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翻墙 | 三退 | 诉江 | 中共卖国 | 贪腐淫乱 | 窜改历史 | 党魁画皮 | 中共间谍 | 破坏传统 | 恶贯满盈 | 人权 | 迫害 | 期刊 | 伪火 社论 | 问答 | 剖析 | 两岸比对 | 各国褒奖 | 民众声援 | 难忘记忆 | 海外弘传 | 万人上访 | 平台首页 | 支持 | 真相 | 圣缘 | 神韵 | |
?生命的交会,看似“偶然”,却似乎又有着难以解释的“必然”。 孙坚长年征战中原,后来又被袁术指派奔波江淮一带,于是,孙坚十四岁的长子孙策带着母亲及弟妹们,由江南富春搬迁到江北的寿春,在地理位置上,更方便连系父亲。 舒城少年名士周瑜听人说起,邻近的寿春来了一位少年英豪[1],不仅事母至孝,同时深获当地豪杰推崇,不禁心生仰慕。 名门贵公子 周瑜,字公瑾,出身卢江舒城的官宦名门,叔伯祖父和曾祖父都曾位列汉朝三公,家风忠贞正直,博学典雅,而且历代为国举才,不遗余力。可以说,周氏一门都是名人显贵,人才辈出。 周家的没落,在董卓之乱之时。当时,洛阳大乱,周瑜的堂兄弟周晖赶到京城,想迎接时任大司农的父亲周忠回乡,不料引起董卓的反感,派兵将周晖杀害了。悲痛中,周忠忍气吞声,一路护随献帝到西安,多年后才跟随献帝东归洛阳。 不过,周家在江淮一代,依然势力雄厚,向来结交宾客众多,出入之间,跟随的马车有百辆之多[1]。 周瑜的出场,华丽闪亮。“瑜”是美玉的意思,年少的周瑜,人如其名,长得高大英俊,风度翩翩,人称“美周郎”。此外,周瑜性情恢宏大度,更加文韬武略兼具,不仅饱读诗书,且自小精通音律,才华洋溢,出落得人中龙凤,风采奕奕。 周瑜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极高,史书中特意记载一个有趣的场景。周瑜在参加宴会时,酒过三巡,也就是与同桌的每个宾客都敬酒三轮了,酒酣耳热,略有醉意了,听到宴席上演奏乐曲者弹错了音,还不自觉回头望一下,故而当时民间歌谣传唱说“曲有误,周郎顾”,意思是如果演奏者弹错了音,也瞒不过略有醉意的美周郎,他还会回望一眼,“咦!怎么弹错了呢!”。 总角之交 生死与共 那年,少年周瑜特意前往寿春造访孙策。两位少年英雄一见如故,原来,周瑜与孙策同年,周瑜生日只比孙策小一个月,第一次见面,两人就相谈融洽,意气相投,结下奇妙的缘分。 不久,战乱逐渐南移,周瑜劝孙策带着母亲移居舒城,周瑜慷慨让出家中的大宅院给孙策及其母亲居住。在周家大宅的厅堂之上,周瑜正式拜孙太夫人为义母,周瑜与孙策定下兄弟情谊,誓言祸福与共,成为义同断金的生死之交[2]。 孙策也因为周瑜的缘故,结交了许多当地的士大夫,一时之间,江淮地区的人都慕名前来结交,汇聚了丰沛人气。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孙坚奉命前往攻打南方荆州的刘表,却因轻骑行走山林小路,被刘表大将黄祖的伏兵射死。孙策失去了父亲,年方十七岁。 丧父之痛,使原本就少年早熟的孙策,一夕成长。孙策悲伤的告别了挚友周瑜,带着父亲的尸骨回到南方埋葬。他决心继承父亲平生的志向,立志闯一番功业,并为父亲报仇雪耻。 他打算前去找舅舅吴景,并投靠父亲的老长官袁术。孙策的舅舅吴景也是袁术部属,时任丹杨太守。临行之前,孙策拜访了正在服母丧的张纮[3]。 张纮是谁呢?张纮是南方扬州广陵人,年少时就进入太学,游学京都,师从当时各大国学名师,才学精深,但是他始终不愿到朝廷任职,而是避难回到南方。孙策对于张纮十分尊重,经常向他请益。 