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翻墙 | 三退 | 诉江 | 中共卖国 | 贪腐淫乱 | 窜改历史 | 党魁画皮 | 中共间谍 | 破坏传统 | 恶贯满盈 | 人权 | 迫害 | 期刊 | 伪火 社论 | 问答 | 剖析 | 两岸比对 | 各国褒奖 | 民众声援 | 难忘记忆 | 海外弘传 | 万人上访 | 平台首页 | 支持 | 真相 | 圣缘 | 神韵 | |
【大纪元2024年12月08日讯】(大纪元记者廖俪芬台湾屏东报导)屏东县玛家乡的排湾部落原位于大武山西北麓,海拔810公尺的高山地区。这里是排湾族重要的聚落,但由于交通不便、教育与医疗资源匮乏,族人在民国62年(1973年)被迫迁村,移居到现今县道185线旁的新排湾村。 迁村的决定对部落族人而言是一场重大的挑战。头目高冠芬提到:“当年老人家只能徒步搬运所有物资,背着学校、派出所、卫生所等设施,一步一步走向新家园。”这段艰辛的历程,至今仍深刻烙印在排湾族人的集体记忆中。 2024年适逢排湾部落迁村五十周年,排湾部落发展协会总干事潘雅莉策划了一系列纪念活动,以纪念过去、凝聚族人。“身为一位母亲,我时常思考,能为孩子留下什么样的文化养分。”潘雅莉认为,这次活动不仅是对迁村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排湾族文化的深层探索。 “我不希望活动只是一场热闹的庆典,而是一次逐步堆叠文化自信的过程。”她希望通过影展、歌舞学习和徒步回到旧部落等活动,让不同世代的族人,尤其是年轻人,重新连结自己的文化根源。 活动的开场是一场感人的影展,透过搜集部落老照片,重现了旧部落的日常生活。这些照片大多来自中研院学者石磊,过去在旧排湾部落的蹲点研究。“有些族人在影展中看到自己年轻时的模样,那是一种穿越时空的重逢。”潘雅莉回忆道。 她分享了一个故事:一位耆老在照片中看到自己年轻时的模样,从不认得,到确认那是她时,满眼感动。“她从照片中的少女,到如今成为八十多岁的老人,这让她重新审视自己的一生,也让我们所有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与文化记忆的珍贵。” 影展成为族人重新认识自己的平台,很多人透过照片找到了曾经的亲人、长辈,勾起许多回忆与共鸣。“透过影展,我们让族人明白,文化不只是历史,更是活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青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一环,但现代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熟悉度逐渐降低。“很多青年对自己的文化歌舞非常陌生,他们的族语歌多数是在教会或外界学到的,与部落自身的古谣不相符。”潘雅莉希望藉由排湾青年会,让年轻人重新接触部落的传统歌舞。 活动中,学习了五到六首部落古谣,并勇敢地站上舞台演出。“起初他们非常害羞,但透过一次次练习,他们渐渐找回自信。”这些努力最终带领他们在屏东县原住民运动会乐舞比赛中夺得第一名,成为部落的骄傲。 “青年之夜让年轻人对自己的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他们不再被动,而是开始主动参与部落的文化活动,这是我们最想看到的成果。”潘雅莉说。 排湾青年会:“ari! vaiki a sema umaq!不理,走就对了!”50年前,排湾族人正是以徒步方式完成迁村的漫长旅程。为了让年轻一代体会祖先的辛苦,活动最后一站是徒步走回旧部落。 潘雅莉提到:“我们希望透过这次活动,让族人了解离开家园的艰辛,以及建设新生活的不易。”她认为,旧部落不仅是族人的起点,更是文化的母体。“回到旧部落,就像回到我们文化的根。” 当天,年轻人沿着祖先迁村的步伐,亲身感受50年前族人为了生存与未来所付出的努力。这次徒步之旅不仅是身体的挑战,更是心灵的洗礼。 过去,由于文化差异,排湾村所属的三个部落之间,曾有摩擦与不和。但此次活动成为重新凝聚的契机。“五十年来,我们经历了许多文化冲突,但这次活动让大家放下成见,开始重新审视彼此的关系。”潘雅莉表示。 她希望,透过五十周年纪念,三个部落能再次团结,共同为部落未来努力。“我们的族群间或许有差异,但我们都有一样的文化根基,这是值得珍视的。” 迁村五十年来,排湾部落的族人不仅适应了新的生活环境,也努力保存与发扬传统文化。“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但文化的根基不容遗忘。”潘雅莉说。她希望通过每一场活动,让族人逐渐堆叠对文化的认识与自信。 这次活动不仅让族人重新连结自己的文化,也让年轻一代开始正视文化的重要性。“文化不只是过去的遗产,而是我们未来的根基。” 排湾部落迁村五十周年的纪念活动,从影展到歌舞学习,再到徒步旧部落,成为一场凝聚族人心灵与文化自信的旅程。“这不仅是一次庆典,更是我们文化的延续。”潘雅莉说。 头目高冠芬总结道:“希望我们每一位族人,都能以文化为骄傲,以历史为力量,继续走向未来。”这场五十周年的纪念,象征着排湾部落不屈的精神与文化的永续传承。 责任编辑:玉珍 相关新闻:下载翻墙软件浏览原文:排湾部落迁村五十周年 跨越时代的文化传承 手机上长按并复制下面二维码分享本文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