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翻墙 | 三退 | 诉江 | 中共卖国 | 贪腐淫乱 | 窜改历史 | 党魁画皮 | 中共间谍 | 破坏传统 | 恶贯满盈 | 人权 | 迫害 | 期刊 | 伪火 社论 | 问答 | 剖析 | 两岸比对 | 各国褒奖 | 民众声援 | 难忘记忆 | 海外弘传 | 万人上访 | 平台首页 | 支持 | 真相 | 圣缘 | 神韵 | |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1月17日讯】美国政府的TikTok禁令即将生效,大量美国TikTok用户涌入中国小红书RedNote )平台,与中国网友互动。美媒揭示,小红书不仅威胁个人,也威胁社会,它通过审查用户来塑造顺从、扼杀异议。 1月14日,美国人工智能和创新的技术专家杰森·艾伦·斯奈德 (Jason Alan Snyder)在《福布斯》(Forbes)发文指出,小红书不仅仅是一款应用,它是一个受到严格控制的平台,它输出审查制度,重塑青年文化,并悄悄破坏民主理想。 文章分析了小红书和 TikTok 的相似之处,它们都是用“伪装的自由”吸引人。 文章指出,TikTok 至少还有表面的自由,但是小红书完全不同,它的隐私政策和社区准遵守中共严格的监管和审查要求,每篇帖子、每一条点赞和每一条评论都存在于一个精心设计的系统中,这个系统的目地是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对于西方人,尤其是年轻人来说,这种情况最初是看不见的,久而久之,小红书的内容审核就会制造一种压制异议、自我审查盛行的环境。 文章引用了之前“中国数字时代”披露的小红书审查规则,包括任何涉及政治敏感问题的帖子,如批评中共网络安全法或迫害新疆人权,都被标记或删除。该平台积极审查可能被视为有争议或不稳定的讨论,以迎合中共当局的监管。 另外,文章还明确指出,小红书平台收集个人信息,包括位置数据、浏览习惯和内容互动,还跟踪设备信息,如 IP 地址和设备标识符,以“增强用户体验”。小红书可以与“第三方服务提供商”或“相关政府部门”共享这些数据,这带来了严重的隐私泄漏风险。 文章认为,小红书的算法不仅能推荐内容,还能塑造人们的看法。通过事先的过滤、中共当局允许的叙述,使顺从成为常态,并阻止合理的质疑。 实际上,这是用访问权换取自主权(无论是通过大量数据收集还是内容审核),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产生自由的幻觉,感觉自己掌控一切,但其实在严格界定的界限内行动。 文章说,“没有透明度的同意不是自由;它是一种单方面的协议,赋予平台控制权,披着选择的假象。” 文章表示,小红书不仅威胁到个人,也威胁社会。该平台在通过输出内容控制和监控模式,挑战了民主所依赖的开放思想交流。 文章说,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因为该平台设计的审查规则,完全与中共当局的要求一致。 对年轻人来说,由于他们的大脑仍在发育,尤其是在冲动控制和批判性思维等方面,小红书以外科手术般的精准度利用这一心理弱点,以隐秘的方式塑造年轻人的行为、情绪和观念。 结果是这一代人被算法塑造,这些算法旨在奖励顺从、压制异议,并将监控嵌入他们的日常生活中,而所有这些都是以联系和灵感为幌子。这就像让正在发育的人类额叶与一个为操纵而优化的人工智能对抗——这是一个极不平衡的等式,影响深远。 更进一步,随着小红书的流传,它将成为权威影响的门户,微妙而深刻地重塑了其边界之外的文化和政治格局,小红书的目地是让全球用户习惯于审查制度。 文章最后呼吁,政府、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要对此采取深思熟虑、果断的措施,以保护人民和民主原则,尤其是各国政府必须发挥带头作用,加强透明度,建立全球数字隐私和数据主权标准。 文章还呼吁,个人要对所使用的平台提出尖锐的问题:“它们的主人是谁?他们用我们的数据做什么?最重要的是,他们真正服务的是谁的利益?” (记者李郦编译报导/责任编辑:云涛) 相关新闻: 下载翻墙软件浏览原文:美媒:与TikTok相比 小红书对民主威胁更大 手机上长按并复制下面二维码分享本文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