孙策对张纮说起自己的志向:“方今汉室中落,天下扰攘,各方英雄俊杰各为私利,都未能扶持朝廷度过危难。先君与袁氏曾经共同击破董卓,不幸功业未成,最终为黄祖所害。 “我虽然年幼不懂事,但心中仍有小小的志向,我想先到扬州向袁术求得先君的余兵,到丹杨协助舅舅,收合流散的兵力后,向东据有吴会地区,为父亲报仇雪耻,并成为朝廷的外援。您觉得如何呢?” 起初,张纮推说自己见识浅陋,又服丧在身,难以帮忙,但孙策仍诚恳请求:“您高名远播,远近皆知,因为素来仰慕您如高山般的才德,今日来特来请教您,您为何不直言呢?如果将来我微小的志向能实现,能报得杀父深仇,这将是您的功劳,这也是我衷心的期盼!”说着,孙策泪流不止。 孙策的孝心与诚意,深深打动了张纮。于是,张纮说:“您的计划甚好。您此番到了丹杨,若能收整南方的兵力,取得荆州、扬州,自然能一报血海深仇。据有了长江沿岸,必能一展威德,匡辅汉室,建立等同春秋时代齐桓公、晋文公的功业。如果功成事立,我自当偕同有志一同的好友,一起到南方相助。”孙策闻言大喜:“那我们就一言为定。”说着并将母亲与幼弟委托张纮照顾。 孙策投袁术 孙策到了袁术的帐下,舅舅吴景已经被派往历阳平乱。虽然初来乍到,孙策很快展现出色的才能,让袁术大为赞赏,并感叹说:“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 然而袁术器量狭小,两度应允给予孙策重任,都未能实践诺言,然而孙策并不灰心,而是极力劝说袁术,让他去协助身在历阳的舅舅,帮助攻克连年占据扬州的刘繇,这回,袁术终于同意了,并归还孙坚早先的旧部军队千余人,让他成行。 兴平二年(公元195年),二十岁的孙策带着一千余兵士,马骑数十匹,以及数百个追随者出发。孙策沿途招募兵马,到了历阳,他已经拥有五六千人的人马。 然而,历阳多年以来战局复杂,几番思考,孙策想到了亲如兄弟的周瑜。 周瑜的叔父周尚是当时的丹杨太守,丹杨就在邻近,正巧周瑜此时正丹杨探望叔父。于是,孙策写了一封信给周瑜请求支援。周瑜收到信,立即率领五百人,船上载满粮食兵器,连夜赶往历阳相助。 孙策看到周瑜来到,非常感动,几年未见,他含泪拉着周瑜的手说:“您来了,一切就没问题了!”[4] 孙策与周瑜并肩作战,默契十足,两人联手,所向披靡,以迅雷般的速度,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大败刘繇、笮融、薛礼等势力强大的军阀,神速奠下江东胜利的初声。 两人征战江东,治军严谨,大军从不掳掠侵犯百姓。同时,孙策宣告:“只要是来投降的人,绝不会加以讯问。一人从军,可免全家繇役,不愿意入伍的,也不勉强。”告示一出,四面八方涌来志愿加入军旅的人,才十天就招募到两万余人,一千多匹马,声势大振,威震江东。 周瑜的叔叔周尚是袁术部属,周瑜滞留江东佐助孙策,毕竟不好对袁术交代,于是,孙策对周瑜说道:“我以这些士兵继续攻取吴郡已足够,您先回去镇守丹杨吧!”周瑜遂回师丹杨。没想到,不久袁术派自己的弟弟袁胤代替周尚为丹杨太守,周瑜与叔父便回到寿春。 次年,也就是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情势起了很大的变化,北方曹操迎来汉献帝,而南方的孙策也顺利攻下会稽,自领太守,成为迅速崛起于东南方的新兴势力。 孙策家族的快速茁壮,母亲孙太夫人是背后的重要支柱。孙太夫人深明礼义,虽然夫君孙坚长年在外征战,及至战死沙场,但她始终克尽母职,教子有方,是一个很有智慧的妇女。孙家兄弟事母至孝,对母亲的教诲都深刻铭记,不敢违逆。 