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翻墙 | 三退 | 诉江 | 中共卖国 | 贪腐淫乱 | 窜改历史 | 党魁画皮 | 中共间谍 | 破坏传统 | 恶贯满盈 | 人权 | 迫害 | 期刊 | 伪火 社论 | 问答 | 剖析 | 两岸比对 | 各国褒奖 | 民众声援 | 难忘记忆 | 海外弘传 | 万人上访 | 平台首页 | 支持 | 真相 | 圣缘 | 神韵 | |
【大纪元2024年07月18日讯】(大纪元记者马尚恩洛杉矶报导)暑期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很多心血管疾病患者或高危人群对此也非常关注,但他们常常在日常起居中忽略一些关键因素,让健康处于风险之中。 洛县兴宏中医诊所、擅长心脏疾病防治的中医师郑振龙发现,很多前来就诊的患者出现心血管疾病的原因是休息不好,而休息不好又是因为过度使用手机。患者们往往在劳累一天后、深夜睡觉前,还在手机上玩游戏、发推或上油管看节目,让身体处于精疲力竭的状态,还误以为这是放松身心。 “有的患者玩到午夜甚至1点才睡觉,造成他睡不好觉。”郑医师说,因为他们即使停下来,大脑还会在一段时间内处于类似玩手机时的兴奋状态,即使进入睡眠,也只能进入浅睡眠状态,各器官还处于类似工作的状态,这对人体的伤害很严重。 传统中医认为,深夜子时,是人体阳气生发之时。此时胆经当令,人在子时入眠,胆经才能完成代谢。中医界有“子时睡得熟,黑眼圈不露”之说,即午夜前睡得好,第二天才会头脑清晰、气色好。民间也有“宁舍一顿饭,不舍子时眠”的说法。 郑医师说,玩手机让很多人改变了生活习惯,违背了人体生物钟.。“正常情况下,人们到了晚上10点或10点半就会打瞌睡,这时候人到了精力的最低点了,生理上要求你去休息。”他说,“熬过这个时间继续看手机或者去洗澡,就可能睡不着觉了。” 郑医师指出,COVID疫情过后,人们对健康应该有新的认识。因为现在绝大多数人身体内携带着病毒,每个人体内病毒含量不同,身体好、气血足的人可以通过新陈代谢排出病毒。要能够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养足精神,增强人体的代谢功能。 “如果每天把自己熬得精疲力尽,代谢功能肯定下降,那个病毒可能就会起作用。你虚弱的时候,它就强了;你强大的时候,才会把它压下去。”郑医师说,疫情后,大家必须得规范自己的生活,也就是养足精神、增强自己的抵抗力。 郑医师提醒,调整好情绪、避免生气,也是夏季调养精神、预防心血管疾病发作的关键。 《欧洲心脏杂志》(European Heart Journal)一项研究揭示,愤怒会大幅增加与心脏有关的疾病风险。研究人员发现,在愤怒爆发后的两小时内,缺血性脑中风风险会上升3.62倍;中度愤怒时,心律不齐的风险发生率高出3.2倍;而强烈愤怒时,心律不齐风险高出16.7倍。 郑医师解释说:“生气时,心脏处于强烈收缩的状态,就是‘揪心’、无法放松,老处于紧张状态,这就会造成心脏的输血量不足。”中国人爱说的一句话是“越活心眼儿越小”,老生气的人,心肌越会处于“揪心”状态,如果某一天遇到极端愤怒的事,就可能引发心肌梗塞、心源性猝死,也就是中国人所谓“气死了”。 郑医师提醒,长期生气,会造成胃部和心脏两个器官出现痉挛状态。有人生气后吃不下去饭,为什么呢?因为胃部也在“揪”着。长期生闷气还会伤肝,而肝脏分泌胆汁,胆汁又会影响消化系统,因此,长期生闷气、郁郁寡欢的人,看起来都会形容消瘦。 为避免或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郑医师提醒,每天按时休息,不要长期熬夜,造成气血不足;同时,保持平和的心态及健康的人际关系,避免陷入不良情绪。 最后,他还提醒,均衡饮食也很重要,主食、副食、杂食要合理搭配,不能为了减重而不吃主食。因为主食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B1、B3、B6等B族维生素,对心脏健康都非常有益。◇ 责任编辑:嘉莲 相关新闻: 编辑推荐: 本文转自大纪元(国内需用翻墙软件才能访问) 下载翻墙软件浏览原文:中医师谈暑期心血管保健:养护精神是关键 手机上长按并复制下面二维码分享本文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