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翻墙 | 三退 | 诉江 | 中共卖国 | 贪腐淫乱 | 窜改历史 | 党魁画皮 | 中共间谍 | 破坏传统 | 恶贯满盈 | 人权 | 迫害 | 期刊 | 伪火 社论 | 问答 | 剖析 | 两岸比对 | 各国褒奖 | 民众声援 | 难忘记忆 | 海外弘传 | 万人上访 | 平台首页 | 支持 | 真相 | 圣缘 | 神韵 | |
正是对中国传统典籍的精研,使他拥有远见卓识,拒绝接受“五四”流行的科学主义和反传统思想,并预见到:共产党“要把我中华民族五千年崇高优秀的历史文化,摧毁无遗”。 蒋介石出身于世代信佛之家,祖父笃信佛教,母亲王采玉为当地有名的“护法婆婆”,她熟读《法华经》、《楞严经》,常常为幼年的蒋介石讲解佛经。 六岁入家塾的蒋介石接受过严格的传统私塾教育,九岁已经读完《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并读《礼记》;十岁读《孝经》;十一岁读《春秋左传》。十二岁读《诗经》,始习制艺及古文辞。十三岁读《尚书》,十四岁读《周易》,十五岁始学策论。十六岁读纲鉴。后来他虽然接受新式教育,但也以传统文化为重。 1906年以后,蒋介石两次到日本留学,发现许多日本人都阅读王阳明的《传习录》,本来他留日是为学习日本文化,可为什么日本还在学习中国的传统经籍?这让他反思应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蒋介石认为,日本富强“不是得力于欧美的科学,而是得力于中国的哲学”。 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认为要想战胜日本侵略者,就要充分发挥中国民族精神,“恢复整个中华民族固有的武德——智信仁勇严,继承中华民族一贯的道统。”蒋介石把学问看作事业的根本,认为学问是影响“生死成败”的关键因素。 蒋介石喜欢读书,在筹划与宋美龄结婚期间,也亲至商务印书馆购书,以供度蜜月期间共读。他说,“不看书,不勤勉,祸将及身。”他嗜书如命,常常废寝忘食,视“无暇读书最可畏”。北伐期间发生济南惨案,军事紧急,无暇读书的蒋介石深感懊恼,发誓以后每天至少要读十页书;为了读书,蒋介石曾夜过半不寝,致两目成疾,他在日记中自述:目疾不能看书,恨甚!甚至到了“愤而欲自杀者再”的地步。 “五四”时期,中国风行各种社会主义学说,在大时代潮流中,蒋介石也阅读过所谓“进步”刊物及马克思学说的相关书籍,甚至因研究黑格尔导致失眠,但终回归于中国传统哲学,他说:“黑格尔矛盾学说,与中国阴阳消长学说对比,乃知中国哲学为可贵也。” 1923年,孙中山派蒋介石赴苏学习三月余,蒋介石开始对苏联共产党对中国所怀的企图产生戒心。他认为自由主义者和共产党不尊重中国的传统文化,盲目崇拜模仿的,不过是西方思想的表面。 1925年,蒋介石看《列宁丛书》的第二天,就看《泰戈尔传》,他对比说:“泰戈尔以无限与不朽为人生观之基点,又以爱与快乐为宇宙活动之意义;而列宁则以权力与斗争为世界革命之手段,一唯心,一唯物,以哲学言,则吾重精神也。”后来,蒋介石在民主、科学之外提出中国传统伦理,他选择 “唯心”,反对唯物论,这是他拒绝马列、反对共产主义的起点。 蒋介石也经常翻阅各国革命史,对法国大革命雅各宾派,他评价说:“以其信仰之强固,嫉妒与残暴专横,造成势力,故不可恃耳。”相对于列宁、雅各宾派,蒋介石更喜欢的是诸葛亮、文天祥,他喜读《前出师表》、《正气歌》,也喜欢《心经》等佛学著作。 与“新青年”大不相同的是,蒋介石读书,更多寻求实现自身道德的完善。从1912年到1924年,他开始以“理学”的规范自律,修身养性,期望自己“内圣外王”。 1926年以后,蒋介石彻底转变方向,完全废弃新学,专读旧籍,看古文。