孙策攻打乌程县,当时邹他、钱铜及王晟各自聚集了约万人的人马,孙策一一将他们攻破并擒拿下狱,孙太夫人听说了这件事,却跟孙策说:“王晟跟你父亲是朋友,当年还在厅堂之上介绍我给他认识,现在他的同党都已经死了,剩他一个老先生,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孙策听了,也就释放了王晟。 一次,孙策的幕僚魏腾违背孙策的想法而遭到责备,孙策动念想要杀了他。群臣忧虑惊恐,但想不到办法救魏腾。孙太夫人知道后,遂倚在一口大井边,对孙策说:“你刚征讨江南不久,应当礼贤下士,多包容他人的过失,表扬他们的功劳。于公而论,魏腾并没有错,如果你杀了他,日后众人都会反叛。与其将来眼见你落得众叛亲离,我不如现在就先投井自尽!”孙策大惊,赶紧放了魏腾[5]。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袁术在寿春称帝,孙策遂写了一封信斥责袁术窃国,并与之决绝,正式脱离了袁术的兵团。(待续) [1] 后汉书 卷四十五?列传第三十五 [1] 美姿颜,好笑语,性阔达听受,善于用人,是以士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致死。 [2] 江表传曰:坚为朱儁所表,为佐军,留家着寿春。策年十余岁,已交结知名,声誉发闻。有周瑜者,与策同年,亦英达夙成,闻策声闻,自舒来造焉。便推结分好,义同断金,劝策徙居舒,策从之。 [3] 三国志孙策传引吴历曰:初策在江都时,张纮有母丧。策数诣纮,咨以世务,曰:“方今汉祚中微,天下扰攘,英雄儁杰各拥众营私,未有能扶危济乱者也。先君与袁氏共破董卓,功业未遂,卒为黄祖所害。策虽暗稚,窃有微志,欲从袁扬州求先君余兵,就舅氏于丹杨,收合流散,东据吴会,报仇雪耻,为朝廷外藩。君以为何如?”纮荅曰:“既素空劣,方居衰绖之中,无以奉赞盛略。”策曰:“君高名播越,远近怀归。今日事计,决之于君,何得不纡虑启告,副其高山之望?若微志得展,血仇得报,此乃君之勋力,策心所望也。”因涕泣横流,颜色不变。纮见策忠壮内发,辞令慷慨,感其志言,乃荅曰:“昔周道陵迟,齐、晋并兴;王室已宁,诸侯贡职。今君绍先侯之轨,有骁武之名,若投丹杨,收兵吴会,则荆、扬可一,仇敌可报。据长江,奋威德,诛除群秽,匡辅汉室,功业侔于桓、文,岂徒外藩而已哉?方今世乱多难,若功成事立,当与同好俱南济也。”策曰:“一与君同符合契,同有永固之分,今便行矣,以老母弱弟委付于君,策无复回顾之忧。” [4] 太平御览:张勃《吴录》曰:长沙桓王在历阳,遣书呼周瑜。瑜将兵五百人,船粮器杖,星夜驰赴。王大喜,执瑜手曰:“卿至,谐矣。” [5] 三国志吴书妃嫔传:会稽典录曰:策功曹魏腾,以迕意见谴,将杀之,士大夫忧恐,计无所出。夫人乃倚大井而谓策曰:“汝新造江南,其事未集,方当优贤礼士,舍过录功。魏功曹在公尽规,汝今日杀之,则明日人皆叛汝。吾不忍见祸之及,当先投此井中耳。”策大惊,遽释腾。夫人智略权谲,类皆如此。 文章转载自干净世界【悠悠千古事】频道:https://www.ganjingworld.com/zh-TW/channel/1g2kugphn3g4oCdixIFpH5YAj1kq0c 看更多【三国英雄——周瑜】系列@责任编辑:王愉悦# 相关新闻:编辑推荐: 本文转自大纪元(国内需用翻墙软件才能访问) 下载翻墙软件浏览原文:三国英雄─周瑜 (2):总角之交 生死与共 手机上长按并复制下面二维码分享本文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