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翻墙 | 三退 | 诉江 | 中共卖国 | 贪腐淫乱 | 窜改历史 | 党魁画皮 | 中共间谍 | 破坏传统 | 恶贯满盈 | 人权 | 迫害 | 期刊 | 伪火 社论 | 问答 | 剖析 | 两岸比对 | 各国褒奖 | 民众声援 | 难忘记忆 | 海外弘传 | 万人上访 | 平台首页 | 支持 | 真相 | 圣缘 | 神韵 | |
【大纪元2023年07月04日讯】(大纪元记者张婷综合报导)曾因“基因编辑婴儿”引爆全球舆论的中国科学家贺建奎,近日又提出了一项对人类胚胎进行基因编辑的新提案。新研究旨在解决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又称老年痴呆症)问题。有专家批整个事件太“疯狂”,另有专家质疑贺建奎是否从上一次基因编辑风波中吸取了教训。 贺建奎在2018年底因“基因编辑婴儿”事件遭到全球谴责。他因此于2019年在中国被判处三年徒刑。他于2022年重新出现在公众视线中,并在社交媒体上宣布将在北京开设一个研究实验室。这一宣布令全球科学界震惊。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说,从那时起,贺建奎的推特账户上发布的研究信息主要集中在开发针对罕见疾病基因疗法的拟定计划上。 上周四(6月29日),他在推特上发布了一项有关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的新提案,并宣称这一研究是为了应对阿尔茨海默症。这一提案再次引发争议。 专家们说,这项提案使人想起他先前的基因编辑工作。 贺建奎还在上周四的推文中附上了一页文件。文件说,这项研究会先对小鼠的胚胎进行基因编辑,然后对人类受精卵细胞或受精卵进行基因编辑,以测试突变是否“能够预防阿尔茨海默症”。 CNN说,与几年前的研究不同的是,这项潜在的实验涉及一种通常被认为不适合植入女性体内的异常受精卵细胞。 贺建奎说,此次实验不会为了怀孕而植入人类胚胎,且实验开始前将取得“政府许可和伦理审批”。 目前还不清楚贺建奎的这一研究是否会在中国获得批准。外部专家表示,目前的提议从科学角度来看并不合理。这一新提案再次引起了科学家和医学伦理专家的担忧和困惑。 据CNN报导,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研究分子和生化遗传学的副教授彼得?德罗格(Peter Dr?ge)说:“坦率地说,整件事太疯狂了。” 他说,除了伦理考虑之外,对胚胎进行基因编辑来解决一种影响老年人的且没有明确成因的复杂疾病,是“非常值得怀疑的”。 “他基本上是想对人类进行基因改造,使他们就不会患上阿尔茨海默症。”德罗格说,“我真的很惊讶他再次要做这类实验。” 英国肯特大学全球科学与认知正义中心主任张悦悦说,该提案似乎“更像是一种宣传噱头,而不是一个经过证实的研究议程”。 “我们确实需要对这些公开说法保持警惕,因为它可能会误导患者及其家人,不仅损害中国科学的声誉,而且损害全球在这一领域研究工作的声誉。”她说。 在回答CNN的问题时,贺建奎表示,他“现在正在收集科学家和生物伦理学家的反馈”,还没有研究的时间表。他还说,会对这个提案进行修改。在获得中共政府许可以及由美国和欧洲生物伦理学家组成的国际伦理委员会批准之前,不会进行任何实验。 专家表示,对人类胚胎(无论是可存活的还是不可存活的胚胎)进行基因操作通常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严格控制,一些国家禁止所有此类研究。 至于贺建奎研究的未来,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Dalhousie University)的生物伦理学家弗朗索瓦丝?贝利斯(Fran?oise Baylis)说,应该考虑许多问题,包括贺建奎是否具备必要的科学专业知识来测试假设,以及他是否会遵守涉及人类的研究规则。 “人们有可能从他们的错误中学习并改变他们的行为……但是,许多人担心贺建奎可能没有从他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贝利斯说。 贺建奎曾在2018年11月宣布全球首例基因编辑婴儿(露露和娜娜)出生。贺建奎当时介绍,他们采用了CRISPR技术来编辑胚胎内的CCR5基因,使婴儿将来可能具有天然抵抗艾滋病的能力。 中共喉舌对这一研究第一时间加以盛赞,《人民日报》吹捧这是基因编辑领域的“历史性突破”。而贺建奎本人早已是中共中央电视台(CCTV)的明星。2017年9月23日,CCTV为“喜迎中共十九大”制作的一个特别节目中,将贺建奎称为“世界基因界的新牛人”。 但是,令中共和贺建奎感到意外的是,当基因编辑婴儿试验对外公布后,迎来的不是赞美之词,而是来自全球的谴责。批评指,从伦理上讲这是在“定制人类”;从技术上讲,多年后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可能会浮出表面。 国际科学家和伦理学家们说,贺建奎的行为不道德且危险,可能会影响几代人的DNA。在国际舆论谴责下,《人民日报》紧急删稿,CCTV也将2017年9月的节目从网站上拿掉。 基因编辑操作过程中很可能出现“脱靶效应”,误伤其它基因,造成基因突变、基因缺失、染色体异位等后果。中国科学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椰林当时对BBC表示,基因编辑CRISPR技术脱靶效应很明显,“除了目标基因外,还很可能导致其它基因损伤。这种副作用在动物身上经常发生,概率非常高,并不是一个罕见的事情。” 使用CRISPR来修改胚胎基因比修改绝症患者的基因更具争议性,因为胚胎的任何变化都可能遗传给后代,这意味着,哪怕是一小点改动都可能会带来深远影响。 美国科学家警告说,多年后意想不到的后果可能会浮出表面,并强调需要对患者进行长期跟进。 责任编辑:林妍# 相关新闻: 编辑推荐: 热门新闻: 下载翻墙软件浏览原文:贺建奎提出新基因编辑研究 专家批“疯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