1932年,他规定自己每日早晨必看古书一篇,每本书他都从头读至尾,少有中辍,有些书常年反复读,读三五遍甚至更多。1932年底的日记中,他写道:“现代之书,不足论矣。乃知中国古书之精切与人生也。” 除了经,蒋介石选读的多是中国古圣贤“内省修德”之作。他爱读《宋元学案》《明儒学案》《王荆公集》《张居正评传》《胡林翼全集》《圣武记》等作品。1936年他写道:“从前只知以豪杰自居,而不愿以圣贤自待,今日乃以圣贤自待而不愿以豪杰自居矣。” 蒋介石的日记中,记录了他读书后的反省与自勉: 正是由于对中国传统典籍的精研,使蒋介石拒绝接受“五四”流行的科学主义和反传统思想,他对新文学和白话文态度冷淡,排斥新文化思想。晚年时,他更加明确认识到,中华文化“与共产主义崇尚仇恨暴力的邪恶本质绝不兼容”;共产党“要把我中华民族五千年崇高优秀的历史文化,摧毁无遗;要把我们中国以仁爱和平为本位的伦理,转变为冷酷残忍的斗争,参加国际的残杀”。 下面列举一些蒋介石最喜欢的书。 《大学》《中庸》《孟子》 他认为《大学》“将一切做人做事的道理,都包罗无遗,发挥尽致。可说其是由内在的德性之修养,到外发的事业之完成,为一贯不断进取开展的过程……我们知道政治是管理众人之事,《大学》一书,把个人的内在修省以及向外发扬的道理,发挥到了极致,可以说政治上基本的原理全在于此”。 蒋对《中庸》推崇备至,认为如能得《中庸》要旨,“已得我国古代哲学之精义而无待于外求了。”立身处世,便可以受用不尽,“政治上一切法律制度和政治者的行动态度,皆要合乎礼,就是合乎宜。否则就有过犹不及,如此就要乱了,就不成其为政治了。” 对《大学》《中庸》的解读,蒋介石的基点都是立身处世和修身养性。从“修己治人”加强个人的内在品德,然后对外发扬而及“治人”“治国”,最终以“平天下”,他认为这是中国固有政治哲学之精微博大、高明切实之处,为外国的政治哲学家所不及。 对《孟子》,蒋介石推崇备至,他曾对蒋经国说:“《孟子》文章之好,异乎他书。” 《孝经》 《易经》 《管子》 《孙子兵法》 《曾国藩全集》 《王阳明全集》 《圣经》 西安事变发生后,被囚禁中的蒋介石每日诵读《圣经》;抗战最艰难时刻,每日晚祷之前,蒋介石都阅读基督教见证选集《荒漠甘泉》,这帮助他将磨难视为上帝对成就事业者的考验。 1930年之前的日记中,蒋介石常写“人定胜天”,接受基督教信仰后,他便不再书写这四个字了。 通过基督教,蒋介石更加认识到,共产主义是诋毁创世主的邪教,“共产党徒不承认创造宇宙万物的主宰,而崇拜自我,实为有史以来最卑鄙的偶像崇拜者。”“以虚假欺骗的手段渗透人心;以凶狠残暴不人道的方法剥夺人的自由,横行霸道。共产主义一日不停止,世界一日无安宁;共产主义一日不消灭,世界一日无和平。”“共产主义的反神思想,使共产世界与自由世界之间的和平为不可能。” 蒋介石生前曾嘱咐家人,自己死后棺材内放《圣经》、《荒漠甘泉》、《唐诗三百首》这三本书下葬。 1975年,清明节将至,89岁的蒋介石呼唤护士罗小姐,请她为自己念几首有关清明的古诗。当护士诵念“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黄庭坚的《清明》)时,蒋介石脸上的肌肉突然略微抽搐了一两次,他请她多念几遍,说,这首诗写得好。这两句诗大意是:无论圣贤还是平庸之辈,生命结束时,留在人间的,都不过是长满野草的小土堆。@*#◇ 参考资料: 黄克武《近代中国的思潮与人物》 点阅【民国风流人物】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李婧铖 相关新闻: 编辑推荐: 热门新闻: 下载翻墙软件浏览原文:蒋介石喜欢读什么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