古时以吃豆腐或豆腐渣,以表示勤俭与节省。 除了推磨做豆腐外,腊月二十五这一天还有1接1做1赶1煮的民间习俗。 在腊月二十三灶神上天之后,玉皇大帝听取灶王上天汇报后,还会在腊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来察看世间的人们各种善恶,并以此决定来年人们的相关祸福。因此,家家户户都会在腊月二十五日举行祭祀活动,以祈求玉皇大帝的庇佑和降福,俗称“接玉皇”。(先前报导:过小年别忘吃2样、做3事、忌2事 接福添好运) 人们都会在这一天里起居、言语等诸事一切小心谨慎,把好的言行展示给玉皇大帝,祈求来年降福。这也体现了人们对神灵的敬畏之心。 在一些南方地区,腊月二十五也是做年糕的日子。年糕,谐音“年高”,象征着“年年高升”。 腊月二十五临近过年,这一天,人们会开始忙碌地准备年货,赶年集成了这一时期的重头戏。 在一些地区,腊月二十五还有煮酒的习俗。人们会用自家酿的酒,加入红枣、桂圆、枸杞等食材,煮成热酒,寓意着新的一年生活红红火火、甜甜蜜蜜。 此外还有照田蚕、千灯节、赶乱岁等活动,都是为了讨个“好彩头”。 江南一带的人们,在这一天里会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叫做“烧田蚕”、“照田蚕”、“烧田财”,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也有些地方,会把这一活动移到年三十才举行。 腊月二十五也是蒙古族、达斡尔族的千灯节。在这一天,人们会制作“明干卓拉”(即千盏灯),以祈求吉祥和幸福,认为点得越多越吉利。 (责任编辑:李恩真) 相关新闻: 下载翻墙软件浏览原文:腊月二十五磨豆腐 还要1接1做1赶1煮“兜福” 手机上长按并复制下面二维码分享本文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